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与杭州都是长三角的古城,是省会城市,是地域中心。自古以来,吴越也罢,吴楚也好,大体都在此地域甚或外溢地激荡、交融、发展,在此形成的吴越文化也好,楚风吴韵也罢,也都是中华文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或称重要一翼,也不过分。看会议上发给大家的由夏烈主编的《浙江网络文学访谈录》,南派三叔、烽火戏诸侯、蒋胜男、流潋紫、紫金陈等赫然在列,都是影响巨大的网络大咖,《藏海花》《盗墓笔记》《雪中悍刀行》《芈月传》《燕云台》《后宫·甄嬛传》《后宫·如懿传》《无证之罪》《长夜难明》《坏小孩》等,都拥有很高的知名度广泛的读者群。杭州似乎还有一曹昇,也很牛。该书的副主编叶炜原来来自徐州,刘邦的故乡。这些磅礴的力量,与余华、麦家、王旭峰等浙江作家共同组成杭州或浙江的文学方阵。现在有一标尺,衡定文学成就,多都是以浙江的前贤来命名,这就是茅奖、鲁奖。当然,浙江还有郁达夫奖、三毛奖,江苏还有吴承恩奖、施耐庵奖、高晓声奖、汪曾祺奖等,似乎还有朱自清奖。真是眼花缭乱,令人目不暇接。
居住在南京的作家很多,老中青各代都有,而南京市的作协主席是叶兆言老师,他出自苏州世家,虽然与叶家并无血缘关系。他的文字,多与南京这座城市有关。他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之初步入文坛,也是凭借他的“秦淮”系列。近年来,他更自觉地书写南京,他夫子自道是搬一张小板凳在南京看天下,看人世间。他的大量而奉陪的文字,有虚构,也有非虚构;有纪实,更有想象。如《南京传》,是城市传记,书写南京这座沧桑古城;如《刻骨铭心》,如《仪凤之门》,也多以南京为场域,纵横捭阖,游刃有余;如他刚刚推出的《璩家花园》,是小说,人物多虚构,但事件多属写实,是编年体,堪称《南京传》的“下部长编”。叶兆言最初写小说,但伴随着不断的发展,他的小说的纪实性、散文化日益明显,这就有了近乎大散文非虚构的《南京传》,实际上,他的散文、随笔的数量之多、用力之深,堪可与虚构写作并驾齐驱不相伯仲。叶兆言抱有勃勃雄心,一直有要为当下的南京作传的冲动与渴望,而又囿于一些技术性障碍与非文学因素制约,他又重返历史现场,操持虚构“兵器”,以小说的形式为一座城市立传树碑,这就是他目前最为满意也是文字最长的《璩家花园》,首发于《十月》,已经由译林出版社推出单行本。
说到南京、杭州两城之间、江浙两省之间的交融往来,不能不说到自古迄今以来的一些人物。我们说吴越,吴楚,杭州是越的中心,姑苏是吴的重镇,但南京有越城,有范蠡的塑像,就耸立在秦淮河边上;当然,南京也有冶城、金陵邑,与吴、楚密不可分。穿越春秋战国,运河的南来北往,江南河、邗沟的开凿,始自浙江,成于江苏。南京多说六朝,家居六朝烟水间,一种风流吾最爱,六朝人物晚唐诗。六朝之始,是东吴。东吴的奠基开创者是浙江富阳人孙权,也可以说是孙坚父子三人,南京的建都史也是从孙权开始说起。有意思的是,孙权算是刘备、曹操这一辈政治人物人间枭雄的晚辈,他在曹丕、刘备称帝多年后,方才称帝,时在229年,距今整整1795年。他为何这样抉择?既没有如袁术那样不自量力沐猴而冠,也没有如曹丕那样当仁不让迫不及待。东吴的成立经营,为后来东晋与宋齐梁陈立足南京奠定了基础,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并非虚言。澳大利亚有一学者张磊夫提出一个问题,他说,东汉刘秀一统天下,光武中兴,对他的挑战多来自关东与巴蜀,关东是指函谷关以东,如今的江淮、山东、河北等地,但长江以南,几乎毫无动静,基本上是传檄而定。这又是为何?但,到了东汉末年,江东却能崛起孙家父子,赤壁之战,更是抗衡中原,让曹操铩羽而归,“会猎于吴”,成为泡影,鼎足而立,三分天下,成为事实,也成为后来南北朝帝国分裂的前奏。三家归晋,时间很短。衣冠南渡,南北对峙。杨隋一统,为李唐作嫁衣裳。隋唐对江南,对吴越,防范多多,打压多多,南京几乎被荡为平地。可是,等到发展到了残唐五代,北方再度变乱,安史之乱,余波荡漾,南方又再度崛起,这才有了钱鏐吴越,有了后唐李昪三代。陆游为何写《南唐书》?他是让赵宋学习李唐不要偏安杭州而移驾南京吗?钱家三代五王,突出在前两代与末代国王,顺应潮流,纳土归宋,比李煜爽快。李煜也基本上是不战而降,实际上,也为后来的宋室南迁创造了条件。如今,两宋很热,多有书写,张艺谋的《满江红》是一种娱乐,江苏的夏坚勇有《宋史三部曲》,自有角度,这“三部曲”中,在我看来最好的是《绍兴十二年》。实际上,有一种误解,总以为赵宋暗弱,苟延残喘,气息奄奄。殊不知,就经济实力而言,赵宋的经济实力远远高于李唐盛世。靖康之后的赵宋的延续,也多源于吴越经济实力的支撑。
