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生:我的关心下一代工作历程回顾
2024-09-13 10:46:00  来源:苏州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1
听新闻


(在学校举办的家长学校会上讲课)

  1993年,我退居二线后,参加了吴江教育局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关工委)工作。一开始我们除了抓好学校关工委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外,重点抓了三个方面工作:

  一、清除电子游戏机对青少年的危害。那时市镇上有一些游戏机房,有不少学生在其中迷恋电子游戏机。据某中学统计:该校初二(4)班三分之二男生常玩电子游戏机,这些学生上课思想不集中,作业抄袭,成绩下降。某校一学生从玩电子游戏机发展到偷窃,一次偷亲戚2000多元,后到同学家偷了一万多元,受到法律制裁。因此我们联系公安局、文化局对游戏机房进行清理整顿,严禁游戏机房向未成年人开放。

(组织五老开展网吧义务监督工作)

  公安局多次没收跑马机、麻将机以及有黄色图像的游戏机。文化局对违反规定的游戏机房进行严格处理。仅松陵镇就明令关掉三家游戏机房。在这时期,省教育厅《关工简讯》1994年第十五期刊发了我写的<跨世纪的忧虑——谈电子游戏机的危害>一文,中国关工委刊物《中国火炬》1995年10月刊发了我写的<唤起群众的法律意识——由电子游戏机对下一代的危害所想起>的一篇文章。

  二、开展“五心教育”。1994年我们学习佳木斯一中开展“五心教育”(即忠心献给祖国,孝心献给父母,爱心献给社会,关心献给他人,信心留给自己)的经验,首先在黎里中心小学试点,取得较好的效果。《苏州教育》1996年第一期为此出了专刊,刊出了我写的<“五心教育”是加强德育工作的好形式>一文,以及黎小的领导和老师写的一组文章,具体介绍了他们的经验。

  三,在学校中开展读书活动。教育局关工委在全市中小学中开展读红书活动,引导学生广泛阅读<红岩><林海雪原>、<青春之歌>这些叙述描写革命者斗争事迹的书,以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受到教育部关工委的表扬奖励。

(组织青少年读书活动,二次获得全国奖项)

  1994年下半年我退休后,离开了教育局关工委,虽然我人不在关工委,但我并不“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仍然继续关心教育下一代的工作。1998年有一位19岁的女大学生,为抚养费和教育费的问题将关心她的父亲告上法庭,引起大家的热议。为此我写了一篇文章<家长的失职>发表在1998年8月2日的《中国教育报》上。1998年4月《中国火炬》杂志发表了我写的<怎样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教育的最佳时期>两篇文章。1999年1月《中国火炬》发表了我写的<环境教育---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文。这些文章表达了我对教育下一代的一些看法,给家长们教育孩子一些启发。

  2002年,吴江市教育局王剑荣局长热情邀请我重返教育局关工委工作。那年我已68岁,接近古稀,既然局领导作了决定,我就不顾年老,重新上岗。我到教育局关工委首先抓的一件事,就是发动老教师参加关工活动。我们分批召开全市离退休教师会议,分层次对老教师提出要求:对一般年老体弱,家务较多的老师做到“关心参与”,要求是“每年一件不嫌少,多做几件更加好。”对身体较好,时间比较宽裕的老师做到“热心参与”,要求是“多做实事为育人,拾遗补缺献余热”。为了使老教师了解关工工作,我们编写了一本<关工手册>,内容有:领导讲话、上级文件、关工委的性质任务和工作方法、有关法律法规等。退休老师人手一册。另外编了一本关工活动记载册,也是人手一本,便于老教师随时记录参加关工活动的情况。我们还在各校开展志愿者活动,要求义务为关工工作。如黎里中学、北厍中学的退休老师100%报名参加,最少的学校也有71%,另外局关工委建立讲师团,到各校家长学校讲课,并要求各校组织学校讲师团,为家长讲课。据统计:当年各校讲师团共讲课234课,内容有理想信念教育等10个方面。我本人也参加局关工委讲师团到各校讲课,2003年下半年我一个人讲了38课,2004年上半年我讲了37课,一学期如以18周计算,我平均一周至少讲两次。那年离退休教师有2172人,参加关工活动的有1966人(以每人每年至少为关工工作做一件事为准)参与率达90.52%,我们发动老教师参加关工工作的经验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2003年3月,在苏州市关工委召开的农村基层关心下一代工作经验交流会上,我作了<动员更多的离退休老教师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大会交流发言。

