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又是一年春草绿,万物复苏春天里。叫上三两好友一齐去踏青闹春,是春天最美丽、最难忘的记忆。清明节之际,为增进居民之间浓浓邻里情,苏州市姑苏区白洋湾街道玉景湾社区开展以“探寻清明痕迹,回味旧时记忆”为主题的民俗体验活动,旨在让大家在实践中探寻旧时时光,创造美好春日记忆。
柳编记忆 缅怀“青春那些事”
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编成帽子戴在头上。谚语有“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说明清明折柳在旧时的普遍的习俗。据说柳枝具有辟邪的功用,那么戴柳不仅是时尚的装饰,而且有祈福辟邪之效。
为了让居民群众更好地了解和感受清明节的民俗,玉景湾社区精心组织了一场编柳环PK活动,邀请辖区居民前往附近的黄花泾河相聚。活动现场,大家兴高采烈地进行了编柳环比赛。编柳环的方法很简单——首先,把柳条缠在头上量一下尺寸,围成一个圈。把它反复缠绕,再把其他两根也绕在一起,最后就成了一个柳环。在编柳环的过程中,阿姨伯伯们仿佛回到了孩提时代,一边编一边有说有笑。无论输赢,大家都玩得很尽兴。在寻访清明痕迹的同时,亲手制作属于自己的美丽头饰,回味美好时光。今年57岁的徐兴妹说:“我们小时候玩的东西很少,有时候编编柳环就可以玩一天了,现在和以前的这帮姐妹们一起编柳环,感觉像是又回到了小时候的时光。”
自制柳叶饼 品舌尖上的“春天”
春天,柳叶发出嫩绿的小芽儿。柳叶为中国传统中医的特有药物,不但可以食用,且具有较高药用价值。在清明小长假期间,制作一锅柳叶饼带给家人品尝,是一种阖家团圆的幸福感。为此,社区特别开展“品尝舌尖上的春味”活动,现场教学柳叶饼的做法。
一大清早,众人欣喜地将从黄花泾河采到的柳叶带回社区。将它们放在盆内洗净后蒸煮,和以小麦粉或荞麦粉调成糊状,配以鸡蛋、盐、味精等,用勺子舀上一勺儿面,倒在热好的锅内,将锅慢慢向四周倾斜,使得面在锅内形成一个大大的圆饼再文火慢慢烘,将饼的一面摊成金黄色后再翻过来摊另外一面。刚摊好的杨柳摊饼黄中点翠,清香扑鼻,入口涩中带香,滋味独特,真可谓色、香、味俱佳。大家看着自己亲手做的柳叶饼都非常有成就感。轻轻夹了一筷子送入口中,柳叶的清香在舌尖上绽放。“没想到柳叶也能作为一种食材制作成饼,味道真是太美味了!回去我一定要做给爷爷奶奶尝尝。”今年上初二的刘玥玥说道。
通过此次活动,居民们沉浸式享受了清明民俗文化体验,不仅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习俗,还回忆了童年的美好时光,陶冶了居民们的情操,增加了辖区居民的邻里感情,促进了社区大家庭的和谐稳定。沈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