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科技深融,答好“创新三问”
2024-03-09 10:00: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张宣 王梦然 王拓 杨频萍 叶真  
1
听新闻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提出“江苏发展新质生产力具备良好的条件和能力”,强调要“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正成为江苏各地的积极行动。

  不久前,我省召开的“新春第一会”聚焦产业科技创新,发出“创新三问”:我省富集的创新资源,如何高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我省众多的企业创新主体,如何形成强大的创新矩阵引力场?我省丰富的创新人才,如何进一步激发创造活力?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和会场外专家学者就此展开热议。

  突破“单打独斗”模式,以合作促发展

  教育、科技、人才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基础。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理工大学校长付梦印看来,创新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必须突破“单打独斗”模式,高校与企业要在合作中相互支持。

  近年来,南京理工大学深入推进校地融合,在高端装备、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域创造出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南京理工大学与南京市共建的长三角智能制造与装备创新港,吸引了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等大型科技企业前来合作。“在这里,教师可以深度参与企业产品从研发到应用的全流程,甚至在企业中担任研发职位,企业科研人员也可以成为学校专业课程的教授,学生更可以‘零距离’带着企业的课题学习实践。”付梦印表示,创新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有利于双方高层次技术人才资源共享,打通产学研的“最后一公里”。

  “知识产权也是一种创新资源,但在向市场实际应用转化中质量不高,转化为真正可用、适销对路的产品少之又少,顶层设计与基层现实还是存在较大距离。”全国人大代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学院副院长王立峰说,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持有人一般为教授、技术专家,因其自身局限于狭窄的学科研究领域,缺乏对于市场足够深入的了解,在与企业谈判、签订合同及后期的合作方面法律意识不强,碰到具体纠纷时不知如何处理,将成果转化工作视为畏途,极大地影响了成果转化。他建议,重视对高校青年教师、青年学生知识产权素养的提升和评价引导。教育部门要把知识产权相关政策和转化流程纳入到新教师培训和大学生课程当中,从创新创造源头上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市场应用意识。

  “我们深知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核心命脉在产业。因此,南京国家农创中心自2018年实体运作以来,不断集聚创新资源,壮大生物农业、智慧农业、功能农业三大主导产业集群,全力开展农业产业共性技术与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打通创新链产业链的‘最后一公里’。”南京国家农创中心党工委书记、管理办公室主任周蓉蓉说,中心集聚的创新资源已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如小白菜新品种“新海青375”成为南京“四新”推广品种、上海市重点推广品种;企业产业化成果“生物+分子膜”发酵技术,广泛使用于尾菜、秸秆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等。

  聚“点”为“势”,重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创新主体之间如果“各自为政”,那创新成果的受益受众面就会很小。如何打破“单打独斗”的局面,更广泛地形成创新联合体,聚“点”为“势”?全国人大代表,江苏万顺机电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善红带来企业的最新实践。他表示,企业间自发“联合”,围绕一个目标或某个关键技术共同发力,提升了创新效率,也常常碰擦出转型火花。“比如说,我们与宁德时代合资成立镁铝合金轻量化材料生产公司,与上海大学合作开发VR产品等,这些都是符合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决定,也为集团的发展带来新动能。”

  “科技创新是总书记一直念兹在兹,要求江苏必须抓好的头等大事。”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康缘药业董事长肖伟认为,形成强大的创新矩阵引力场,要真正发挥企业“头雁”的引领带动作用。要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形成“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产业发展—人才支撑—生态优化”企业系统化创新模式,推动科技领军企业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将市场需求精准反馈到科技创新中去。

  在全球最大的偏光片生产企业杉金光电集团的工厂里,传统人工检测偏光片的速度大约是每小时300片。当智能自动化光学(AOI)检测设备部署后,检测速度便可达每小时6000片。为杉金光电提供智能检测设备的,是智翼博智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在苏州国际科技园的帮助下,智翼博于2022年获评苏州工业园区科技领军人才企业。公司针对平板显示原材料——偏光片的光学膜检测设备,解决了AOI领域某些关键技术的“卡脖子”问题。“像这种‘小而美’的创新主体,园区内还有很多家,苏州国际科技园作为培育科技产业的载体,目标就是聚集创新主体形成创新矩阵引力场。”苏州工业园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张峰说。

  去年10月,国内首台100%国产化大风机远景能源海上低风速样机下线;12月,CQC新能源创新基地建成全球最大风叶测检平台正式投入使用。射阳县科技局局长胡长春表示,为形成创新矩阵引力场,射阳高标准建设零碳产业研究院等科创载体平台,围绕海上风电、电力交易、碳交易、零碳技术等引进院士、专家,为聚力打造国家级海洋新能源特色产业基地、长三角首家全绿电低零碳示范区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以实践为导向,发挥“人才蓄水池”作用

  高校人才培养一头连着教育、一头连着科技、一头连着产业。“高校要发挥好‘人才蓄水池’作用,大力培育拔尖创新人才、深入推动产教融合,赋能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南京邮电大学党委书记郭宇锋介绍,“我们扎根江苏大地,构建政企校所人才发展共同体。实施‘一市一院’校地协同创新战略。”由南京邮电大学与南通市崇川区共建的南通研究院是国内首个工业和信息化集成电路封测领域产业人才基地。去年,南京邮电大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产教融合学院)正式入驻南京浦口高新区,开启集成电路方向研究生培养与产业需求无缝对接的新进程,开创产教科教深度融汇新模式,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助力江苏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原校长吕建此次参会,带来关于加强新时代基础学科高层次拔尖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建议。“两个大局与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交融激荡的大背景下,以大模型与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新技术的出现,促使我们在更高层次、更广范围、更深程度上来探索与实践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体系。”吕建表示,激发创新人才的创造活力,要在基础学科高层次拔尖人才培养体系中,强化针对人工智能新时代挑战的应对举措。此外,在数理化生之外,作为自然科学六大基础学科之一的天文学和地球科学等学科也非常重要。

  “作为高校教师,我深知新质生产力的本质就是创新,而创新的未来主体就是在校大学生,在本科教学和研究生教学过程中,实现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发展,我深感责任在肩、时不我待!”南通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光电工程系副教授黄艳艳说,在激发创新人才创造活力方面,她将坚定贯彻学生主体教学原则,加强知识点创新性思考,加强实践教学。以项目为导向,让学生在比中学、在实践中学,使学生在未来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发挥所学所长,实现自我价值提升。

  记者 张宣 王梦然 王拓 杨频萍 叶真

标签:创新资源;创新;江苏
责编:陈衍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