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调养正当时!太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推督灸、火熨术,温热疗法助力“冬病夏治”
2025-08-05 10:45:00  来源:江南时报网  作者:陈丽  
1
听新闻

  江南时报讯 三伏天是“冬病夏治”的好时机。除了常见的三伏贴,近日,相城区太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护理门诊引入了督灸和火熨术两项温热疗法,帮助居民温阳散寒,增强机体在冬季的抗病能力。

  督灸

  《黄帝内经》提出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中医养生观点,在夏季人体的阳气容易升发外浮,人体内阳气则会变少。从经络角度看,人体背部的督脉(循行于脊柱)被称为“阳气之海”,具有总督诸阳之功。此时借助三伏天时,沿督脉铺敷姜泥与艾绒,点燃艾绒后,其热力可层层渗透,激发周身阳气,助力阳气升发、温煦脏腑,达到“冬病夏治”与“驱寒扶正”的功效。

  适用人群:

  1.虚寒型慢性咳嗽、喘病、肺胀等呼吸系统疾病。

  2.慢性胃炎、慢性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

  3.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免疫系统疾病。

  4.月经不调、痛经、卵巢早衰等妇科疾病。

  禁忌人群:

  1.实热症或阴虛发热等证候。

  2.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等器质性心脏疾病。

  3.孕妇、哺乳期或崩漏等女性患者。

  4.各种出血性疾病患者。

  疗程建议:三伏期间可通过中医医师体质辨识后,每伏灸疗一次,每次30-60分钟,灸后注意避免冷风直吹,6小时勿洗澡,可适量饮温开水,忌食生冷、油腻、辛辣、海鲜、酒类等食物。

  火熨术

  火熨术源于古代灸术,理论根基出自《黄帝内经》,至今已有350余年历史,由重庆刘氏家族传承15代,并于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操作时,将特制活血通络药酒涂于患处,覆盖专用防火布,用点燃的“火熨棒”在布面反复游走,同时配合拍打、按压手法,借助热力将药性渗透筋骨,兼具温经散寒、活血化瘀之效。

  适用人群:

  1.风寒湿痹病证,如胃脘痛、腹痛、泄泻、痢疾、关节炎、痛经、闭经、肌肉酸痛、关节疼痛、颈肩腰腿痛、肢体冷痛、麻木、沉重、酸胀、骨关节游走性痛等。

  2.虚寒证,如遗尿、久泻、脱肛、崩漏、带下等。

  3.伤科病证,如跌打损伤所致的局部瘀血、肿痛,或扭伤引起的腰背不适、行动不便等。

  禁忌人群:

  1.颜面部、大血管处禁用,以免烫伤,形成瘢痕。

  2.空腹、过饱、醉酒、极度疲劳和对火熨技术恐惧者慎用。3.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乳头、外生殖器及外伤患处有伤

  口等禁用。

  4.实热证、阴虚发热者慎用,如高热、高血压危象等。

  5.某些传染性皮肤病、皮肤疖肿包块、跌打损伤24小时急性期内禁用。

  6.对酒及酒精过敏者、经常性的皮肤过敏者,有严重的气管炎、哮喘等禁用。

  7.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禁用。

  熨术后要注意些什么

  1.火熨术后,患者应避免患部沾冰凉之水和马上沐浴,以防寒湿循经入侵,一般约4-6小时方可洗浴。

  2.火熨术治疗期间,患者应保持良好的作息,避免过度劳累。

  3.治疗期间,饮食上禁忌寒凉、生冷之品。

  “冬病夏治”项目介绍

  太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致力于为居民提供便捷有效的中医特色服务,除了督灸和火熨术,中心同时也在开展其他“冬病夏治”项目,如三伏贴、特色艾灸、平衡火罐、内服中药调理等,均由资深中医医护操作,旨在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全面提升患者健康水平。

  三伏调理正当时。请大家把握三伏良机,前来咨询和体验,中心的中医团队将为您提供专业、规范的中医特色服务,制定个性化的“冬病夏治”方案,为您的冬日健康打下坚实基础。(陈丽)

标签:阳气;火熨;熨术
责编:陈衍晖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