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赋能服务贴心 南京地铁多举措织密城市出行安全网
2025-07-28 21:31: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宁地轩  
1
听新闻

  在现代城市交通体系中,轨道交通对城市空间与通勤出行变化的影响愈加明显,大运量、高效率的地铁缩短了时空距离,成为市民出行的重要选择,“轨道上的幸福生活”正飞驰而来。

  在这一条条连接城市每一个角落的“地下长龙”中,南京地铁始终践行“出行即服务”理念,致力于提升乘客出行的舒适感和便捷感,精准锁定售检票系统升级、人脸识别系统上线、电扶梯安全等级提升等民生需求点,让民生工程既有温度又显质感。

  泵房“智变” 数据监测筑牢防汛“安全堤”

  在地铁运营中,防汛工作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乘客的出行安全和地铁设施的正常运行。今年5月,南京地铁防汛抗涝工作迎来重大升级,68个区间的89处重点泵房加装了99个电磁式流量计,并全部完成无线传输数据箱安装。传统泵房摇身一变成为24小时在线的“智慧哨兵”,专业人员可通过后台界面实现实时监测,为地下空间安全构筑起坚固防线。

  “电磁式流量计堪称防汛的‘智慧眼’,它能够实时采集水流量、流速等关键参数,精准反映流量波动情况。”南京地铁运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有了这些数据的实时反馈,地铁运营人员可以提前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真正实现了从“被动抢险”到“主动防御”的转变。这一举措为汛期平安运营做好了充分准备,让市民在恶劣天气下也能安心乘坐地铁。

  在泵房数字化升级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部分泵房存在时间受限、空间受限、结构受限等难题。针对这些情况,南京地铁运营公司机电分公司专门召开研讨会,形成“一区间一方案”,因地制宜开展施工。经过22天的艰苦奋战,机电人员克服了地下空间施工复杂、既有管道改造难度大等困难,抢在汛期前成功完成泵房改造升级任务。

  扶梯“加护” 梯级安全双保险守护出行

  自动扶梯是地铁车站内乘客出行的重要设施,其安全性能至关重要。为进一步提升设备可靠性,确保乘客安全出行,近日,南京地铁完成全线网284台自动扶梯梯级防脱监测升级。

  此次升级的核心在于为每台自动扶梯增设安全保护开关,使设备安全稳定性得到质的提升。当梯级出现异常位移或脱落风险时,系统能在毫秒级时间内触发保护机制,使扶梯平稳停运,避免意外发生。

  值得一提的是,在升级过程中,南京地铁充分利用电扶梯日常检修的时机,精心组织施工,在不增加电扶梯围挡时间的前提下,最大限度降低了对乘客出行的影响。南京地铁始终将乘客安全放在首位,此次升级完成后,设备的安全稳定性得到大幅提升,让乘客在乘梯过程中更加安心、舒适。

  照明“智控” 节能与安全实现“双赢”

  近日,走进孝陵卫地铁站,不少乘客都发现这里的灯光与其他车站有些不一样,“过了早晚高峰,好像站内的灯光暗了一些。”在地铁运营中,照明系统不仅是保障乘客安全的基础设施,也是能耗管理的重点领域。为积极响应国家节能降耗号召,南京地铁在2号线孝陵卫站率先试点推出了这样一套“会思考”的照明系统。

  这套智能控制系统能根据客流变化自动调节照明强度:高峰时段全亮保障安全,平峰期自动进入省电模式,灯具亮度降至20%。“系统就像一位细心的‘灯光管家’,能随时根据现场情况作出最优决策。”车站工作人员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当感应到乘客走近时,系统会提前激活前方的灯具,实现“灯光随行”的无缝体验,既确保照明舒适度,又避免能源浪费。

  标识“上新” 站台门防撞设计守护候车安全

  “玻璃太通透了,加上站台空间又很宽敞,很容易产生‘无物’的错觉。之前就有次低头玩手机,完全没注意到眼前的站台门,结果径直撞上去了。”高峰时段地铁站台人潮涌动,站台门虽能隔离站台与轨道、防止乘客跌落,但其全透明设计易让乘客产生“无物”错觉,增加碰撞风险。

  南京地铁从乘客安全出发,借鉴多地经验,结合自身特点确定了防撞标识方案。“我们以4号线灵山站为试点,进行了长时间的观察和数据分析。”项目负责人介绍道,“工作人员在不同时间段、不同客流情况下,仔细观察乘客的视线高度和行走习惯,最终确定防撞标识下边缘离站台地面1米高最为合适。”同时,标识在设计上选用黄色斜纹配色,增强视觉吸引力,且采用防水、耐磨、环保材质,确保耐用安全。

  随着试点工作的成功,防撞条张贴工作在南京地铁全线网迅速铺开。在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既定方案,始终秉持精益求精的态度,对每一座车站、每一扇站台门进行细致施工,确保防撞标识覆盖所有固定站台门,且张贴位置精准、边缘整齐,整体效果美观、统一。经过数日紧张而有序的工作,全线网车站的站台门都穿上了醒目的“安全外衣”。

  于贴心处落地、于细微处着眼,南京地铁始终秉持“用心服务,关爱一路”的理念,将各项举措落实为市民的美好生活体验。从泵房升级到扶梯加固,从照明优化到站台标识完善,南京地铁始终围绕乘客需求推进改造工程,注重服务细节优化。未来,南京地铁将继续围绕“人民地铁为人民”的核心理念,探索创新,以安全、智能、高效、绿色的运营模式为市民出行保驾护航,串联起市民美好生活,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

  (宁地轩)

标签:安全;泵房;防汛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