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社区:铁骨忆往昔 温情伴桑榆
2025-08-04 18:00:00  
1
听新闻

江南时报讯 在八一建军节这个属于军人的荣光时刻,南京市江宁区秣陵街道秦淮社区的社工们带着崇高的敬意与温暖的关怀,走进了72岁退伍老兵林元和的家。这不仅是一次节日的慰问,更是一次穿越时光的对话,聆听一位曾将青春热血奉献给国防事业的工程兵老兵,讲述他的军旅生涯的峥嵘记忆与如今在岁月沉淀中依然闪耀光芒的生活态度。

工程兵的荣光:汗水浇筑国防基石

1979年,林元和老人从宁夏某工程兵部队光荣退伍。谈及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老人的眼神依然锐利,仿佛回到了风沙弥漫的西北大地。“那时候,我们工程兵就是开路先锋,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搞建设、修工事,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扎。”林老的话语朴实却充满力量。作为工程兵的一员,他们肩负着极其艰巨的任务,常在环境恶劣、人迹罕至的地方作业,用汗水和智慧为国防建设打下坚实的根基。钻山打洞、铺设军用设施、构筑防御工事……每一项任务都考验着体能与意志。林老回忆道,虽然条件异常艰苦,但“一切为了胜利”“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支撑着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那段同甘共苦、纪律严明的集体生活,成为他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至今言谈间仍流露出对部队深深的眷恋和作为一名军人的自豪。

岁月留痕与坚韧人生:持证二级残疾人的乐观豁达

军旅生涯的光荣已是往昔之影,但军人的荣耀依旧在老兵的心中澎湃。如今,他是一位持证的二级残疾人。身体的伤痛是岁月的侵蚀,但并未击垮这位老兵的意志。在访谈中,林老并未过多渲染身体的痛苦,而是以平和甚至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的不便。“身体是有些不灵便了,但咱当兵的人,骨头硬,精神不能倒!”他爽朗地笑着。这份历经沧桑后的豁达与坚韧,令人动容。

社区温情相伴:尊崇落在实处

秦淮社区的社工们、残联专员、民兵营长围坐在林老身旁,认真倾听这位老兵的心声。他们不仅关心林老的身体健康状况、日常起居的细节,更详细询问了他在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对社区服务的需求。从医疗保健的便捷性到居家生活的适老化改造,从精神慰藉到社会交往,社工们一一记录在册。林老对社区一直以来的关心表达了感谢,他提到社区工作人员时常上门探望,节日慰问也从未缺席,让他真切感受到了来自政府和社会的温暖与尊崇。“党和政府没有忘记我们这些老兵,梦回吹角连营。”林老感慨道。

永不褪色的军魂:精神传承的力量

“一日为兵,终生战士”——这句铿锵誓言在林元和老人身上得到了最生动的诠释。他珍藏的军功章和褪色的军装照,无声诉说着曾经的荣光;而他面对残疾和晚年生活的从容与乐观,则彰显着永不褪色的军人风骨和钢铁意志。他的故事,不仅是对那段激情燃烧岁月的深情回望,更是对后辈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鲜活教材。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人们:军人的担当与奉献,不会因脱下军装而改变;军人的精神与信仰,会在岁月的长河中历久弥新。

秦淮社区此次在八一建军节组织的探访活动,意义深远。它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节日问候,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和红色基因的传承。秦淮社区持续推进对林老等退役军人的常态化关怀机制,力求做得更细更实,努力为他们提供更精准、更暖心的服务,让这些为国家付出青春与热血的老英雄们,能够安享幸福、有尊严的晚年,让尊崇与关爱真正融入日常,温暖人心。(陆文)

标签:工程兵;老兵;军人
责编:殷文静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