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居民心中亲切的“园长”
以老助老,24小时待机服务
2023-11-08 23:34: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张雅倩  
1
听新闻

张建冬(左)上门陪百岁老人过生日

  “张师傅很好,待我们热情得很。”77岁的居民陈庆英说。

  “从早到晚他都在园区里转,义务劳动。好听的话我也不会说,我觉得他人就是好!”小区居民黄老太说。

  “张师傅做实事,有他在,整个园区的和谐度很高。”小区物业副经理说。

  ……

  居民们口中的“张师傅”名叫张建冬,家住南京市雨花台区西善桥街道齐修社区。今年68岁的他“身兼数职”,是社区网格员长,也是齐修党支部第二党小组组长,还是社区居民自发组织的“赛金宝帮帮团”成员。7年热情奉献,点点滴滴都嵌在居民心间。社区老人们称,哪天若看不到张建冬还挺不习惯。

  学习路上不停步的老党员

  齐修北苑6栋一层有间小屋,这里曾是疫情期间居民做核酸的地方。如今屋子腾出来,成为张建冬暂时办公、为民服务的空间。记者随张建冬走进小屋,一个老党员的日常随即在眼前打开。

  一面墙上贴着《网格员职责》,一张小桌板上堆放着6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通知单及《齐修社区网格员日志本》《党小组组织生活记录本》等工作材料。除了党员理论学习书籍,桌上还有老舍的《二马》、胡学文的《有生》、杨大群的传记文学《毛岸英》……

  年事渐高,但学习之路不止步。每天早晨6点钟起床,张建冬的首件事就是打开学习强国点开视频来听;吃过饭,再把其中的题目答一答。“每天都能从中获取很多理论和社会知识,我的学习强国分数排名一直稳定在全社区前五。”张建冬自豪地说。

  日日巡视不间断的网格长

  老党员的担当意识贯穿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每天,张建冬都会绕着齐修北苑外围和内圈“巡视”,他自称这是一种带有“目的”的身体锻炼。于是居民们神奇地发现,小区有路灯昨天刚坏,今天就好了;路面有块地砖翘起,隔天变平整了;停车棚内有垃圾,数小时后便得到了清理……

  忙碌,让张建冬觉得日子充实,让他的老伴也极为认可。张建冬说:“刚退休时,天天窝在家里看手机、看电视,看着看着就在床上睡着了。现在当了网格长,每天出门忙碌,老伴表示很支持。”7年前,刚退休不久的张建冬在齐修社区书记的影响下,加入了社区网格员队伍。他说,我本身就是老党员,理应发挥带头作用。

  如今作为网格长,张建冬与22个网格员一起,为齐修北苑的安宁与幸福做好日常守护。也正是在日复一日的义务劳动中,张建冬成为园区居民口中亲切的“园长”。

  “从我家走到园区门口正常只需3分钟,但我通常半天都走不出来。因为小区坐着晒太阳、聊天、打牌的老人,都成了老朋友,大家互相一见面就聊成了一片。”张建冬笑说。

  保障房小区老人的守护者

  齐修北苑共有8栋楼,其中有5栋是保障房,有不少是需要救助帮扶的低保户、孤寡老人等困难群体,是园区建设不能推卸的责任。有限的人力也可以释放无穷的能量,2020年,齐修社区成立“赛金宝帮帮团”,发挥近邻力量,号召“小老人”助力“老老人”,在左邻右舍间形成了浓厚的养老互助氛围。“帮帮团”共有70多名成员,张建冬自然是其中之一。

  张建冬告诉记者,“帮帮团”开展一对一服务,队伍中70多名健康低龄老人都有自己对应守护的高龄老人。“小老人”协助“老老人”买菜、拿药、洗澡、就医等,遇有任何困难,人们都习惯性喊张建冬出马。

  在张建冬办公小屋里,一辆轮椅十分醒目。他说,这是防止老人们遇到特殊情况,方便他及时上门推送。正是这辆轮椅,陪同张建冬护送社区另外一位68岁老人前后就医近20次。这位老人长期孤身一人,基础疾病缠身,作为同龄人的张建冬“以老助老”,担起了家人之责:推送老人去医院换药,与主治医生沟通病情,在老人住院期间去送钱、送物……

  真诚的付出在他人心里留下了片片印记。齐修社区工作人员易璇向记者介绍:“社区有位独居爷爷患肌无力,张园长上门探望时发现这位爷爷家中厕所位置矮,便去为他买来了增高器;有位67岁阿姨瘫痪在床上近55年,张园长时常去探望陪阿姨聊聊家常,叮嘱保姆好好照看;还有位阿姨,独自推着轮椅坐在自家门口走廊上,被人发现时已离世,旁人不知所措,是张园长和社区工作人员为阿姨料理了后事。”

  因社区孤寡老人多,很多老人离世没有儿女、亲人护送,张建冬便与社区工作者一起接过了重担,替老人梳洗、换衣,送殡仪馆,办理销户手续,将骨灰送到街道骨灰存放处。数年间,张建冬已为10多位社区老人料理后事。

  终日在社区默默奉献,大事小事,不厌其烦,只觉充实。张建冬说:“我24小时保持开机,不管大家遇到什么困难,有问题随时找我。”

  (江南时报记者 张雅倩)

标签:老人;居民;网格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