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基层治理是党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基层群众感知党的执政能力的“最近一公里”。近年来,南京市江宁区横溪街道丹阳社区大力推进乡村清单制、积分制管理,在共建共治共享中实现基层治理提标、服务群众提质、工作落实提效、产业发展提速等方面,不断破解群众文明意识薄弱、内生动力不足、参与意识不强等难题,激发群众主动参与到乡村治理中来,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网格管理 筑牢善治“防火墙”
“大家注意,社区马上开展城乡环境大整治活动了,请大家积极参与,主动清理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近期,我社区将举办植树节活动、‘交通安全’宣传、宣讲等活动,请广大志愿者积极参与”。横溪街道丹阳社区网格长在所社区网格群发的通知,确保每位网格员都参与到网格工作中,坚持党建引领,秉承“为民服务”。
横溪街道丹阳社区辖区内共有18个村7个小区(其中2个物管小区、5个无物管小区)4条主干道,分为7个网格28个微网格,通过推选及推荐产生32名楼栋长(中心户),且社区分在幸福片区、双河片区分别设置2个网格党群微工作站。强化党建引领,积极推动“党建+网格”、“警格+网格”建设,完成7个网格全覆盖,搭建“社区-两委-网格-微网格”的治理框架,构建网格长、两委班子成员带动网格员、党小组长、楼栋长(中心户)、微网格员、志愿者等“一格多员”的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体系。
为推进网格化乡村治理落地见效,横溪街道丹阳社区以党员、志愿者作为主力,群众协助管理、服务。依托楼栋长(中心户)收集居民诉求,当好信息收集员,以红色小院、“小板凳议事会”等创新项目为载体,由社区网格长、楼栋长(中心户)等牵头组织座谈,听民声、解民忧、办实事、促治理,全面承担网格内联系群众、掌握民情、调解矛盾、便民服务等职责,将问题掌握在最前沿、隐患化解在最源头。
积分撬动 激发群众“内动力”
“用自己的文明行为挣得积分,积分越多,兑换物品的种类就越多,同时,在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以及家前屋后齐动手活动中,我家被评为了江宁区美丽庭院。”洋塘村张家忠说。
横溪街道丹阳社区以村民关心关注的事项为切入点,以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为目标,在通过各村广泛听取村民意见并展开多方研讨,将积分融入垃圾分类、环境卫生、道德评议三大板块,还设置了贡献积分项目,通过月统计、月评议、季汇总、季兑换的方式将村民日常行为量化成积分,通过“加减分”的方式开展积分评比,实行一事一记录,一月一公示,一季度一核算,以家庭为单位进行评比,评比结果作为年底申报“文明家庭、美丽庭院”等各类表彰参考依据。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积分兑换处,村民可根据积分在此处兑换相关商品,进一步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服务为先 树立治理“形象旗”
横溪街道丹阳社区以基层服务事项为重点,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实行“党建+网格化”管理,推广“村级小微权力清单”,不仅优化了办事环节,让村干部明晰了“该做什么,该怎么做”,也让群众一目了然事情“去哪里办、怎么办、办多久”。使得乡村建设更贴民心、更加规范有序。通过“党建+网格+清单”,筑牢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治理根基。2023年,横溪街道丹阳社区共推广运用清单处理事项42件。
让基层党建、便民服务化虚为实
下一步,横溪街道丹阳社区结合实际,通过综合各项便民服务事项汇编印发便民服务清单制手册以及公开栏公示相关清单指引群众办理村级事务、电子大屏宣传普及办理流程等形式,全方位、多角度、系统化地服务群众;结合社区实际列出“党建清单”分为组织设置、队伍建设、组织生活、工作机制、基本保障、提升服务、中心工作7大板块,每个板块都有非常细致的规定。比如,队伍建设细化成9条具体可行的举措:村“两委”如何换届、村级组织体系如何建设、后备干部队伍如何培养、党员怎么发展、流动党员怎么管理等。
通过“清单制”的实施,在基层党建、便民服务上标准化建立了一套可执行、可操作、可评价的指标体系,实现了“虚”到“实”的转变。丹阳社区在所涉事项上建立了办事指南、形成了规矩,清单制将党的服务渗透到每一位群众的日常需求中、渗透到村庄的每一个“神经末梢”,以“群众看干部,干部看党员”为指引,从干部到党员为群众竖起激昂奋进的“风向标”,将工作作风、工作实绩量化为积分,倒逼社区干部从服务群众的小事抓起,以党风政风带动乡风民风,以党员服务感化引领群众。
今后,横溪街道丹阳社区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以“清单制+积分制”为“杠杆”,撬动乡村治理新格局,探索出“组织发动、党员带动、积分促动、群众主动”乡村治理新模式,将农村基层治理由“村里事”变成“自家事”,由“任务命令”转为“激励引导”,由“要我参与”变为“我要参与”,推动党建引领积分制工作常态化开展,形成乡村治理长效机制,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罗邱可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