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饼的况味
2021-04-18 20:19: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陆海生  
1
听新闻

  陆海生

  “鱼生火,肉生痰”,想来油腻的东西吃多了,便念着萝卜青菜。朋友在圈里晒图:煎饼卷咸菜,获赞无数。

  对于我来说,卷煎饼一直都是幸福的回忆。“君是农家人,应知农家事。”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从小到大,各种各样的煎饼都吃过。小麦粉是最普遍的,玉米面也挺多,地瓜粉也常有,还有黑米、小米、甜枣之类的。我家的院子里有一盘石磨,想吃什么就磨什么,隔三差五换换口味。

  对于母亲来说,摊煎饼可是她的拿手好戏,找来几块砖头,在地上垒成高低相同的三个墩子,成鼎状,搭上一只鏊子,再找来草料陆续填到底下生火。鏊子热了以后,先用棉纱蘸油把鏊子擦一遍,再舀上一勺磨好的面糊,放到鏊子的中心。以此为圆心,用薄竹篾在鏊子上转圈摊开。一圈一圈下来,薄薄的一层面糊铺满整个鏊子。多余的面糊刮下来,放到盆子里待用;起泡的面糊要摁一摁,让每一处都受热均匀。火不能太旺,也不能太弱。太旺容易烧焦,太弱达不到火候。不一会儿,面糊就烤熟了。先用长竹篾在鏊子的边沿轻轻铲起翘边的煎饼,再慢慢从四周往中心挪,直到整个煎饼脱离鏊子,如此又香又脆的煎饼就做成了。

  在我看来,母亲的技术可谓炉火纯青。每次烙饼,左邻右舍的新媳妇都忍不住前去观摩。“圆如望月,大如铜钲,薄似剡溪之纸,色似黄鹤之翎。”清代蒲松龄曾写过一篇《煎饼赋》,把乡村人的所见所感描绘得淋漓尽致。对于这份舌尖上的美味,可别急着入口,好戏即将登场。这时候来一点葱花蛋清芫荽之类的小菜,在鏊子上翻炒几下,再加一点奶奶亲手熬制的豆瓣酱,待蛋清炒到嫩黄,用煎饼卷起来,成长条状,送入口中,轻咬慢咽,香酥即化。“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这时的卷煎饼真是人间至味。

  煎饼摊好后,用长竹篾把滚烫的煎饼挑到箅子(圆的,高粱秆子编织的,用来放饺子等食品)上,待煎饼冷却之后,就可以卷起来了。有点像叠书皮,上下左右各来一下,形成一个扁扁的长方体。叠放到竹筐里,用纱布盖上,摊一次煎饼够一家子吃一周。然而有时候不够一周,妈妈没想到,家里不止我一个馋猫。

  那时候,每晚不吃一张煎饼,压根儿就睡不着,这个习惯一直保留到上大学。九月未过,就迫不及待让家里寄去一大包煎饼。“煎饼卷大葱,乖个咙地咚”,当江南的同学被辣得喊肚子疼的时候,江北的同学则大叫着“再卷一张!”工作以后,不管去哪里旅游,都忘不了带上一包煎饼、几根火腿肠、一瓶老干妈,便宜又实惠,还深受驴友喜欢。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是有名的吃货,并对舌尖上的美味多有佳句:“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知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这是备受他称道的煎饼的形象。如果他泉下有知,一定会惊讶于煎饼的千年不衰:不仅大赞中国,而且享誉世界。

  一张煎饼,卷起多少守护;一张煎饼,卷起多少岁月;一张煎饼,卷起多少人生况味。

标签:煎饼;面糊;竹篾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