聚焦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李鸿彬:建好育人“生态圈” 拓展学生发展空间
2024-03-12 02:10: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孙海燕  
1
听新闻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外国语学校副校长李鸿彬建议,积极构建良好的育人“生态圈”,着力破解教育负担过重问题,让各有所长的学生都能得到积极正向评价并获得广阔发展空间。

  “当前,国家大力推行的义务教育‘双减’政策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良好成效,但教育负担过重的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李鸿彬通过调研发现,学生与学生、学校与学校之间弥漫着浓烈的竞争氛围,教育被竞争与单一的评价所替代。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依然感到焦虑,为孩子安排繁多的课外辅导课程。这种揠苗助长式教育,不但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还增加了孩子的学习与心理负担,压制了孩子潜在素质特别是创新思维的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强化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坚持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近几年来,国家围绕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抓住招生考试与评价机制这个“牛鼻子”,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包括《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等。

  如何落实相关政策,让各有特长的学生得到积极正向评价并获得广阔发展空间?李鸿彬建议,从六个方面综合施策,着力破解教育负担过重问题,化解教育焦虑,包括进一步加大基础教育阶段育人方式改革力度,设置更合理、更多元的评价与招生政策,出台更合理、更科学的教育资源调配政策,积极营造相关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多措并举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进一步完善鼓励生育政策等。

  李鸿彬建议,全社会要营造更加公平、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环境,加大对教育基础设施、师资队伍建设、教育科研、教育体制改革等方面的投入,努力缩小城乡之间、不同地区之间、不同学校之间教育条件和教育水平上的差距,推进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各级政府部门要引导学校将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素质提升、顺应个性成长放在突出的位置,为学生创造更加公平宽松的学习环境,包容独特性、关注创新品质培养,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特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

  “家长对子女学业的焦虑,很大程度上是对子女将来就业与发展的焦虑。”李鸿彬认为,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就业政策科学化、规范化、系统性的建设完善与实效评估。立足实际,扎实系统做好市场化就业岗位开发,扩大政策性就业岗位规模,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深化工资分配制度,激发各类优秀人才的创造潜能。

  “以前的独生子女政策,每个家庭都把全部希望寄托在一个孩子身上,让孩子接受所谓最好的教育,但可能不是最适合的教育。”李鸿彬说,当每个家庭有多个孩子后,教育观念就会发生一些变化,对孩子未来的发展会作出更理性务实的考虑。可以通过建立健全鼓励生育政策,减轻家庭生育的经济负担和时间压力,为广大家庭提供更充足完善的生育支持和保障,促进人口平衡发展。

  (江南时报记者 孙海燕)

标签:学生;教育负担;孩子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