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青春践初心,数法同行润基层
2025-07-28 16:57:00  
1
听新闻

  7月6日至19日,苏州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青春向党,法治护航”普法宣传团踏上为期十四天的实践征程,以“法律+数学”的跨学科视角,走进法治建设展示体验馆、律师事务所与社区,将抽象的数学算法转化为普法利器,在理论与实践的碰撞中书写新时代青年的法治担当。

  法治体验馆沉浸式体验:数据赋能普法初探索

  实践首站,团队来到苏州法治建设展示体验馆。在馆内,团队成员通过宪法历程展区、VR虚拟法庭、智能法律问答等数字化展项,深入了解我国法治建设成果。针对前期调研中发现的公众法律知识盲区,队员们重点学习了劳动权益保护、合同签订等实用法律内容。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苏州法治建设展示体验馆。任佳 供图

  实践团成员在体验“智慧普法数据平台”后深有感触:“通过数据可视化技术,复杂的法律条文变得生动直观,这让我们意识到数学方法在法治宣传中的独特价值。”团队指导老师表示,普法不应是单向的条文灌输,而需借助技术手段实现“精准滴灌”。此次参访为实践团探索“数据+普法”新模式提供了新思路,未来将结合数学建模与统计分析,开发更精准有效的普法方案,助力提升公众法治素养。

  律所研学深入交流:学科交叉碰撞智慧火花

  实践团走进江苏瀛元律师事务所开展研学交流,律所党支部书记王飞律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徐凯律师及部分合伙人参加活动。

  活动伊始,徐凯律师向师生们详细介绍了律所的发展历程,朱明国律师为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民法典专题讲座。他结合实际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民法典中的重要条款,让同学们对民法典的基本原则和具体应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大家纷纷提问,朱律师耐心解答,现场互动频繁。

朱明国律师开展专题讲座。任佳 供图

  实践团现场展示了前期针对公众法治素养的调研成果,通过详实数据揭示了公众在劳动权益保护、合同签订要式等领域的认知盲区,并就普法实践中遇到的侵权纠纷、劳动权益保护等具体问题与律师进行专业探讨。

  在专题研讨环节,双方围绕“数学+法律”的交叉应用展开深入交流:实践团创新性地提出运用数据建模分析维权成本、构建法律意识量化评估体系等研究构想;律师团队结合实务案例,详细介绍了大数据分析在案件研判、证据梳理等方面的实际应用。

图为双方互动交流探讨。任佳 供图

  双方还就如何更好地开展普法宣传工作进行了深入探讨。江苏瀛元律师事务所表示,愿意为普法宣传团提供专业指导,共同开展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创新普法形式。

  社区普法暖人心:算法精度融合法律温度

  彩香一村南区社区活动中心里,沈业同学为社区居民讲解财产继承知识。讲台旁的展示板上,柱状图清晰对比着公证遗嘱与自书遗嘱的效力差异,这些由团队用SPSS软件分析得出的可视化成果,让抽象的法律规定变得触手可及。

图为实践团成员开展社区法律讲堂。任佳 供图

  这场“财产继承法律讲堂”是团队将数学模型应用于实践的首次尝试。前期通过问卷星收集的200余份数据显示,83%的受访民众对遗嘱订立流程存在误解。针对这一问题,队员们设计出“案例演绎+数据图表+一对一咨询”的立体宣讲模式,金圣策同学扮演的“糊涂继承人”因不懂代位继承规则差点错失权益,引得阵阵笑声。这种 “用数据说话” 的普法方式,既保持了法律的严谨性,又充满人文关怀,实现了理性与温情的完美平衡。

图为实践团成员发放宣传册。陆思宇 供图

  从法治体验馆里萌生的“数据普法”构想,到律所见闻验证的学科交叉可能,再到社区实践中完成的普法宣传,团队用数学思维为法治宣传绘制出精准蓝图,彰显了青年学子专业赋能普法的责任担当。未来,团队将持续深化学科融合,带动更多人加入普法宣传工作,让数学智慧在法治社会建设中绽放光彩。

图为实践团成员合影。任佳 供图

  (通讯员 金圣策)

标签:普法;公众法治素养;法治体验
责编:王婉娟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