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留墨韵 艺品长存——章剑华在李敦甫书法篆刻展上的致辞
2024-11-23 12:21: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章剑华  
1
听新闻

  李敦甫何许人也?我孤陋寡闻,以前竟不知其人其书法。今天,我提前近一个小时来到省美术馆,观看李敦甫书法篆刻展。李敦甫先生是滨海县人,仙逝于2000年,享年85岁。看了他的书法作品,我强烈的感受是,相识恨晚,见字如面。同时,我想起了我国著名诗人臧克家的一句诗: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李敦甫先生还活着。他的艺术、他的风范、他的精神长留人间。

  在大半个世纪的书法生涯中,李敦甫先生从甲骨钟鼎到秦汉刻石,从六朝墓志、唐宋碑帖到明清诸家,正、草、隶、篆无不一一涉猎,细心揣摩,刻苦研习,临池不辍,书、画、印皆擅,尤精篆隶,传承中有创新,厚重中有灵动,方圆兼备、繁简有序、跌宕多姿、气势磅礴,形成了郁勃灵动的个人风格。其书法作品多次入选、入编海内外重大展览和重要书法集,并被众多的名山大川书碑勒石,被国内外多家博物馆、纪念馆收藏。个人传略被载入《中国美术年鉴》《中国古今书家大辞典》《中国当代篆刻家辞典》等。他的书法成就在当时名噪海内外,在广袤的苏北平原上被人们誉为“江淮书坛第一人”。

  由于李敦甫先生生性平淡、不喜张扬,加之偏居一隅,使他卓越的书法艺术没有得以广泛的宣传和推介。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大名尘封于苍苔紫陌间,实属憾事。但是,他的家乡、他的学生没有忘记他。在他离世20多年后,经过多方征集、精心策划,在省美术馆为他举办了这个展览。我觉得,这个展览起码有这样三层意义。

  第一是纪念。虽然李敦甫先生去世多年,但滨海县政府用举办展览的形式来纪念他,足见家乡政府和人民对他敬重和肯定,足见他的同道和学生对他的怀念与感恩。

  第二是抢救。今天这个展览虽然规模不是很大,只有80多幅作品,但都是精选出来的。我看过很多过辈的老先生的作品展览,有些不成体系,也不是他们的代表作,似乎是拼凑起来的。而今天看了这个展览,不仅全面系统,篆隶行草楷都有,而且都是精品力作,有些是他的成名作、代表作,基本反映了李敦甫先生的艺术的全貌和最高水平。我在想,如果再过20年、30年,也许老先生的有些作品就收不到、借不到了。所以,这次展览实际上是有带有抢救性的。功莫大焉。

  第三是弘扬。李敦甫先生不仅在书法艺术上有很深的造诣,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而且他一生热衷于书法事业。滨海为什么会涌现出那么多书法家?为什么能够出中国书法院院长管峻这样的优秀书法人才?滨海为什么能够成为全国闻名的书法之乡?这与李敦甫先生是分不开的。他长期从事书法艺术的宣传推广,他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学生,他帮助了无数的书法同道。在他的影响下,滨海及其周边地区,书法氛围浓厚,书法人才辈出。李敦甫先生的书法艺术和奉献精神,在当下尤其值得弘扬。霜留墨韵,艺品长存。

  从这次展览中,我们得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启示:现在不光要为在世的著名书画家办好展览,还应该多为那些过世的杰出书画家办好展览,让他们的作品和精神得到广泛传承和永久的弘扬,以此推动当代书画艺术的发展和书画艺术人才的成长。

  (本文系江苏省文联主席、省当代艺术创作研究会会长章剑华,11月22日下午在“霜留墨韵——李敦甫书法篆刻展”开幕式上的致辞)

标签:书法;李敦;李敦甫先生
责编: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