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春联的规范性谈起
□ 刘建平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春联,它以简约精致的文字寄托美好愿望,书写、张贴春联是全体华人过春节时的重要习俗,历来为黎民百姓所喜闻乐见。春联作为中华楹联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自然应当遵守并符合楹联的格律规范。楹联的基本联律要求撰写楹联(包括春联)必须做到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内容相关,即“六相”。楹联三国时期就已现雏形,距今有1700余年历史,在其漫长的不断演变和逐步完善过程中,形成了特有的格律规范,这是她经久不衰的魅力之所在。2006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将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可见,楹联文化源远流长,她是属于我国古典文学的一种独立文体。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很强的文学性、艺术性和实用性,“六相”是其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是创作和撰写楹联时必须遵守的规范。
每逢春节前夕,笔者喜欢漫步在南京市的大街小巷、各大公园和邻近的居民区,观看已张贴的鲜红春联。遗憾的是,总能发现一些不规范即违反联律的春联。现摘录其中的几副春联作简要剖析:
迎新春事事如意;
接鸿福步步高升。
此联是三、四句式。上联平仄应是平仄仄-平平仄仄,下联平仄应是仄平平-仄仄平平(其中的“接”和“福”字是入声字属于仄声),明显可见全联的平仄存在错误。
一帆风顺年年好;
万事如意展宏图。
此联上联平仄为平平仄仄平平仄,符合格律;下联平仄应为仄仄平平仄仄平,而此处平仄有误。此外,出句有两个叠字,对句却未用叠字而明显失对。
心想事成兴伟业;
万事如意步步高。
此联上联平仄为仄仄平平平仄仄,符合格律;下联不规则地重复用“事”字,句式与上联不相对,平仄也不谐。
百世岁月当代好;
千古江山今朝新。
此联出句中连用四个仄声字且七字中竟有六个仄声字,显然违反格律,而对句不仅平仄不谐且三平尾,此乃撰联之忌。
和顺门第增百福;
合家欢乐纳千祥。
此联的上联平仄有误,正确的应是仄仄平平平仄仄。下联平仄虽符合格律,但因上联平仄错误而难以相对。同时,“和顺门第”是偏正结构,“合家欢乐”是主谓结构,两者句式不对称。
欢天喜地度佳节;
张灯结彩迎新春。
此联的上联符合格律,由此相对应的下联平仄应是仄仄平平仄仄平,下联的平仄不谐且三平尾。
发愤图强兴大业;
勤劳致富建小康。
此联的上联符合格律,由此相对应的下联平仄应是平平仄仄仄平平,下联的平仄明显有误。
此外,春联还存在着张贴时的常识性错误问题,即把上联贴在正门的左边,下联贴在正门的右边。这种现象尤为普遍。
根据上述浅要剖析,说明这些春联的撰写者忽视了联律要求或者根本不懂联律,从而酿成显著谬误。
同时,因这些春联是批量印刷且四处张贴,更容易误导广大读者。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此类现象面广量大,积重难返。从南京市楹联家协会以往的核查情况来看,除了春节期间张贴的春联不规范,本市一些风景区和重要景点,甚至还有个别著名高校,镌刻悬挂在公共场所的固定楹联也存在错联病联现象。其数量之多、错误之显和改正之难令人惊愕。
2019年10月3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南京入选为世界文学之都,这是中国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获此称号的城市。2019年12月30日,中国楹联学会命名南京市为中国楹联文化城市,这是我国副省级城市中第一个楹联文化省会城市。作为南京楹联人,我们应当十分珍惜、百倍珍视和万分珍爱上述荣誉称号,誓以实际行动倍加呵护。
南京的文化底蕴博大精深,文学品位高贵厚重,这是前人不懈奋斗之成果。今人唯以传承发扬为己任,勠力前行,锐意创新,方能薪火不灭,代代相传。对于本文中所指出的错联病联现象,如果听之任之,熟视无睹,必然有损甚至玷污了南京这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学之都、中国楹联文化城市的美好声誉和光辉形象。据此,笔者不避浅陋,特提出如下几点建议以配合中国楹联学会提出的纠正错联的“南京行动”,谨供参考。
宏观和微观互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既定的国家战略,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必由之路,楹联事业的发展自应纳入党和政府文化建设规划之中。作为社会团体的楹联组织,要具有当仁不让的前瞻思维和乘势而为的责任担当,为楹联发祥地增光添彩,为夯实民族根基和振兴民族灵魂竭尽全力。楹联组织既要为楹联事业发展出谋划策,又要事必躬亲地认真做好传播、教化和推广等具体事宜。
纠错和正本同行。进一步摸清南京市的风景区和公共场所镌刻悬挂的错联底数,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秉持应改尽改的原则,为政府职能部门的适时纠正错联提供精准数据和可行方案,并以积极的作为和稳妥的方式协助落实。同时,精心组织楹联家撰写高质量、高水准的楹联,在著名景点和重要场所悬挂,通过各种媒体宣传起到示范和指导作用。
提高和普及兼顾。中国楹联学会在命名南京市为中国楹联文化城市的同时,还命名南京市秦淮区、江宁区为中国楹联文化区,命名三所中学和一所小学为中国楹联教育基地。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双管齐下,既抓提高,亦抓普及。要主动和教育行政部门沟通,努力争取将楹联知识编入大中小学的课本,点面结合,相辅相成,使楹联文化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
创建和法治并举。南京市被命名为中国楹联文化城市,这不是创建的结束,而是新征程新起点的开端。文化唱戏必须有经济搭台和法治保障。在党和政府的引领下,由文化、教育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制定法规性文件,作出规范性和可操作性规定,使楹联事业健康发展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譬如,纠正错联病联,必须具有纠错机制;开印春联,必须具有审核机制;楹联入校,必须具有执行机制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