蒙元崖山之后,时间短暂,天下再度分崩离析。朱元璋的淮西集团崛起于南京,但他能够一统天下奠定基业,以南京为基地北伐西征,则源于浙江文人集团的帮助策划,这就是刘基、宋濂、章溢、叶琛等人,所谓浙西四贤。朱元璋的战略方针确立与这些浙江文人集团密不可分,虽然浙西文人群体最终被淮西集团碾压而结局黯淡,朱明开国元勋,又有几人得以善终?谁能够如汤和那样伶俐妩媚?李善长、胡惟庸、蓝玉案,伤及多少无辜?朱棣发动所谓靖难之役,浙江宁海的方孝孺等挺身而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当然还有来自苏州的姚广孝,两人分属不同阵营,自然是势同水火,不共戴天。晚明清初,移步换形,大变局之中,江南抵抗之惨烈,骇人听闻,义烈千秋。明中末以来到满清,所谓康乾盛世,多为自说自话,孤芳自赏。时代的列车已经疾速而过,轻舟已过万重山。而后是鸦片战争,江南在中国这样的大棋局中,首当其冲,太平天国,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到了1900年左右的庚子之乱,设若没有东南互保,没有吴越江南的苦苦支撑,国将不国,万劫不复,几乎难以避免。这一江南地域,在国家大棋局中的分量日益吃重,绝非虚言。鲁迅曾到南京读书,陈独秀在南京杭州与上海的流连徘徊。当然了,1927年之后的国民政府在南京建都,被称作黄金十年。这以后的江南,历尽沧桑,王旭烽的《茶人三部曲》从清末到现代,茶人三部曲,鸿篇巨制,多有勾画。她也说到陈布雷的死,汤恩伯与陈仪在大时代背景之下的恩恩怨怨。王彬彬对汤恩伯这一浙江人也有关注,王旭烽的《望江南》也说到汤恩伯。
说了这么多,我们大致总结一下这些地域书写中所呈现出来的吴越文化或者说江南文化的大致特点,挂一漏万,贻笑大方了。在我看来,是否有这样几点:
它是灵异机动聪颖睿智的。这一方山水地域,水网密布,沿海临江,草木繁茂,灵秀飘逸。不说越王勾践,吴王夫差,范蠡文种与西施,即使自东汉到六朝以来的考古发掘,良渚,河姆渡,都是重要文化符号,这里的璧、琮、玉器、瓷器、丝绸、稻米,有别于其他地域,引领风骚,令人艳羡;
它是经济富庶发达,或者说相对富庶的。苏湖熟,天下足。为何要不断修筑疏浚运河?稻米要北上做贡献啊,当然,后来由海运代替漕运了,但京杭大运河南端的起始是在吴越,拱宸桥畔,流水千年,就是明证;
它是敢于开拓进取不屈不挠的。这一方水土之人,驾船航海,不让于人。他们向海而生,搏击风浪。丝绸之路,海上之路,称作海丝,扬帆远扬,门泊东吴万里船,更为通畅便捷,通江达海。近代以来的三角洲,更是欧风美雨,得风气之先,无须赘言。
它是好学深研崇文重教的。三角洲地区,读书、藏书蔚然成风成风,人才辈出,过去是举人进士不胜枚举,如今的院士之多,如过江之鲫;
它是包容和平含蓄内敛的,不是生硬排外高挑张扬,不是铜牙铁板,多杨柳岸晓风残月;
它是挺立潮头敏感坚韧的。这里有方孝孺的硬气,有鲁迅的骨气,有黄宗羲等人的敏感见识,等等,等等。
它是务实从容有条不紊的。这里重商务实,多实业,多舟楫往来,不大好高骛远,不大言不及义,不大张牙舞爪。
金秋时节,丹桂飘香。今年的夏日太过炎热而漫长。想起萨都剌曾大致在杭州福州生活过,他到了金陵,关于南京有两首词《满江红·金陵怀古》《念奴娇·登石头城次东坡韵》,都是千古名篇,素有盛名。今在西子湖畔的杭州,在钱鏐经营有年的杭州,也是郁达夫在此曾经依红偎翠的杭州,我引用萨都剌的《越台怀古》来结束这一发言:
越王故国四围山,云气犹屯虎豹关。铜兽暗随秋露泣,海鸦多背夕阳还。一时人物风尘外,千古英雄草莽间。日暮鹧鸪啼更急,荒台丛竹雨斑斑。
2024年9月28日于杭州,次日修改于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