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过千千许红尘——李小白先生花鸟画感怀
2024-11-20 16:50: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胡正良  
1
听新闻

  人生如画。当千千往事幻化为风景,当道道心结坠落于红尘,并以一幅幅简约而不简单的花鸟呈现出来,那它就有了心静如水的诗意,有了返璞归真的情怀。这种诗意与情怀,如果用来隐喻一个人的生命历程,并以嫣红的几瓣荷花、淡雅的几片荷叶、纤细的几根枝条、一只娇小可爱的翠鸟和几尾摇曳的游鱼等主体元素固定下来,它就具备了当代花鸟画在结构处理和意境营造上大道至简的无上潜质,它就蓄积了生活中阅遍沧海而行走时任我逍遥的无限潜能。

  李小白先生的花鸟画就是这样。在这种潜质和潜能面前,一位行走在日月之中的儒者,远离繁华而流连于一片世外桃源,漂洋过海而执着于一块艺术原野,这期间云烟在眼的功名利禄,这其中辗转奔波的苦辣酸甜,这时候千与千寻的宠辱不惊,都已化作晨曦里的一缕轻风、阳光下的一丝憧憬、晚霞间的一抹嫣红。带着这样的超然入梦入画,何须旅程中有多少闪亮的瞬间作为点缀,只要把沿途的风物看透,心境也就坦然了,心态也就放下了。以宁静而致远,盯着当下把自己站成时空里的一尊雕像,默默地望着远方,也许就是画如人生的最好旁白。

  人生如戏。当阵阵锣鼓碎落成繁星,当绵绵思绪弥散于凡世,并以一组组清雅而不媚俗的花鸟固化下来,那它就多了幽人空山的恬静,多了不着一字的含蓄。这种恬静与含蓄,如果拿来借喻一个人的价值存在,并以鸟儿为主角、花儿为配角、水儿为情境、鱼儿为观众等戏剧要件串联起来,它就彰显了当代花鸟画在形式架构和内在意蕴上借物抒怀的本体特征,它就凸显了现实中饱经风霜而选择时义无反顾的独特个性。

  李小白先生的花鸟画亦是如此。在这样的特征和个性里面,一个独舞于大地之上的智者,游过大千世界而安于陋室一隅,置身茫茫人海而酷爱花鸟鱼虫,这份对生命之真的执着寻访,这份对人性之善的热切寻觅,这份对艺术之美的不懈寻求,如同旦角青衣的曼妙脚步,如同芸芸众生的纯情告白,如同魂兮归来的心灵顿悟。顺着这样的语境入情入理,情有了,戏也就丰满了,就有可能走到时代的前台;理多了,意也就洇开了,就有希望留下闪光的烙印。以格物而致知,瞩目现实把自己活成红烛前的一名修者,虔诚地说着因果,仿佛就是戏如人生的最佳注解。

  人生如歌。当袅袅音符升腾为幻境,当缕缕情愫栖居于田垄,并以一张张率意而不夸饰的花鸟穿越而来,那它就少了壮士拂剑的豪迈,少了萧萧落叶的豪情。这种豪迈和豪情,如果借来博喻一个人的审美遵循,并以玄远为道体、清幽为本体、淡泊为主体、空寂为客体等美学基因藕合起来,它就富含了当代花鸟画在融合传统和瞩目现代上的亲和之气,它就集聚了希冀中道心澄明而前行时本心如初的清新之韵。

  李小白先生的花鸟画亦复如是。在这道气度和韵脚之中,一名跋涉于翰墨之间的勇者,倾尽芳华而乐看繁花一朵,蘸尽孤寂而笑吟青春一阙,这片对意象世界的向往之心,这种对色彩天地的铁血之恋,这份对线形光影的赤子之情,恰似绵长的一串音符、轻柔的一部曲式、婉转的一段和声。和着这样的旋律入意入象,守望百年换来的是相去几何,浪漫满屋收获的是相濡以沫。在法度和率意的意蕴里,以个人喜欢的方式经过,正是为人为艺需要涂抹的底色。以淡泊而明志,仰望苍穹把自己灿成阳光下的一枚红叶,慢慢地醒着老去,好像就是歌如人生的最美姿态。

  人生如道。许过千千许红尘,许的是从艺之中的技法之道;渡过心海渡灵魂,渡的是为人之际的重生之道。这不仅是宇宙本体的写实知照,更是精神世界的写意超越。当我们阅过百味人生,当我们历尽千重磨砺,还能保持一份童心的纯真,还能喷薄一腔不渝的真情,这是艺术的大彻悟,这是思想的大启蒙,这是历史的大情怀。也许你曾爱过而没有结果,也许你曾恨过而难以释怀,那就把李小白先生的那只翠鸟作为念想吧。他全身散发的情趣、意趣和乐趣,他凝望苍生和光阴的样子,他仰望头上灿烂星空和默守心中道德法则的质态,以及那片“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那丛“高节人相重”的竹子、那些“万类霜天竞自由”的鱼群,其实是提醒我们,品人间烟火,去做一件事,去追一个梦,沿途中的来来往往都是值得留恋的道场,在没有那么多归期的来日方长里,不负流年,留点精彩,或许就是一个人想要寻找的最终答案。

  画家简介:李小白,李渔第十代嫡孙,师从刘海粟、陈大羽、李长白、沈涛等名家,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86年赴美留学并生活20多年,主要从事中国画教育和中美文化交流。创立“小白画院”,多次在世界各地举办个人画展,现居江苏南京。

  作者简介:胡正良,江苏徐州人,1969年12月出生,研究生学历,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知名书法美术评论家,康德哲学研究学者,研究员,现居江苏南京。

标签:
责编:张梓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