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动态|青龙街道:执“党建”笔杆 擘画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2024-02-28 17:19: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邱国忠  
1
听新闻

  党建兴则事业兴,党建强则发展强,坚持党的领导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前提。在新时代乡村振兴这条赛道上,如何做好抓党建促振兴这篇“时代大文章”?走进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青龙街道辖区内的几个村,很快就会发现其中的答案。近年来,街道手执基层党组织建设、集体经济发展、人才振兴培育的笔杆,将一幅“党建强、乡村美、产业兴、机制活、治理好、百姓富”的美丽画卷绘制得栩栩如生。

  强党建重探索,绘就同心合力“组织”卷

  单丝不成线,独木难成林。街道下辖5个村、10个社区、4个工作站,兼具产业新城之兴,更有田园乡村之美。为推动形成乡村振兴合力,在充分发挥各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前提下,通过合理设计与组合,着重探索村、社区、工作站、企业和社会组织等不同类型党组织“联村联社联建”模式,共建立联建党组织5组。此外,街道每个机关干部都有联系的村或社区,经常性深入基层、了解民意,在真实有效的“下沉”中帮助村、社区解决实际问题。

  2023年7月,“红链天开 青青向融”党建品牌发布以来,街道在各项活动中不断深化联村联社联建活动,扩大党建联盟朋友圈,推动各类资源有效衔接,实现支部联建、产业联推、服务联抓,切实把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优势,提升党建引领力。

  强产业创特色,绘就增收致富“经济”卷

  没有产业的兴旺就谈不上百姓富裕,更难言乡村振兴。武城村党委书记江小明深谙这个道理。其“三粒米”的发展轨迹正是青龙街道不断壮大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一个典型缩影。“武城稻米”是全村基础农作物,由村级流转土地规模化种植而来,“一村四田”推进村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及效益化发展,大米获得国家级“绿色食品A级认证”;“鸡头米”作为近年来常州人民追捧的特色农作物,是江书记为解决大棚种植户带来的白色顽疾而带队多趟往返苏州学习交流后的成果,共流转种植15.5亩鸡头米;“最后一米”则是武城村党委坚持服务农民、奉献农村,为群众解决好急难愁盼问题。

  现在的武城,除了出色的基本农产品,还开发了“乡韵武城”微商城,并与“常州小菜园”等电子商务平台合作,小龙虾、清水蟹、水芹等“五丈河”品牌系列农产品多次获学习强国等平台推广带货。2023年,武城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至1137万元,是五年前的近三倍。产业振兴支撑村容村貌更新,武城村成立武彩纷成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走好农文旅融合发展路子,刚刚获评2023年常州市美丽乡村的武城村成为城市百姓的又一个后花园。

  留能人促振兴,绘就集智集力“人才”卷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既要留得住绿水青山,还要留得住八方才俊。青龙街道的花园村,现在除了绿油油的良田,还有一片如梦如幻的“莫奈花园”。每年5月至10月,各个品种的睡莲在这里竞相开放,负责人李潇是一位“00后”大学生,是青龙街道铆足劲留住的“新农人”。“我在花园种睡莲,街道领导经常来关心,党总支书记黄洪清更是帮助物色土地、优惠租金、推广宣传等。现在基地面积从刚开始的2亩扩大到了4亩,培育了近60个品种的睡莲,我感到很欣慰。”

  “阿伯,您日常要积极控制好‘三高’,控烟限酒,这样才能较好地预防心血管疾病……”2023年11月,常州七院内科虞医生正在东青村开展现场义诊,这是他所在的内科团队月内第三次开展“‘贴心’送上门”的服务了。这让居住在东青村的老人们感到暖心,因为这可解决了他们对家门口高效优质医疗服务的期盼。为促进城市医院医疗资源向农村下沉,在青龙街道党工委促成下,七院党支部与东青村党委举行了党建共建签约结对,实现了将医疗人才“留下”,服务村民“近”享健康生活。

  在建功新时代的征程中,从来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光荣与拼搏同在。青龙街道以党建“执笔”绘就乡村振兴“满园春色”,也必将持续释放党建势能,书写乡村振兴崭新篇章。 邱国忠

标签:党建;振兴;青龙街道
责编:陈衍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