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农商银行作为泰州地区法人银行,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委员会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地方经济发展主力军作用,坚守“支农支小支微”市场定位,立足当地开展特色化经营,做实做细“五篇大文章”。截至8月末,全行资产总额514.28亿元,较年初增长33.64亿元,增幅7.00%。各项存款余额415.32亿元,比年初增长27.77亿元,增幅7.16%;各项贷款余额361.71亿元,比年初增长23.41亿元,增幅6.92%。五级分类不良贷款余额6.14亿元,五级不良率1.70%,较年初上升0.05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99.86%,较年初下降12.52个百分点。全年实现各项收入13.51亿元,同比增加0.14亿元,增幅1.07%。
坚持党建引领,加快推动全行改革转型
制定实施新战略规划。结合该行实际,专题研讨制定“13688”战略规划并实施,明确发展重点和具体举措,设定“一年夯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上台阶”的目标,确保战略管理各项举措有效执行、落到实处。研究确定年度24项重点工作以及分解实施方案,明确责任人、时间表和路线图,领导班子成员靠前指挥、挂钩督办,营造重点突出、推进有力的工作格局。
持续推进党建业务融合。常态化开展“党旗领航”活动,与海陵区和新高区政府全面深化“党建+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合作;以“早茶+金融”特色场景建设为依托,拓展应用新场景,探索政银合作“一局一策”服务机制,开创政银融合新格局。
健全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坚持人岗适配、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树立重实干、重实绩、求实效的用人导向,健全完善新提拔管理人员与后备干部动态评价机制,优化调整后备干部常态化选拔机制,健全完善中层管理人员动态评价和调整机制,实行中层管理人员试用期和淘汰机制的常态化、制度化,真正做到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
坚持久久为功,全面提升实体经济服务
将服务实体经济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调整信贷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助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为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在支持小微企业方面,全面推行“三台六岗”信贷模式,依托普惠展业平台优势,推进小微业务扎实发展。8月末,小微企业贷款户数10261户,金额达301.44亿元,较年初上升22.29亿元,增幅达7.98%。
在支持民营企业方面,依托地方政府及省联社专项走访活动,通过支行行长乡镇街道挂职、走访外联外拓单位等方式,加快推进企业摸排,持续加大对民营企业支持力度。8月末,民营企业贷款余额达97.04亿元,较年初净增1.63亿元,增幅达1.71%。
在支持科技型企业方面,积极响应全省助力科创型企业高质量发展战略,大力支持科创型企业高质量发展。8月末,科技贷款户数达217户,余额达16.46亿元。
在支持绿色金融方面,坚持“区别对待、有扶有控”的原则,深化绿色金融服务理念的转变,建立健全绿色金融激励约束机制,加大金融产品及服务创新力度。8月末,投放涉及环境信用评价企业贷款236户,均为蓝色及以上等级;绿色贷款余额达2.14亿元,其中,“光伏产业贷”余额3685.85万元,“环保贷”余额200万元,“绿碳贷”余额700万元,其他绿色产业余额13790万元。
坚持“软硬兼施”,积极营造风险可控经营环境
一方面,打造强监测、严管控的“硬举措”。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把严的基调、严的氛围、严的措施贯穿到客户准入、稳健经营、行为监管等各个环节,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风险防控体系。加大违纪违规追责问责力度,尤其是对与不法贷款中介合作等性质严重的典型案件,一律从严追责问责,发挥震慑作用。
另一方面,打造理念、价值观、传统道德等“软文化”。培育金融文化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通过加强员工培训、开展文化活动等方式,提升员工的文化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同时,加强团队建设,鼓励员工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团结互助的良好氛围,切实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成就感,从而更好地将金融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刘阳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