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能老人:不能被遗忘的群体
2024-08-19 17:24:00  作者:朱亚楠、李敏、张瑞希、宋从骁  
1
听新闻

长护险 护长远


壹、温情守护下的生命乐章

  罗大军的小床在离老伴张顺巧一步之处的地方,床上只有一个圆枕和一个薄薄的毛巾被。罗大军指着小床说,常年用圆枕睡觉,是为了防止自己睡得太死叫不醒。今年是张顺巧瘫痪的第四个年头,罗大军已经习惯睡一个小时醒一次,熟练地用翻身枕给老伴翻身、拍背。

  “老伴,老伴,不就是老了有个伴吗,她瘫痪了,我不管她哪个来管她呢?”,罗大军深叹一口气说。

  2024年3月8日,民政部部长陆治原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二场“部长通道”集中采访活动上表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人达到了2.978亿,占总人口的21.1%;65岁以上老人达到2.17亿,达到总人口的15.4%。要认真抓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

  人口老龄化加剧的背景中,老龄人群中更需要关注的是失能老人,是丧失了全部或部分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群体,而陷入困境的也不只是失能者本身。

  今年4月,半月谈就以“一人失能、全家失衡”为题报道了失能老人照料者的群体困境,中国新闻周刊则报道了北京大学胡泳教授照顾失能家人的情况,印照出当前个体家庭已很难承担起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护现状。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失能率也呈现上升趋势。

  这一趋势不仅意味着未来将有更多老年人需要养老服务,也要求我们的服务体系必须具备更高的专业性和针对性,以满足不同年龄段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

  照护失能老人,其内涵远超“照护”二字所能涵盖的范畴。

  照护者需日复一日,不厌其烦地协助病人翻身、洗浴,承担繁重的家务劳动和全天候不间断的陪伴,伴随着高度的身体与精神负荷。这样的生活节奏,往往导致照护者个人的社交生活受到严重挤压,甚至可能感受到与世隔绝的孤独与无奈。

 

贰、老龄化社会中的失能老人

  老龄化趋势的加剧,我国失能老年人口规模将持续扩大。

  《中国养老服务蓝皮书(2012—2021)》预计,到2025年我国失能总人口将上升到7279.22万人,2030年将达到1亿人,这一数字不仅反映了城镇老年人口中失能问题的严峻性,也预示着未来养老服务需求的巨大压力。

  在2021年8月,中国国家医疗保障局联合民政部共同发布了《长期护理失能等级评估标准(试行)》,该标准体系涵盖了三大核心一级指标和17个二级指标,旨在全面评估老年人的失能状况。

 

  在养老咨询领域,失能老人对基本生活照料的渴求也尤为突出。穿衣、进食、助浴、如厕,看似简单的日常活动,成为失能老人不可或缺且高度依赖的服务项目。

 

  面对以上这些不容乐观的现实,我们不得不深思:未来的路该如何走?这不仅是一个预测数字的游戏,而是对未来养老服务体系的一次深思和规划。

  住在栖霞区的刘栋伟,是一位深受阿尔兹海默症困扰的患者,病情已发展至严重阶段,不仅基本感知觉和认知能力全面丧失,还因不慎摔倒而导致瘫痪。刘栋伟的老伴郭奶奶坚决不愿将老伴送往养老院,选择在家中自己照顾。她说:“在哪里照顾,我不如我自己照顾的好”。

  南京市对于经评估符合重度的失能人员可申请长期护理保险,经过申请,刘栋伟获得了政府提供的长期护理保险(简称“长护险”)补助。每月有专业的护理人员上门服务,提供包括洗头、洗澡、穿衣、按摩等多项照护服务,协助处理刘爷爷的日常生活照料事宜,极大减轻了家属的照护压力。

  2016年,我国统一启动长期护理保险试点,设置15个试点城市和两个重点省份。

  国家医保局公布数据显示,截至 2023 年 6 月,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累计参保人数超 1.76 亿人,累计享受待遇人数达 225 万人,年人均减负约 1.4 万元。

 

叁、失能老人护理的重重难题

  近年来,尽管政府和社会各界在养老服务领域不断加大投入,但养老床位不足的问题依然严峻。

  全国养老床位总数虽然达到了约900万张,但每千名老年人拥有的养老床位数仅为32张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也低于部分发展中国家。

  在专业护理人员数量上,据国家卫健委统计,我国每千名老年人拥有的专业护理人员数量仅为3人左右,远低于国际公认的10人标准。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等机构发布的《养老服务人才状况调查报告》显示,271 家养老护理机构中,85.6% 的机构缺养老护理员;2004 名受访者中,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足 5%;从业 8 年及以上占比仅13.7%。

  养老护理上,除了床位、专业护理人员等硬性条件,养护费用高昂也是养老服务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南京栖霞一养老机构刘楠楠经理说:“像完全失能或者丧失大部分自理能力的老人,养老院护理的费用起步也在5000以上,如果有相关疾病需要特殊照看的费用会更高,并且床位紧张时都是需要排期的”。

  在当前的养老服务市场中,针对失能失智老人的照护服务呈现出一种供需失衡的状态。

  具体而言,为这类特殊老年群体提供的服务往往伴随着市场上最高的费用水平,机构护理的月费从数千元跨越至数万元不等。这样的经济负担,对于许多家庭而言,只能忍痛放弃或寻求其他更为经济的替代方案。

  尽管养老机构床位的缺口、专业护理人员的短缺以及高昂的照料费用构成了失能老人护理的三重难题,但这背后也隐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机遇。

 

肆、老龄化时代的养老护理市场展望

  沙利文披露的《2024 年中国银发经济发展报告》显示,2019—2023 年我国银发经济实现了 13.2% 的年复合增长率,2023 年银发经济规模达 7.1 万亿元;未来五年,将按照 11.8% 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

  在人口老龄化大背景下,银发经济不仅踏上了时代节点,也会成为最稳定的产业之一。

  2024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中指出,银发经济涉及面广、产业链长、业态多元、潜力巨大。

 

   网页交互版《失能老人:不能被遗忘的群体》

  https://readymag.website/u2086202497/4949025/

  作者:朱亚楠、李敏、张瑞希、宋从骁

  指导教师:葛雯、王子烜、陈青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23) 》

  [2]程明梅.杨华磊.《中国城镇失能老年人口规模及养老服务需求预测》[J].北京社会科学,2024[3],114-128

  [3]《第五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成果》

  [4]《中国养老服务蓝皮书(2012—2021)》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EB/OL].(2021–11–18)[2023–06–09].

  [6]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的意见[EB/OL].(2020–12–14)[2023–06–09].

  [7]《多地老龄化程度加深如何面对人口发展新常态?——中国探索应对人口发展新趋势的生动实践》,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2023-07/04/c_1129732373.htm,2023年7月4日。

  [8]《中国城镇失能老年人口规模及养老服务需求预测》

  [9]张良文,方亚.《2020 - 2050 年我国城乡老年人失能规模及其照护成本的预测研究》[J].中国卫生统计,2021,2(38): 39-42.

 

  特别声明

  本文独立作者或机构在江南时报网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江南时报网的观点或立场,江南时报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标签:温情;乐章;养老服务
责编:刘岩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