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予嘉|触摸家风
2025-06-22 21:41: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赵予嘉  
1
听新闻

触摸家风

□ 赵予嘉

  “爸爸的爸爸是什么?爸爸的爸爸是爷爷……”小区超市的门口,那台粉色摇摇马仍在机械地摇晃,褪色的塑料椅上,那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已渐渐长大。每当《家族歌》响起,记忆便裹挟着童年气息扑面而来——机器的嗡鸣、弹簧的吱呀,还有爸爸讲述着他爷爷的故事的声音。

  那时我还不懂“家族”意味着什么,只知道爸爸口中的太爷爷,是个总爱把“做人要诚信”挂在嘴边的老木匠。太爷爷做木工活特别认真:给别人打家具坚持用榫卯结构,不用“洋钉”糊弄;答应帮助邻居修桌椅,再忙也不会食言。

  最让爸爸难忘的,是太爷爷借钱买烧饼的事。那是一个平凡而又难忘的傍晚,爸爸和太爷爷从澡堂出来,爸爸想吃烧饼。太爷爷便毫不犹豫地带着爸爸来到烧饼摊前,爸爸挑了一个香气扑鼻的烧饼,迫不及待地准备品尝。可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

  付钱时,太爷爷先是掏掏衣兜,又翻翻裤袋,这才发现身上一分钱都没带。太爷爷很快向熟人借了五毛钱,回到家后,太爷爷一刻也没耽搁,风风火火地返回,把钱还了回去。

  我听着爸爸的讲述,内心满是疑惑,不解地问:“不就是五毛钱的事嘛,太爷爷何必这么着急呢?”爸爸说当时的他也和我一样,有着同样的困惑。但太爷爷对他说:“孩子,别人帮助了我,我又答应了人家,说到就要做到,这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啊。”听完这话,我想象着那个未曾谋面的太爷爷,只见他浑身仿佛散发着一种无形的光芒,那是诚信的光芒,让我对他充满了深深的崇敬之情。

  而爷爷,同样将这份诚信深深刻进了生活里。在我的童年记忆中,爷爷是那个最可靠、最值得信任的人。他在村里先后开过装修、婚庆、玻璃门市部。每次回到老家,我总会翻看玻璃柜台里那个黑色的笔记本,那是爷爷的记账本,上面密密麻麻记着乡亲们赊欠的账目。奶奶总是劝爷爷:“都是乡里乡亲,有些小钱不记也没事。”爷爷却认真地说:“账可以不还,但数目不能错,这是做人的本分。”

  爷爷当生产队长时,带着大伙修路的事,更是把“诚信”二字刻进了全村人心里。有人想多占建材,便偷偷找到爷爷,还塞给爷爷一条烟。爷爷脸一沉,板着脸说:“公家的东西,多一勺水泥都不能动!”他带着几个老党员和村民代表,把建材都登记造册,绝不允许侵占公家便宜的事情出现。

  生产队的公开栏,更是爷爷坚守诚信的见证。每一笔账目的花销、每一袋水泥的去向,都用粉笔字写得清清楚楚,都标得明明白白。村民们路过公开栏,总要停下脚步看上两眼,有人感叹:“老赵当队长,账目明明白白!”

  如今每次回老家,走在干净整洁的街道上,听着村民们唠家常,我总会想起爷爷常说的:“人活一世,最要紧的是活得敞亮。”

  这些故事随着摇摇马的起伏,像细碎的星光,悄然坠入我心间。而诚信的种子,也从长辈们的言传身教中,继续生根发芽。记得小学时,我承诺帮同学整理资料,临近期末却因作业多想敷衍。恍惚间,太爷爷“答应的事再难也要做到”的话语和爷爷核对账目的身影浮现脑海。于是我熬夜整理资料、批注要点,最终收获的不仅是同学的感谢,也是内心的坦然。

  如今路过摇摇马,我仍会驻足。书包里,还装着历史家庭作业的明细——这是爷爷教我的,事虽小但一定都要记清楚。或许在别人眼里,这台摇摇马只是陈旧的玩具,但对我而言,它承载着祖辈的故事,见证着诚信家风如童谣般代代传唱,在岁月里闪耀着温暖而坚定的光芒,指引我在成长路上始终走得正直、走得踏实。

标签:爷爷;爸爸;诚信
责编:滕方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