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装绿”到“暖大白”,他依然是战士——记如皋市白蒲镇居委会卫生室医生陈杰
2022-04-20 17:33: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王琦 殷再宏  
1
听新闻

  江南时报讯 “您好,我是白蒲镇居委会卫生室的小陈,过来给您做核酸检测,请开下门。”“小陈医生,麻烦你了,辛苦了!”一户一户敲门、一层层楼攀爬,晚上八点,白蒲镇居委会卫生室医生陈杰结束了今天给20多户上门采集核酸的任务。

  “今天还算轻松的,大都是二楼三楼,之前有时候五楼六楼要爬十几趟,那个比较吃劲。”夜色里,穿着“大白服”的陈杰笑着跨上电瓶车,他还要抓紧时间把培养基送到医院检验科,再把今天的相关数据统计出来。而当天,如皋进行全民核酸,他已在采样点为1500多位居民进行了核酸采样。

  “一声‘到’,一生‘到’”

  84年的陈杰是一名退伍军人,也是一名有着18年党龄的党员,2016年他扎根白蒲成了一名社区医生。当过5年兵的他,身上有股韧劲。“他身上有一股军人的特质,特别能吃苦,无论时间早晚、无论任务有多繁重,他都冲在最前面。”白蒲镇跃进社区党支部书记汤雯涓说。

  疫情管控期间,需要对居家管控人员、腿脚不便人员等进行上门采样。这些隔离对象大都住在老居民楼,基本上没有电梯,最高的是6楼。刚开始爬楼入户,陈杰还能熟练地为居民完成核酸采样,并迅速赶往下一户,但几栋楼下来就气喘吁吁、浑身湿透,他在原地站着稍作休息后,又继续敲开下一户居民的家门。

  粗略估计,陈杰每天要爬100多层楼,近1000多级台阶;弯腰,手捏拭子直达咽狭处,准确、快速地擦拭,将拭子投入运送培养基,给手部消毒这一系列的核酸采集动作,每天要重复进行数百次……等摘掉防护面具、脱下防护服时,他脸上的印痕、泡的发白的手指、被汗水浸湿的衣服让人心疼。

  “再苦再累也要坚持。”陈杰毫无抱怨,只是憨憨一笑,在他看来,作为一名党员,一名退役军人,虽然脱下了军装,但依然要冲锋在前,为人民服务。“听到了命令的号角,我们肯定要冲上去。”

  “选这条路,我从没后悔”

  陈杰所在的白蒲镇居委会卫生室,共有四名医生,需要服务辖区内7000多居民,他的工作内容主要是对居民们进行健康管理。但做好社区医生并不是一件易事,社区里老年人比例高,腰间盘突出、高血压等慢性病病人也多。

  每天早上7点半,刚一上班,就有老人前来检查,陈杰有一个习惯,每看完一名患者,他都会耐心地嘱咐一遍:“有什么事打我电话。”久而久之,他的电话变成了患者们的治疗“热线”。陈杰不仅主动给予健康指导,还会主动为患者及家属宣讲国家的医疗政策,他希望社区的每个家庭都有个健康“明白人”。

  时间久了,社区里几乎98%的都认识陈杰,大家看到他会亲切地唤他“小陈医生”“陈医生”或者“小陈”。“辛苦是肯定的,但只要听到老百姓的一声‘谢谢’,我就感觉很温暖,让我看到当医生的价值,激励我走下去。”陈杰高兴地说。

  “我的父亲就是一位工作了几十年的社区医生,他对工作的执着和对患者的尽心尽力,从很小的时候就深深影响着我。”说起父亲,陈杰眼中充满了崇拜,“从他身上我学到了怎么做一名基层医生,我从来没有后悔选择这条路。”

  日常工作加上疫情防控期间的工作,现在陈杰每天工作完基本上就是深夜了。“那天我走在回家的路上,看着前方的路,突然产生了一种自豪感。在疫情防控这个特殊时期,我也成为了那个为别人负重前行的人。”他说。

  面对沪上和南通新一轮疫情挑战,白蒲全镇上下全力以赴抗击病毒,无数像陈杰一样的医护人员坚守在“疫”线,超负荷工作,他们一起守护群众,保卫家园。

  通讯员 汤雯涓 江南时报 王琦 殷再宏

标签:核酸;白蒲镇;医生
责编:陈衍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