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以“数智时代,长江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为主题的2023数智长江文化论坛在南京成功举办。来自工程、建筑、人文、艺术、城市科学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学者汇智聚能,就数智长江这个前沿话题碰撞思想,更好实现长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论坛现场
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徐宁在致辞中介绍,长江江苏段总长433公里,以全线七分之一的通航里程,承担了长江全线70%的货物运量;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街区为全线最多;江苏也是生态岸线占比最高的省份之一,一幅“水清、岸绿、景美”的画卷正渐次展开。“今天上午,江苏省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审议江苏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系列规划,省委主要领导就编制规划、推动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徐宁表示,“文化”是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鲜明特点和本质特征,期待论坛汇智聚能,推动长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现“让数字长江奔流在掌上云端”的愿景,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征程上唱响新时代的“长江之歌”。
随后,三位专家先后围绕“数智长江”这个时代命题作了主旨演讲,共同探讨如何顺应文化数字化发展趋势,传承弘扬千年长江文脉、彰显长江文化的时代价值。
“长江文明是伴水而生的。水是生命之源,也是文明之基。人类依水而生、逐水而居,一直与洪涝干旱灾害不懈斗争,因此,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宏大的认识水、治理水的历史”。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长江设计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中国大坝工程学会副理事长钮新强,以“知水•治水•智水”为题,阐述了他对长江水利高质量发展的独特见解,并展望数智技术创新的带动作用。
钮新强院士进行主旨演讲
“一个日本的教授跟我说,我去过世界很多地方,但是南京的水是他饮用过的质量最好的,我说为什么?他说南京的水比较软!”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秉文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周宪从亲身经历出发,引经据典,从长江作为“母亲河”的原型意象,到长江的神圣性、敬畏的生态学意义,上升到文化公园与敬畏之心的陶养,从美学的角度与在座嘉宾分享了长江文化的美学思考,从而提出“每个人都应该去做敬畏母亲河的生态公民”的愿景。
周宪教授进行《长江文化的美学思考》主旨演讲
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教授、东南大学中华民族视觉形象研究基地主任王建国以《“源流脉态”——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建设认识与思考》为题,基于“源、流、脉、态”学理,阐述了如何建构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的保护传承体系,并凝练长江文化价值构建保护传承体系的愿景。“江苏长江文化具有见证文明起源的极高价值”,他同时也提出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要注意“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18字方针与历史文化资源有机融合、实操共构,并进一步彰显崇文重教、书耕天下和江苏近现代民族工商业文化。
王建国院士进行主旨演讲
在数智时代,长江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从ChatGPT大语言模型,到苏轼、李白的语言,再到打开数据逻辑的模型……随后的圆桌论坛上,在周宪教授的主持下,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首席研究员、2010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馆策展人唐克扬,南京大学城市科学城市学研究院院长、江苏省扬子江创新型城市研究院院长、江苏省城市现代化研究基地主任和首席专家、南京长江文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张鸿雁,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南京大学—剑桥大学建筑与城市合作研究中心主任、长江数字大展策展人鲁安东就“融入数字中国,长江形象的构建与呈现”为题,各展高论,展开对谈。
圆桌论坛
论坛上,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陈云松与鲁安东教授共同启动了“长江时光机”全球合作研究计划。该计划将对长江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系统活化,并建立信息存储系统,探索数字文化技术标准和数字文明建设路径。为了实现这一全球愿景,剑桥大学数字可视化与传播中心主任、建筑系主任弗兰克斯·彭茨教授已加入团队,并发来视频致辞。
论坛恰逢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上线8周年,新华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新华报业传媒集团董事长双传学,江苏省委网信办副主任刘伟共同启动“数智时代,交汇点八周年焕新再出发”仪式。
此外,“长江文化与城乡融合数字发展”分论坛同步举行,论坛上发布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首个融媒体专栏《“智”说长江》传播力指数及成果汇编。
此次论坛由江苏省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和南京大学共同主办。
当天出席论坛的嘉宾还有有长江沿线青海、江西、安徽、浙江、上海的相关部门代表,以及江苏省沿江设区市代表。交汇点新闻客户端,新华日报官微,以及相关的微博、抖音、百度、央视频等多个平台同步直播,数百万用户一同共赴这场长江文化之约。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刘海琴/文 万程鹏/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