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在宁举行
22.4万尾鱼苗“扑棱”入江
2024-11-18 19:39: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杨爽  
1
听新闻

  11月15日上午,由南京市雨花台区农业农村局、南京市雨花台区长江禁渔中心指导,南京江北新区公用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南京江北水务原水有限公司、南京水务集团有限公司主办,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承办的“保护水生生态,共建美好家园”2024年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在雨花台区江豚广场顺利举行。

  “增殖放流”是指通过人工方法向江、河、湖、海等天然水域投放水生生物,以恢复或增加种群的数量,改善和优化水域的群落结构。开展增殖放流生态修复工作,可以促进长江鱼类资源恢复和增长,在维护水生生物平衡和多样性的同时,为长江江豚等高级捕食者提供充足的食物饵料资源。

  近年来,南京市在保障水资源安全与推进生态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体现了应急水源建设与生态修复双管齐下的积极成果。活动当天,数万尾经过严格检疫的鱼苗在江豚广场投放入江,“扑棱扑棱”向长江深处游去。据了解,此次放流包含铜鱼、长吻鮠、胭脂鱼、鳊、瓦氏黄颡鱼,共约22.4万尾。所投放的鱼苗将对长江生态的多样性、长江生态资源恢复起到积极作用。

  绿色是长江最动人的底色,而“长江大保护”就是护牢这抹底色最有力的行动。此次增殖放流活动是全面落实市农业农村局水生生物保护工作决策部署的重要行动。

  江北公用副总经理、党委委员,江北水务党支部书记陈廷柱表示,“此次行动旨在进一步降低南京市江北长三角一体化绿色发展示范区第二水源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与南京市主城区应急水源建设工程对长江大胜关长吻鮠铜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影响,有效保护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同时,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良好氛围。”

  活动现场还设置了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科普宣传讲解区域,通过志愿者讲解水生生物宣传保护展板、发放科学放流宣传册和文创产品等方式,向过往市民进行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的科普宣传,引导并增强公众保护渔业资源、维护水生生物多样性的意识。通过公众参与的方式,不断推进南京市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让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

  南京市地跨长江两岸,市内河道纵横,在城市供水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城市水厂、大部分区属水厂和部分自备水厂原水取自长江。南京市公共供水企业及主要自备水厂水源有九成以上来自长江,水源单一,对长江依赖度高。由于长江沿岸工业密集,船舶往来频繁,突发性水源污染事件时有发生,对居民饮水安全产生严重威胁。虽然各厂均建有应急措施,但仍可能会发生出厂水不稳定的情况,导致供水安全面临较大风险。因此,应急水源建设迫在眉睫。

  南京江北长三角一体化绿色发展示范区第二水源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简称应急备用水源项目)以三岔水库为应急水源地,以长江(桥林取水口)为常态水源地,给桥林水厂、江浦水厂、浦口水厂(应急/常态)供应原水。项目建成后,常态下可为江北新区和浦口区提供155万吨/天的原水,是江北地区水资源整合的重要举措,也是区域饮水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记者了解到,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南京江北水务原水有限公司在合理规划施工现场的同时,推动长江大胜关长吻鮠铜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修复与资源恢复工作,着力建设渔民驿站,开展保护区内水生生物的宣传和保护活动,并进行铜鱼人工繁育研究、鱼类早期资源专项研究以及水生生态的监测等一系列生态补偿措施。

  南京市主城区应急水源建设工程以杨库水库为应急水源地,以城南水厂、北河口水厂为应急供水水厂的主城应急水源系统,满足主城应急供水需求;远期规划将龙尚水库作为应急水源地,切实提升城市应急供水保障能力,满足主城区居民在应急条件下基本用水需求,维护社会稳定。据介绍,南京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在工程实施期间,积极推进长江大胜关长吻鮠铜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增殖放流工作,并开展水生生态监测。与此同时,公司还积极参与保护区内水生生物的宣传与保护活动,并建设人工鱼巢等生态补偿措施。

  南京作为唯一一座在城市中心江段有野生江豚生存的城市,南京江北新区公用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南京江北水务原水有限公司与南京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将以此次生态补偿增殖放流活动为契机,持续开展水生生物资源保护行动。在做好增殖放流活动的同时,积极开展科普宣传工作,切实保护长江水生生物,改善长江水域生态环境。

  (江南时报记者 杨爽 文 钱海盈 摄)

标签:长江;南京市;水务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