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彰显城市温度,体现一个地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水平。推进普特融合,为特殊儿童提供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服务,苏州教育人从未停下脚步。为助力全市融合教育内涵发展,加强各地区经验交流,推动普通学校融合教育资源中心的建设与运行,5月13日,苏州市融合教育经验交流暨课例现场展示研讨活动在吴江区同里实验小学举行。苏州市教育局副局长朱向峰,苏州市教科院院长丁杰等出席活动。
多年来,苏州始终坚持以教育公平为主线,积极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贯彻落实《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健全和完善特殊教育体制机制,融合教育工作领跑江苏、领先全国。其中,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3715人,入学率达100%。全市建成11所公办特殊教育学校和11个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实现市、区两级特教学校和指导中心全覆盖。与此同时,还建立403个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实现学前、小学和初中融合教育资源中心所有乡镇(街道)全覆盖。2017年至今组织3000余名教师接受各类特殊教育培训,每个融合教育资源中心配备持“双证”专职资源教师、巡回指导教师和康复师,创造性地引进专业康复机构人员,开展“康复进校园”项目,真正落实“一人一案”。另外,专项经费投入逐年增加,实现残疾儿童少年15年免费教育,逐渐形成了财政为主、社会支持、全面覆盖、通畅便利的特殊教育服务保障机制。并且还组织编写《苏州市融合教育工作指导手册》1部,总结提炼融合教育经验成果,正在出版过程中。
苏州市教育局副局长朱向峰
教育部《2021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以适宜融合为目标办好特殊教育”的工作方向 。对于全市下一步特殊教育工作的发展,苏州市教育局副局长朱向峰提出六点要求:一是第逐步转变特教指导中心的工作职能,不断扩大特殊教育指导中心服务覆盖面,增加专业人员配备,建立专业评估中心,为本地区的特需儿童少年提供专业服务,共享特教资源;二是逐步扩大融合教育的研究范围,目前,苏州市自闭症融合教育研究成果比较显著,在深入研究自闭症、发育迟缓等传统障碍类型干预措施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学习障碍类型研究;三是不断提升融合教育的服务质量,市级层面研制学前、小学和初中融合教育通用课程,各地、各校基于实际情况,加强不同学段、不同障碍类型学生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方案的研究;四是着力引导特教师资的专业发展,进一步开展普校资源教师和特校骨干教师的专项培训,引导教师朝“一专多能”方向发展。同时加强康复医生、康复治疗师、康复训练人员德等配备,完善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五是尽力完善特殊教育的评价体系,特殊教育学生的差异性大,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难度较大,科学、全面的教育评价体系有助于特殊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六是深入强化部门合作的工作机制,更好发挥特殊教育联席会议作用,进一步加强成员单位间的联络与配合,多进行数据沟通、工作对接和活动开展,为特需学生做好服务保障。
本次活动中,来自同里实验小学、苏州湾实验小学、吴江区教育科学研究室的4位老师,为大家带来了4节不同学科、针对不同障碍类型的融合教育示范课。现场,常熟教育局就区域融合教育作了经验介绍,相城区特殊教育学校介绍了职业教育工作规划,吴中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介绍了送教上门工作情况,吴江区、姑苏区、高新区学校代表分享了各校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工作经验,苏州市特教指导中心作巡回指导工作经验介绍。活动现场还颁发了苏州市“特殊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特教园丁奖”。
本次活动由苏州市教育局、苏州市教科院主办,吴江区教育局、苏州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吴江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吴江区同里实验小学共同承办。市编办、市发改委、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卫健委、市残联相关处室领导,全市各级教育部门行政管理人员、教研员、特殊教育和融合教育工作者等300多人参加活动。
李映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