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矮小症患儿的成长过程中,不少家长存在认知误区,其中“多吃饭就能长高”的说法尤为普遍。今日,南京长江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张福森主任针对矮小症的常见误区进行专业解读,帮助家长科学认识儿童生长发育规律。
误区一是吃得多就能长得高。“营养是基础,但并非决定性因素。”张福森主任指出,过度喂养可能导致肥胖,反而抑制生长激素分泌。科学做法是保证均衡营养,适量摄入优质蛋白、维生素D和钙质,而非单纯追求食量。
误区二是父母矮孩子一定矮。遗传因素虽占60%-70%,但后天干预仍可改善。张福森主任解释:“临床上不少通过规范治疗突破遗传身高的案例,关键要抓住5-12岁的黄金干预期。”
误区三是多补钙就能长高。盲目补钙可能适得其反。张福森主任强调:“钙的吸收需要维生素D配合,且过量补钙可能引发便秘、结石等问题。应先检测骨密度和血钙水平,遵医嘱补充。”
误区四是晚长不用干预。“晚长”需专业鉴别。张福森主任提醒:“若孩子年生长速度低于5厘米,或骨龄明显落后,需警惕病理性矮小,错过治疗窗口期可能造成终身遗憾。”
误区五是打生长激素会致癌。“这是对生长激素治疗的最大误解。”张福森主任澄清,正规医院的规范治疗安全性有保障,治疗前会进行全面评估,排除禁忌症。
张福森主任呼吁家长:发现孩子身高长期低于同龄人3个百分位或年增长不足5厘米,应及时到专科门诊进行骨龄、生长激素等系统检查,由专业医生制定个性化干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