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江苏大学静湖书院“匠心共筑”实践团队联合汽车工程研究院实践团队,走进句容市茅山风景区茅山村委会,开展以“家风润同心、实践润新人”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家风文化传承与教育实践结合,助力青少年成长,深化校地合作。
家风课堂浸润童心,文化传承筑牢根基
活动伊始,实践团队成员根据中小学生学业需求分班教学,为村内儿童提供暑期作业辅导,并针对留守儿童开展“一对一”重点帮扶。在课堂间隙,大学生志愿者以历史名人家风故事为切入点,生动讲述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家国情怀,以及毛泽东、周恩来等革命先辈严于律己、廉洁奉公的家风典范。孩子们围坐聆听,踊跃分享自家家训,从“诚信为本”到“耕读传家”,一句句朴实的家风箴言在教室中回响。为深化教育效果,志愿者还带领孩子们绘制“我的家风树”手抄报,将家风故事与艺术创作结合,让传统文化以鲜活形式扎根童心。
亲子沟通架桥梁,实践育人显温情
活动下半场聚焦家庭关系建设,实践团队以“亲子沟通的艺术”为主题开展分享会。大学生结合心理学知识,围绕“倾听技巧”“情绪管理”“表达需求”等核心内容,为家长和孩子提供科学沟通建议。现场互动环节中,家长们就“如何平衡严格管教与尊重孩子个性”等问题展开讨论,志愿者通过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家庭成员换位思考,现场气氛热烈。一位参与活动的家长感慨:“平时忙于农活,很少和孩子静心交流,今天学到的方法很实用,以后要多听听孩子的想法。”
校地携手共育新人,乡村振兴添动力
句容市茅山风景区茅山村党委副书记、村委会主任沈春雷说道:“江苏大学实践团队不仅为孩子们带来了知识,更通过家风教育播撒了文化种子,这对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意义深远。”江苏大学静湖书院辅导员李云媛表示,此次活动是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未来将继续探索“家风教育+社会实践”长效机制,为农村青少年成长赋能。
本次活动覆盖茅山村50余名中小学生及家长,通过“知识辅导+文化浸润+实践引导”三位一体模式,既解决了农村儿童暑期学习需求,又以家风传承为纽带,为文明乡村注入青春动能。
(严月、李云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