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添8处!南京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增至65个
2023-07-13 21:15: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殷文静  
1
听新闻


又添8处!南京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增至65个

  近年来,南京深入贯彻乡村振兴战略要求,以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为抓手,立足乡村发展实际,强化试点示范引领,稳步走在全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前列。近日,南京六合区双墩村张洼组、高淳区和睦涧村魏家庄、溧水区高塘社区刘家边村等8个村通过省级特色田园乡村验收考核,实现年度目标任务“时间过半、任务过半”。截至目前,全市共有65个村获得“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命名。

  以“农”为魂,打造特色乡村

  蓝天、青山、茶园……位于六合冶山西南部的双墩村,先后荣获“国家级森林乡村”“省级生态宜居美丽示范村”等称号。其中,张洼组以“古水张洼、醉美画乡”主题,打造出一幅亮眼的风景画卷。

  站在茶园路,顺着岗坡绵延起伏的茶树望向整个村子,屋舍俨然,道路平阔。通过开展道路整治工程,张洼组已实现路网“户户通”,道路亮化“全覆盖”,村民生产生活出行顺畅。新建成的农耕文化广场、村民健身活动广场、“梨情漫步”景观片区、85亩废弃矿坑改造成“灵动天池”、360亩荒山坡地变身网红花海……经过村庄环境整治提升,张洼组实现“颜值”和“质效”双提升。依托村庄自然肌理,张洼组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村内的古树、古泉、古井等历史元素得以保护利用,砖瓦、农具等废弃物或老物件灵活应用于村口标识、农耕文化广场和庭院的打造上,展现留住乡愁的张洼风貌。

  焕新生态,打造乡土品牌

  “三夏”时节,南京的乡村水田中,刚栽下的秧苗一片新绿,三两只鸟儿在水田上空盘旋。农户们抓紧有利天气,如火如荼地开展水稻夏种工作。在高淳区魏家庄,一株株翠绿的水稻秧苗在高速插秧机的运转下,被整齐地移栽进稻田里。

  走进魏家庄,只见一排排红瓦白墙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道路硬化、新建停车场、全村围墙出新……随着环境整治工作的推进,村庄变美了,村民的幸福感也不断提升。

  “面子”美,“里子”更要富。魏家庄因地制宜,依托于环绕村庄的千亩优质稻田,大力发展起水稻等农产品种植业,打造出极具地域特色的乡土品牌“和睦涧有机大米”,荣获“江苏省名优农产品”称号。围绕村庄稻文化主题,魏家庄还通过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房屋、集体用地等资源,激活农村“沉睡的资产”,培育发展起乡村民宿产业。目前已建成民宿7栋,集会议、休闲、餐饮、住宿等功能于一体。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提升。

  传承民俗,乡村好玩更有味

  夏日里,溧水区高塘社区刘家边,瓜果飘香,游客纷至沓来。“到这里来采摘已经成了我家孩子暑假最喜欢的娱乐活动。村里环境好,瓜果也好吃,很适合带孩子来玩。”游客孙女士说道。

  依托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优势,近年来,刘家边大力发展生态有机农业,有机水稻、有机蔬菜、有机林果和中药材形成了生态健康的特色农业,走出了一条村产融合发展的新路子。坐拥千亩蔬菜、千亩林果、千亩稻田的刘家边,不断发掘自身环境优势,融合划龙船和舞狮等民俗文化,目前已打造出1月-3月赏梅、4月-6月摘菜、7月-10月采果等旅游品牌,年游客量突破1.5万人次。

  民俗文化是丰富村民文化生活的途径,也是留住“乡愁”的“备忘录”。刘家边结合当地农耕文化,积极发展民间手工艺制作,结合春播秋收的农业节庆活动组织民俗活动,进一步吸引游客了解乡村,感受乡村文化魅力。通过对村文化和村史进行深入挖掘,刘家边修复了原有的南济戏台、南济庵等古迹,打造为举办文化活动的场所。根据传说修复的回龙桥、御访桥进一步还原本真乡村风情、历史质感,续写着刘家边“上善若水”的传统及精神。

  (江南时报记者 殷文静)

标签:乡村;田园乡村;张洼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