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南通市海门区持续创新援法议事新模式,从强化党建引领、健全工作机制、拓宽参与渠道三个方面发力,切实推动基层法治建设合力转化为援法议事新动能,做实乡村治理“好”文章,让人民群众幸福满满。
向下扎根,党建引领,组织搭台,织密援法议事“一张网”。海门区坚持由党建引领援法议事,搭建“1+3+N”援法议事模式,依托村居(社区)党群工作站,每月定期组织群众开展协商议事,通过“群众说事、民主议事、合力干事、大家评事、公开晒事”五事工作法,把议事会开到农家门口,让群众决议村级事务,激发群众自治活力。海门区悦来镇由村党总支发起,组建“悦来悦好悦月评”说理团,由“老党员、老干部”“两代表一委员”“法律明白人”等一批具有一定法律素养的本地乡贤群体担任评议员。目前,全镇实现评议点全覆盖,在村居党群服务中心、党员中心户、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红色驿站等场所设立群众评议点108个,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头雁作用,有效解决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操心事和难心事。
向融聚力,健全机制,多方联动,拧紧援法议事“一股绳”。海门区积极推行“公共法律服务+网格”运行模式,以全区969个综合网格为骨架,构建覆盖全域的法律服务网,组织法律明白人、村居法律顾问、人民调解员、普法志愿者进入网格,聚合放大基层组织力量,丰富党建联盟、街区联盟、村社联盟等党组织结对形式,探索城乡“村社联合”组织运行机制,持续构建上下贯通的组织体系。海门区探索建立“网格+调解”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网格员对群众提出的问题和诉求在第一时间及时响应、快速处置,实现倾听民声“零距离”、解决问题“一对一”、化解矛盾“共担当”。海门区常乐镇援法议事站点融合综治网格,在25个村居89个综治网格内搭建“有事好商量”议事平台,共计开展活动上千场。今年以来,常乐镇援法议事平台通过说理形式成功调解矛盾纠纷156起,调处成功率达97%,真正成为群众意见的“收集站”、凝聚干群的“加油站”,串起基层治理“万根线”。
向精提效,拓宽渠道,畅通诉求,凝聚援法议事“一条心”。为切实提高议事调解成果,海门区深化”法律明白人“培育工作,目前2028名法律明白人活跃在海门区服务群众一线,借助村居”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平台融合打造290个援法议事工作室,同时开设线上援法议事平台,让外出务工和无法到达现场的群众也能及时参与议事调解过程中。“12348”法律咨询服务热线24小时为群众提供精准服务,常态化收集群众意见,能现场解决的就现场解决,不能现场解决的及时反馈给村“两委”及相关部门,完善督办反馈机制,及时回应群众需求,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实现为民服务“有温度”。(倪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