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牌”瘦身 “轻装”服务
2024-11-20 12:13: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张良  
1
听新闻

  “以前,村委会的办事大厅和各个办公室墙上的牌子那么多,简直眼花缭乱,想办点事又不清楚去哪里才能办。现在牌子少了,指向也更明确了,明显感到敞亮了,村民直接就可以找到工作人员办理业务。”近日,铜山区黄集镇黄西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卜凡桂不由发出感慨。

  今年以来,铜山区针对村(社区)综合服务场所的机构牌子、制度牌子过多过滥等突出问题,通过“合并同类项”,找准“最大公约数”,严格执行上级组织部门制定的20项挂牌准入清单,着力破解“牌子满墙”现象,促使村(社区)“轻装”上阵,回归服务本色。

  牌子满墙挂 折射大问题

  挂牌上墙的原意是方便群众、服务群众,每块牌子都代表着一类事务,也代表着一项职责,但在村居社区,越来越多的牌子悬挂在基层单位的墙上门上,大大小小几十块。“牌子满墙”并没有给工作带来实效,更多的只是责任“甩锅”,有些牌子挂上去了,却没有实际内容,不仅让基层干部疲于应付、增加工作负担,也让老百姓办事无所适从。

  村(社区)挂的牌子有某某“室”“所”“站”“中心”等等,涉及党群、综治、文体、科普、经济、调解等近20个工作领域。铜山区黄集镇左庄村党总支书记孙子茹直言:“村‘两委’只有7个人,以前挂了近30块牌子,人均要负责将近5块,我们的时间和精力实在有限,哪能忙得过来?就算都去干,不仅‘牌子’上的任务无法完成,连本职工作也得受影响。”左庄村村民们反映,他们日常生活中充其量会关注公开栏中的内容,之前五花八门的牌子“挂得满满一面墙”,其实根本看不明白、也不关心,有事还是直接找村(社区)干部。

  不少基层干部也颇有怨言,“门里门外都是牌子,一面墙上十几个制度,主要是迎接上级检查考核,很多‘有牌无服务、上墙不上心’,就是有名无实‘花架子’。不仅加重基层干部负担,耽误为民办事的时间和精力,更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

  清牌促“瘦身” 职责更明晰

  聚焦村级组织挂牌与功能布局不匹配、便民服务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问题,铜山区减负办采取召开专题会、实地调研、发放调查表等形式,下沉各镇(街道)对村(社区)承担的各类事务、挂牌数量和上墙制度等情况逐一“过筛子”。依据明确村级组织履职主体责任和规范村(社区)出具证明事项有关工作要求,理清规范村级组织主体责任24项、证明事项3项,明确党政群机构要求村级组织协助或者委托村级组织开展工作事务的制度依据、职责范围、运行流程,为进一步理清村(社区)权责边界和后续清理挂牌澄清了底子。

  目前,各个村(社区)一改过去牌子“满天飞”的问题,门上、墙上的形式主义也随之一扫而空。“现在绝大多数牌子都清理掉了,我们的心里敞亮多了,一年下来还能省下一笔不小的开支。”大彭镇程庄村支部书记姜辉说,办公室内满墙的牌子拿下来后,又把墙重新刷了一遍,清爽多了。如今,程庄村委会大门左右两边醒目地挂着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和村务监督委员会4块牌子。而在往年,这里挂满了各种机构牌子、上墙制度30余个。

  牌子减下来,服务提上去

  规范挂牌后,铜山区各村(社区)挂牌数量虽大幅缩减,但服务流程得到逐步优化,服务质量也在不断提升。

  走进新区街道龙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办事大厅整洁明亮,门口牌子少了,制度上墙也规范了,还设置了1块多功能显示屏,社区服务功能一目了然,真正实现了便捷化,前来办事的居民都为现在的变化竖起了大拇指。“现在牌子少了,会议少了,工作群少了,能抽出更多时间下沉到居民中去,及时收集社情民意,准确把握居民诉求,面对面服务居民、处理问题。”新区街道龙亭社区党总支书记高军说。

  在摘除各类机制牌子,减轻基层负担过程中,铜山区进一步落实了村(社区)工作准入制度,明确非清单内事项,不得转嫁给村(社区)承担,不得以行政命令方式向村(社区)派任务、下指标、挂牌子,从根本上减轻村(居)委会行政工作负担,增强自治服务功能,提升基层为民服务水平。

  基层干部能腾出精力更好服务群众,主要源于基层减负。今年以来,铜山区推行“多督合一”督查,聚焦乡村振兴、文明创建、安全生产、信访维稳等各项重点工作和底线工作的推进落实情况,实行“一套方案、一支队伍、一次通查”,统筹规范监督检查事项,避免多头检查、重复检查,为基层减负松绑,让干部心无旁骛抓工作。

  今年以来,铜山区会议同比减少5.1%,发文数量同比减少7.6%,微信工作群组、政务App进一步整合规范管理。现如今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安心干业务、做服务,不断提升干部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作者:铜山区委办 张良

标签:牌子;铜山区;社区
责编:陈衍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