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5月11日下午,参加第30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竞演的莆仙戏《踏伞行》主创团队来到玄武区梅花戏剧角奇点书集与观众见面互动,该戏由福建省莆仙戏剧院创排,国家一级演员、福建省莆仙戏剧院副院长黄艳艳担任主演,并角逐第30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在奇点书集举办的《踏伞行》主创团队见面会是梅花奖竞演演员线下系列活动玄武专场中的第四场,在见面会上,多年未在梅花奖“露面”的莆仙戏揭开了神秘的面纱,道出了台前幕后的故事。
“可爱莆仙戏,风流世代传。”这是老舍在观看莆仙戏《春草闯堂》后写下的诗句,也是莆仙戏的传神写照。
莆仙戏作为宋元南戏的活化石,具有千年的历史。2006年,莆仙戏获得首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次《踏伞行》也是在传统保护和守正创新的理念指导下又一次新的尝试。
《踏伞行》由著名莆籍剧作家周长赋先生执笔完成,见面会上周长赋介绍了创作初心“一个是从内容上,我想从古代故事找到一个能和现代人情感相通、有共鸣的一个合适的母题;另一方面,在莆仙戏的传承和发展到今天这个阶段,希望通过一个戏把莆仙戏艺术的精华,包括表演、科介、音乐、锣鼓点这些非常宝贵的东西有机结合起来,在艺术层面上有所建树,有所突破。”
为了呈现最好的演出效果,演员们也经过多番排练,对每一句台词,每一个出场,每一个动作,甚至每一个语气的差异都用心地去琢磨和把握。主演黄艳艳说道“《踏伞行》需要把莆仙戏的科介应用到极致唯美,我们经历了排练场上的一次次体验和磨合,虽然过程艰辛曲折,但只要能够呈现莆仙戏的可爱和美丽,我们都觉得非常开心,非常有价值!”
莆仙戏《踏伞行》是一个以传承弘扬莆仙戏传统为主,由成名的青年演员担纲主演的大型剧目。莆仙戏的表演古朴优雅,深受木偶戏影响,表演程式丰富、细腻。“踏伞”一折,黄艳艳与吴清华两位主演把传统戏《瑞兰走雨》《益春留伞》中的旋肩、车肩、放肩、蹑肩、摇步、拖步、云步、蹀步等科介融汇运用,一气呵成地呈现了舞台上“拖伞”“拾伞”“抢伞”“踏伞”“跪伞”等舞台行动和风趣情节。
在见面会中,《踏伞行》主演黄艳艳即兴表演了剧中道具伞的艺术运用并邀观众体验,同时教授了莆仙戏身段及表演要领,现场的氛围十分热烈。
虽然莆仙戏是福建省传统地方戏曲剧种,用方言演唱,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但作为第30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东道主的南京戏迷,表现出对各种戏剧的喜爱与兴趣。
南京是世界“文学之都”,戏剧在南京有着深远的发展历史,此次借举办第30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之势,南京市充分发挥各区文化场所、学校、城市客厅等多种空间,设置梅花戏剧角,开展名家讲座、戏剧论坛、片段展演等线下活动,让戏剧融入生活,让戏剧的群众基础更加发扬光大。
奇点书集作为玄武区两家梅花戏剧角之一,也是南京唯一一家以书店为主题建设的梅花戏剧角,戏剧的创新与其在民间的传承延展是奇点书集作为梅花戏剧角的使命,自2020年挂牌以来,奇点书集已成功举办了多场形式创新的戏剧主题活动,包括与南京市京剧团合作开展的“小梅赞”青少年公益冬令营、少儿京剧培训班、“霓裳印象京剧人物穿越摄影”项目、“京剧票友联谊会”、“两京对话爱艺沙龙”及“在梅边”戏曲名家表演工作坊等,获得广大戏剧爱好者和读者群众的交口称赞。
在第30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竞演演员线下系列活动当中,奇点书集承办了玄武专场四场中的京剧《乌龙院》与莆仙戏《踏伞行》主创团队见面会,两戏主演及主创团队对奇点书集非常认可,认为在一家兼具文化艺术与时尚的网红书店中与观众面对面交流,氛围非常轻松亲切,团队成员还纷纷在书店“网红大楼梯”处合影打卡,为南京之行画上圆满的句号。
在梅花奖竞演期间,奇点书集还有多场创新戏剧体验活动,5月15日将举办“在梅边”戏曲名家表演工作坊第二场——范乐新“我和我的京剧梦”,同时举行“戏韵童心 绘制梅好”儿童创意戏剧画展开幕式,二百多名少儿画出心目中的戏剧人物与场景,让戏剧插上想象的翅膀,展现童趣的魅力,画展将在奇点书集3楼艺廊展出,持续到5月底。
通讯员 玄萱
江南时报全媒体记者 殷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