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在历史的长河中,射阳县临海镇的卫生事业历经风雨,从曾经的落后与艰难,逐步走向如今的蓬勃发展,每一步都凝聚着无数人的努力与付出。其中,华中军区五分区卫生部所属后方医院和卫生学校在临海卫生事业发展历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上世纪三十年代,临海的医疗条件极为落后,缺医少药是常态。百姓有病难以及时医治,遇到瘟疫流行,往往只能依靠集资做会、祈天清灾等迷信方式。家中有人患病,全家都会陷入困境,甚至可能因此家破人亡。当时,中医分散在各地,仅有少数药店勉强维持着基本的医药需求。华成公司虽设有卫生室,但只为公司员工服务,普通百姓难以企及。
转机出现在四十年代,华中军区五分区卫生部所属的后方医院驻扎八大家,如同黑暗中的曙光,为百姓开设门诊,抢救了许多危急病人。这所医院的到来,不仅带来了专业的医疗救助,更带来了希望。与此同时,华中军区五分区卫生学校在此办学,并对地方招生,录取了二十余名本地学员。这些学员毕业后,成为了当地卫生事业的新生力量,他们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改善地方医疗状况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临海地区长期面临的医疗人才短缺问题。
随着土地改革运动的推进,华成公司解体,“天光医院” 应运而生。新中国成立后,“天光医院”改为临海卫生所,开启了新的篇章。卫生所不仅为群众诊断治病,还配制凡士林硫磺膏免费治疗疥疮,注射霍乱菌苗、接种牛痘,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培训新法接生员,推广新式接生法,全方位改善了当地的卫生状况。临海供销合作社设立门诊,临海区政府成立 “医协会”,进一步推动了医药卫生工作的发展。
1969 年,毛主席发出 “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 的号召,临海积极响应,二十四个大队都办起了合作医疗,彻底改变了农村缺医少药的状况,赤脚医生队伍也不断壮大。至此,以镇卫生院为中心,各村设有卫生室,各生产队配备卫生员的卫生网逐渐形成,疟疾、多发病与常见病得到有效控制,农村卫生条件显著改善,人民健康水平大幅提高。
90年代初对全镇所有村卫生室进行重新选址、规范化建设,全面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并建成8个省示范卫生室。目前,医院建构“一院两区”格局,下辖20个村居卫生室、六垛分院、淮海农场分院,配套“120”急救中心、血液净化中心、内镜诊疗中心。全院设内科、外科、妇产科等20余个临床及医检科室,涵盖中医综合服务区、康复专科、胃病专科等特色诊疗单元,同步建成标准化基层专业技术人员实训基地,形成功能完善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
临海中心卫生院2010年获评全省首批“江苏省示范乡镇卫生院”,2015年跻身全国首批“国家级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2019年成为全国首批通过“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验收单位,同步获评江苏省健康促进医院。2020年7月淮农医院并入后,同年9月建成国家二级综合医院,现拥有省级社区医院中西医结合胃病专科(2015年获评盐城市特色专科)、省级康复医学科(2018年评定)、盐城市基层特色呼吸内科(2019年认定),并先后成为省基层慢阻肺/疼痛医学科/康复医学科孵化基地、县级区域医疗卫生中心。2022年入选首批江苏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五级中医馆建设单位,中医骨伤科获评基层特色专科;2023年成为省基层消化特色科室孵化基地;2024年挂牌省人民医院基层幽门螺杆菌筛查站、基层卫生人才实训基地。
回望历史,华中军区五分区后方医院和卫生学校在临海卫生事业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是临海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见证了临海卫生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艰辛历程。在未来,相信临海的卫生事业将继续传承先辈们的精神,不断创新发展,为人民的健康福祉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通讯员:陈冬平 张同祥 陈乃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