(在社区为家长们讲课)

  2003年底,我们编了一本<关心下一代文摘汇编>,内容有8个方面,150篇文章,20多万字,供各校老教师,德育工作人员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心理教育、家庭教育用,以解决老同志缺少教育材料的困难。2003年我们和法院少年庭的同志一起到句容江苏省第一少管所探访。面对少年犯悔恨的泪水,我们深感加强法制教育的重要,于是我们着手编写<吴江市法制道德教育读本>(中学版)(小学版),供各校使用。这两本书先由梅堰中学和黎里中心小学编写,历时一年,几易其稿,最后由我统稿,并请市关工委和司法局的有关领导审稿,于2004年6月出版。以上所编各书在局领导的支持下,都无偿发给各校有关老师。

  为了增强思想教育的形象性、趣味性,我们在探访了省少管所后,于2004年1月,由电教馆马永忠、朱琴两位同志负责摄制了题名为<穿越迷雾---访江苏省第一少管所>录像片。2004年9月我们又摄制了<希望之星---吴江市部分优秀中小学生掠影>录像片,其中反映了15个中小学优秀学生的事迹。这两部录像片从正反两个不同侧面反映了青少年成长中的情况,给青少年学生以教育和启发。这两部录像片不仅在会议上放,到学校里放,还挂在网上,学校可随时组织师生观看。

  为了表扬在社区活动、帮困助学、讲师团、家庭辅导站关心下一代工作中表现突出的老教师,于2003年9月,我们摄制了<晖映---吴江市教育局关心下一代志愿者掠影>录像片。2004年12月我们又制作了由赵金良同志摄影,曹吉林同志撰写简介的画册<关工之星>,用图片的形式介绍吴江各中小学58位老同志的关工先进事迹,利用这些榜样的力量去推动更多的老同志参加关工工作。

(组织编写的“关心下一代文摘汇编”)

  2003年8月,我们建立了江苏省教育系统第一个关工网站,即:“吴江教育关工网页”,这个网页有“家庭教育”“心理视窗”“法制纵横”等8个版块,后来又增加了“关工传真”栏目。这栏目以视频观看为主,我们的录像片就在这个栏目中,使我们的网页更形式多样,生动形象。我们的网页还友情联结了“中国择差教育网”、“网络妈妈网站”等6个专业网站,使外地的优秀网络教育资源在吴江也能得到传播和利用。从2003年9月到2004年10月14个月中,关工网页上共发了各类文章302篇,平均每个月21篇。这些文章都是我用五笔字法,一个一个字在电脑上打出来的。我们的网页受到家长和老师的欢迎,在这14个月中,共有17807人次点击我们的网页,平均每月1270多人次。松陵镇有一个家长看了关工网页后,发电子邮件给我们,称赞我们办了一件好事。有些学校像鲈乡小学,经常下载我们网页上的文章,作为家长和老师的学习材料。

  2003年暑假,我们在盛泽镇关工委的支持下,组织学校和社区联合举办学生暑期活动,并召开现场会向全县推广,后来又在同里镇召开会议进一步推广。这就是后来称为暑期假日学校区校“联动模式”的开端。

  由于我们的关工工作有创新,有特色,因此受到省、市教育系统关工委领导的重视。2004年11月省教育厅关工委领导要我介绍吴江关工工作的经验,因此我在江苏省教育厅关工委举办的各县市教育系统关工委主任培训班上作了<用创新精神开拓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新局面>的大会发言。2005年4月又在苏州市教育系統关工工作双先表彰大会上作了同样的发言。

  2005年我71岁,自觉“发苍苍,视茫茫”,正如杜甫所说:“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我主动辞去了关工委工作,让比我年轻的退休同志接班。今年我已90周岁,回想那段关工工作的经历,感到在花甲、古稀之年能为关心下一代事业做一点工作,尽一点绵薄之力,颇为欣慰。故以此文记之。

  (作者:吴江区教育局退休干部,曾任吴江县文教育局局长、在职时曾获江苏劳动模范荣誉)

标签:学校;讲课;家长学校
责编:daim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