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中年的女性,大多数人的生活状态除了上班,就是“忙不完的家务、柴米油盐的操持、养孩子照顾老人”,几乎没有停歇的时间,事业上的激情渐渐消耗殆尽。
南京人何翔宁也不例外,所不同的是,她上的班由自己安排,做的是“既传统又时尚”的小众产业——掐丝珐琅系列艺术品研发。更重要的是,他是自主创业,兼顾维持生活与手工偏爱两头,激情没有褪去。
琳琅满目的掐丝珐琅作品
何翔宁的“翡遗所思”工作室,位于双龙大道1239号写字楼内。日前,笔者来到工作室做她的访谈。68平方米的房子隔成两间,外间用于作品陈列、接待客人,里间是创作室兼研发室,有时还会是姐妹们举办小型手工技艺沙龙的场所。
屋内琳琅满目的掐丝珐琅作品比比皆是,有萌态的“青铜牺觥”、盛开的“荷花杯垫”、灵动的“鱼戏莲叶间茶盘”、送福的“龙绣”、小巧的“香包”以及祈愿平安的“香座”等,让人大开眼界;各式各样的镜框,有黑檀木、胡桃木的,衬托起作品的秀场;盆景枝叶上形状不一、镶嵌着玉石的非遗挂件,也是件件精致,让人爱不释手。
非遗绒花作品
在家人看来,制作掐丝珐琅填满了她的时间和自我,有时近乎深陷于自恋而顾影自怜,对这项非遗技艺之外的其他圈层视而不见,心中只有色彩斑斓的掐丝珐琅。不过,也正是这般专注,使她在这个领域与全国业态接轨,成为南京地区颇有些名头的掐丝珐琅技艺“高手”,常常被图书馆、学校、社区、商场、酒店等机构邀请去做演示、传授制作工艺。
在何翔宁眼里,她设计的掐丝珐琅作品从来不是用来炫耀的,也不会舍弃传统去迎合所谓的“潮流”。从她手指尖诞生的每件作品,代表着一个人的艺术观、价值观。
丰富的作品展台
掐丝珐琅是指在金、铜胎上用金丝或铜丝掐出图案,填上各种颜色的釉料后经焙烧、研磨、镀金等多道工序而成的器皿。在我国流行的珐琅工艺分为三种:第一种叫做“铜胎嵌丝珐琅”,即俗称的“景泰蓝”;第二种叫做“铜胎錾花彩釉绘珐琅”;第三种叫做“铜胎彩釉绘珐琅”。而“景泰蓝”经过我国历代艺人的努力钻研,融合了我国瓷器、铜器、漆器等传统技法和表现形式,成为珐琅工艺中的顶峰。 而现代的掐丝珐琅画则是将宫廷御用珐琅技法移植到画板上的特种绘画。它可在任何材质上构图,打破了金属胎体的限制,拓宽了适用的材料载体和创作的表现形式,无需再放入炉内烧制,保留了景泰蓝工艺的掐丝点蓝工艺,被称作“不用烧的景泰蓝”,将现代科技和传统工艺完美结合。 也是中国特种金属工艺品之一,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掐丝珐琅工艺复杂,除了技法,还要耐心。
它是用扁铜丝做线条,镶嵌出各种图案花纹,再用釉料点填着色(点蓝),最后通过封层工艺,使成品画面呈现水晶般透明亮丽质感,也可以通过油固工艺处理出磨砂、亚光、砂粒感的多层次画面效果。
绳结编织的长颈鹿
何翔宁在这个领域找到事业的坐标,源自家学的熏陶。
她的爷爷何川早年喜欢文玩收藏,在这个领域颇有建树。央视《夕阳红》节目曾经做过老人家的专题。她的父母是教书育人的老师,父亲是战国到汉代时期玉器的藏家。母亲善绘国画山水,是“”金陵十姐妹”书画创作研究室研究员,南京市老干部文化艺术协会山水分会成员。姑妈绘画,研究绳结艺术,是非遗传承人。
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何翔宁想不成“器”,都难。
念高中时,父亲看她偏爱玉器,鼓励她向这个方向发展。与“玉”同行,成为她的自我塑造和成长。2001年,她不负期许,考取了金陵科技学院珠宝玉石鉴定专业,因为当时南京只有这个学校开设了此专业,没有选择的余地。大学毕业后,她又一鼓作气考取了GIA国际钻石分级证书。
何翔宁辅导小朋友做手工
又过了一些年,她成家立业,有了儿子,并辞职自主创业。但命运里的起伏开始向她挑战——父亲患了重病,求医问药家常便饭。她是独生女,照顾父亲也就成了日常。
但她没有料到,父亲病了十余年,她和母亲维系着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吃尽辛苦。创业中,她开始扮演一个拥有无限力量的独立女性角色,试图撑开生活的雾霾。父亲治病的最后几年经常住院,已经走进掐丝珐琅世界以及拓展到节气刺绣、凤翔泥塑、竹编、瓦当拓片、中国结、缠花、绒花、金箔画、中药锤等手工艺品研发的她,常常带着原材料守在父亲病床旁,一边照看老人,一边创作。
何翔宁走进图书馆服务读者
今年5月,父亲还是走了,何翔宁悲痛万分。但她并没有消沉,还是振作精神,与合作伙伴王丽平一起重新布局“翡遗所思”的发展,以期迈进的步伐能快一些。
她俩合作研发了一款可转动的掐丝珐琅装饰台灯,四面是何翔宁自己画的“梅兰竹菊”。看到的朋友大为惊叹,感觉结构、配图有些神奇。
当下中国,喜爱掐丝珐琅的人越来越多,有些制作者开始借助互联网普及工艺的同时直播带货。何翔宁受到启发,刚刚加入到这个阵营,尝试着掐丝珐琅作品的互联网营销。
她还选择了另一条路径,在小红书平台注册了“翡遗所思”微店,不定期上传自己作品的影像,诠释作品的构思与特点,与大家分享艺术的真谛。
众所周知,女性在人群中是丰富且不一样的个体,不会有统一的面具,每个人的喜好都不一样。有的精英女性打天下风风火火,而琐碎的家务则会令她不知所措且毫无成就感;有的人就喜欢待在家里做饭洗衣,不愿意在职场上抛头露面。
介乎于这两者之间的何翔宁,做的是充满“小女人”韵味的手工艺品,作品却不乏大写意、大主题。比如掐丝珐琅《井冈红旗》,画面富有立体感,寓意深刻,新疆新源县离退休干部在南京进行“赞辉煌成就 聚银发力量”调研活动中,就被《井冈红旗》深深吸引,每人定制一个珍藏。他们感叹:“这手艺真是绝了,跟画龙点睛似的。”
掐丝珐琅作品《井冈红旗》
何翔宁说,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制作掐丝珐琅,是陶冶性情的手工艺术,可以让人安静下来,用艺术实践来为自己减压。当然,如果遇上喜欢的作品,作为爱好来收藏,也可以为生活增添一抹色彩。
她介绍,掐丝珐琅除了制作工艺,釉料也是有讲究的。当下市场上的釉料,是由纯天然的矿物质宝石提取研磨的砂粒状颜料,可千年不变色,有收藏价值。
何翔宁在南京农业大学人文学院授课后与学生合影
纵观“翡遗所思”工作室陈列的一件件掐丝珐琅作品,巧夺天工,栩栩如生。每一件都是何翔宁与同行者编织出的梦。
非遗并不遥远,看似沉甸甸的传统文化,也能回归人们的生活。
摄影/范素丽
(部分图片由工作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