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庭安:妙手匠心让真州金画绽新彩
2024-09-29 21:54: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聂福姣  
1
听新闻


  江南时报讯 工艺精细、色彩绚丽,历经数百年依旧灿烂夺目,说的便是真州金画。但谁又知道这项源于汉代的技艺,由于诸多原因,曾一度失传!而令真州金画技艺重现光彩的人,正是仪征市画家刘庭安。

  今年66岁的刘庭安,为人简朴,日常生活中从不讲究吃穿,几乎把所有精力和退休金都投入到金画制作上。刘庭安说:“真州金画就是在金箔上作画,不仅成本高,工艺也十分繁复。一幅6尺宽的画作就要用200多张金箔,需要一周的创作时间。”

  刘庭安与真州金画的缘分,可以追溯到20多年前。“我当时跟随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王定理在陕西修复古庙,第一次见识到用黄金作壁画。”雍容华贵、绚烂夺目的敦煌壁画,让刘庭安深感震撼,自那以后,他开始有意识地学习、研究相关知识。2000年,他在翻阅史料时,意外发现汉代时期仪征(古称真州,广陵国境内)就曾出现用黄金作画的技艺,南宋时期传播至苏杭地区。自此,他一头扎进金画的世界,经过近20年的努力,终于成功重现了真州金画的技艺。刘庭安说:“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一门技艺,我们应该传承下去。”

  如今的真州金画制作工艺十分考究,绢布为底,黄金当面,“丹青”作色……每道工艺都是经过刘庭安长年摸索和反复实验而成。

  贴金是制作金画的一道至关重要的步骤,要将厚度只有万分之一毫米的金箔贴在合适的载体上。“最初,我试过用宣纸,但宣纸不够通透,黄金的附着效果不佳。”在多次大胆尝试后,刘庭安成功找到了制作金画的最佳材料——丝绢。

  “金箔薄如蝉翼,拿取时极易被损坏。贴金时必须使用特制的工具,不能直接用手,否则一拿就粘到手上。贴的时候也要屏住呼吸,不然金箔一吹就飞了。”说起贴金手法,刘庭安有自己的一套讲究。

  在金箔上作画,最大困难是实现色彩和黄金的融合。黄金作为一种重金属是不粘油墨的,一般的颜料涂抹到黄金上无法长久留存,而且颜色会发生改变,很不稳定,容易“走色”。于是,刘庭安遵循古法,使用天然矿石和物品研磨而成的颜料进行着色,通过层层叠加的方法使色彩凸显在画面上。“像这个白色就是用天然蛤粉制作的。”刘庭安告诉记者,蛤粉与胶液混合后,需要徒手反复轻摔200次以上,才能基本除去颗粒间的空气。

  墨笔在黄金画布上游走,花鸟、山水、人物信手拈来,工丽而不侈,重彩而不俗。见过刘庭安作画的人,无不惊叹其画工之深厚,这是因为真州金画的创作不同于传统绘画,一旦落笔,墨渍就融进金箔,绝无返工的可能。刘庭安多年来昼夜不歇练习,才练就这般的举重若轻、收放自如。

  经过多年继承、学习和钻研,刘庭安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金箔绘画技巧,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技法和风格。他从中国画“墨分五色”中获得启示,独创了“金分六层”的独特技巧,充分利用底材、金箔面的不同对比、腻粉的凹凸、勾线的变化等,点、线、面、体,色彩、肌理、质感有机融合,大大拓展了金箔画的表现力。2019年,真州金画入选扬州市级非遗项目,2023年又获批江苏省级非遗项目。

  作为真州金画这门古老技艺的传承人,近年来,刘庭安创作的真州金画多次入选全国级别作品展,受到众多藏家追捧,被多家美术馆等机构收藏。

  今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10周年,刘庭安耗时7个多月,创作了一幅长1.8米、宽1米的画作——《运河古镇》。整幅作品画面明快、精美、立体感强,人物栩栩如生,生动展现了运河名城仪征古今交融、传承不息的历史风貌。画作一亮相就火出了圈,被多家媒体争相报道。

  这些成果的取得对于刘庭安而言,都只是为了更好地传承真州金画。“我希望有更多的人了解、学习真州金画,将这项技艺传承下去,让真州金画在真州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绽放光彩。”刘庭安说。

  金碧辉煌画永存,岁月流转韵犹新。相信在刘庭安这样的“守艺人”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投身于真州金画传承创新的沃土,在黄金与色彩的交融中绘制最美的“诗和远方”。 聂福姣

标签:金画;金箔;州金画
责编:高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