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如皋市总工会主动发力、发挥合力、巧借外力,形成了一套适应实际的工会法律工作模式,在健全工会维权工作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职企双赢,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抓源头固根基,多点发力夯实基础
如皋市总工会紧扣工会组建与换届“三同时”要求,创新性地将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纳入工会组建和换届流程确保法律组织架构与工会建设“同步”,成功构建起市、镇、村、企四级调解格局。近三年来,基层工会法律组织覆盖面超 95%。此外,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专门设立了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并构建起“劳动争议源头治理”联动机制,聘请调解员在法院、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等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室,提供“一站式”服务,有效调解劳动纠纷90余例。
为优化工会信访管理体系,总工会编制了《工会信访手册》以及《工会信访工作文件汇编》,为工会干部提供了工作参考。通过组织培训,加强对镇(区)、街道、系统及行业工会干部的指导,提升其处理职工来信来访的能力,促进了基层信访工作的提质增效。
此外,总工会于年初便周密部署年度普法规划,引导基层工会提前筹备。及时印发普法宣传手册,并在人流密集区域安排专人发放宣传手册。邀请法律专家深入乡镇、企业,开展面对面咨询服务,充分利用微信、电台等媒体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宣传矩阵,营造了浓厚的法治氛围,有效增强了普法教育的实效性。
建机制重实效,多方联动提质增效
如皋市总工会精心构建了一套信息预警机制,实施全市工会劳资纠纷信息预警报告、重大节日活动期间劳资矛盾“零报告”以及三级工会劳资矛盾应急处置等基本制度,成功预警并妥善处理了瑞康药业、维记牛奶业裁员、如天光电、明龙时装等多起因欠薪、欠保等引发的群体性上访事件,有效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在矛盾调处机制上,如皋市总工会从软、硬件两方面入手,建立 “制度先行、收报同步,调解优先、法援跟上,镇企先行、市总扎口” 的调处机制,创新性地总结出“四行四诊”的“4+4+1”工作方法。将劳动争议纳入全市大调解工作体系,通过设立法院驻工会劳动争议审判巡回庭、市仲裁委驻市总工会劳动人事争议巡回庭、市总工会调解室,实现劳动人事争议调处“三庭合一”。多年来,坚持“每月一庭”,邀请涉案企业所在区域的工会干部到庭旁听,进一步提高调处工作能力和工会公信力。
如皋市总工会还大力推进“一函两书”,今年以来已发放105份。建立工会劳动法律监督与劳动保障监察协作机制,对“一函两书”整改不力的,协调劳动监察部门上门监督,确保整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同时,将法律监督活动与劳动关系三方协商、维护劳动领域政治安全工作分析研判紧密结合,共同分析劳资关系现状,明确工作重点,加大监督力度,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供了有力保障。
善服务谋信赖,多措并举创新实践
如皋市总工会开展 “工会在身边 护航劳动者” 巡回庭观摩活动,将劳动法律培训请进来,借助“尊法守法・携手筑梦”及“五一劳动法律服务月”等一系列主题活动,进镇赴企走出去,开展法律宣讲、咨询、互动式宣传。还先后编排了《盖章》、《守 “护”》、《我有 “娘家人”》、《由谁说了算》、《国安有我》等一系列法律题材的节目,寓教于乐,让法律知识深入人心。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工会影响显著增强,法律之光照亮了每一个角落。
在法律监督方面,总工会采取了四季分明的监督策略,确保每个季度都有针对性的监督活动,精准对接基层需求。把不同阶段的监督重点细化并分配给市总工会的各个部室,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通过“企业自查、镇级复查、市总抽查”的三级联动机制,在全市范围内有序、高效地推进了法律监督工作,大大提升了工作效能。
同时,打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会法律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充分利用户外劳动者爱心驿站,同步建设工会法治驿站,提供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务。打造职工心声“爱心邮路”,每年定期印制调查问卷,通过邮路投递至职工家庭,广泛收集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对于收集到的职工心声进行分类汇总,并在第一时间给予答复或转送至相关部门处理。对于存在争议的问题,则形成调研材料上报,或通过工会界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提案,为职工权益保驾护航。(通讯员:于熙春 张大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