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我被公司辞退两年了,劳动仲裁也失败了,本来已经不抱希望,没想到,在无锡市法援中心工作人员的努力下,公司支付了我3.2万元的补偿金。” 来自无锡市某机械公司的农民工张某感激道,“有法援在,今后我和工友们在外工作心里踏实多了!” 这是该中心“我为群众办实事”的一个实例。
自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无锡司法行政系统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着力点, 建机制、补短板、强服务、普惠民,用心用情传递法治温度,不断增强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
推进法律援助改革
“虽然身在老家,但我的法律援助申请一点都没有耽搁,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感谢无锡的法律援助工作者们!”近日,在安徽老家养伤的徐某,通过一个特殊的视频电话,并采用先视频后邮寄材料的方式成功办理了法律援助申请业务。
无锡市法律援助中心多年来不断深化便民服务措施,探索多种服务模式,把群众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对特殊群体开通“绿色通道”,提供上门服务、在线服务,非复杂疑难案件做到100%当日受理、当日审批指派,架起为民服务的“时空桥”,真正为弱势群体提供便捷、高效、暖心的法律服务。
为此,无锡市司法局还推行了法律援助“证明事项承诺制”和“负面清单制”试点工作,启动“容缺受理”等机制,做到减证便民,扩项利民,进一步提升法律援助服务的供给度。同时不断探索农民工维权新方式,联合市人社局在市和市(县)区两级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均设立了“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法律援助工作站”,为农民工提供包括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案件调解、仲裁确认的一站式服务,做到农民工维权“只进一扇门”。
依托12348江苏法律服务网站集群、“无锡智慧法务”APP、“法润民生”微信公众号等网络载体,无锡市司法局构建“一键式”法律援助云端服务网络,优化完善线上“不见面”服务模块,实现了法律援助“指尖零距离”。
截至目前,全市两级法律援助中心,共接待群众咨询5592人次,受理法律援助案件6273件,同比增长28.6%,践行了法援惠民生。
法律服务跨“远程”
6月23日,身在国外的姚某急于出售和其父亲名下位于无锡市的一处房产,需要办理委托书公证。姚某打电话向锡城公证处求助,公证处通过“云视频”,远程“越洋”办理了委托书公证,顺利解决了姚某的难题。
“公证+互联网”的创新服务方式,为身处异地的当事人提供了极大便利。
今年来,全市各级司法行政部门纷纷出台便民利民措施,推动仲裁委员会、各地律师事务所、公证处、司法鉴定中心、人民调解组织等法律服务机构推出“线上办”“错峰办” “绿色通道”等,提供“更贴心的法律服务” 。
无锡市司法局强化引导全市公证和司法鉴定行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优化服务、延伸服务等方面狠抓落实,推行“邮寄到家、延时办公、文明服务”惠民举措,持续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有品质、有温度、更精致、更高效的公证和司法鉴定等法律服务。
今年,无锡市司法局大力推行“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提升公共法律服务随时、随身、移动服务能力。截至目前,全市法律咨询热线12348提供法律咨询服务35746通,群众评价满意率96.77%。
张永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