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其迈,时盛岁新。
2024年,注定是天宁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年——经济总量实现历史性跨越,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迈上千亿台阶,在全国市辖区高质量发展百强榜上连年进位、跃居第37位,“三大赛道”百舸争流,万象城满铺开业,舜山小镇惊艳开园,焦溪古镇在联合国拿奖,大运河马拉松活力开跑……每一个与天宁相关的词条,都能关联出不凡的成绩。
风正扬帆,征途如虹。阔步走在新时代康庄大道上,天宁听到了、听懂了改革开放的呼啸。在“千亿之区再出发”的全新起点,天宁聚焦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重点,继续开创锦绣未来!
一
历史的笔触,常在关键时落墨。
时光回溯45载,改革开放号角吹响的第二年。彼时的常州还只有国有工厂、集体企业。9月的一天,一张编号为001的常州市个体工商业户营业执照上,敲上了大红色的公章,也敲响了非公有制经济在江苏发展的第一声鼓点。
这是全省第一张个体户营业执照,属于天宁区解放路600号的高钧记五金加工修配作坊,高钧也因此成为全省第一位个体工商业户。
那是一个破旧立新、打破条条框框的时代,人们热切地拥抱新鲜事物。在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下,无数敢想肯干的普通人投身改革热潮,以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为代表的非公有制经济如同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激活了市场的活力和生机。时至今日,天宁区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已有12.6万户,私营企业注册资本总额超1300亿元。
从“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再到“两个毫不动摇”,每一次,天宁都紧紧抓住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机遇,攒足了发展的动力。
作为一个“小”区,天宁以3.5%的土地面积,为常州万亿之城贡献了近10%的经济总量。天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江苏提出的“四个走在前”“四个新”重大要求和“4+1”重大任务,抓住一切有利条件、挖掘一切增长潜能,拉出了逐月改善、稳中向好的“上扬曲线”。全年签约优质项目116个、总投资120亿元,省重大项目东方侏罗纪城堡酒店主体封顶,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正式并网。
“小区变强区”,天宁目标明确、思路清晰——以改革做强“天宁品质”,加速锻造新质生产力,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驱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打造“既有产业链主、又有创新尖兵”的新质生产力发展高地。
二
经国序民,正其制度。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这片广袤土地对“民主”一词的时代释义。
两会是观察天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一扇窗口:每年1月,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携民意赶赴盛会,他们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提交建议和提案、共同票选出全区民生实事项目。
天宁以改革汇民智民意,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脉搏,始终为人民跳动。
打造“民呼我应、助宁无忧”人大工作品牌,发布“家站点”标识标牌、接待时间、接待主题“三统一”规范,察民情、听民声、问民需、解民忧。议政代表依法有序参与基层治理和政务监督,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全链条“闭环”。
区政协不断完善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和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广泛开展“有事好商量”,通过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等形式,促进不同思想观念的充分表达通达和深入交流交融。
三
在漫长岁月中撷取若干时间标尺,历史的行进就是由无数个时刻拼叠而成,轮廓日渐清晰。
5000、1973、2024,三组数字记载了寺墩的前世今生。
5000多年前,远古先人在寺墩留下文明印迹。
1973年,郑陆镇三皇庙村村民发现一批玉璧、玉琮,寺墩遗址揭开了掩映千年的面纱。
2024年,寺墩遗址正在经历第六次考古发掘,两次亮相央视“考古中国”,远古江南的模样越发明朗。
明年,寺墩考古工作站将开工建设,文明的起源有了印证,文明的延续也就有了灵魂。
时间是最客观的见证者。在这片生生不息、绵延至今的大地上,天宁的历史文化熠熠生辉,在新时代绽放全新光彩。大运河流淌千年,如今仍在赓续繁华,上万人在运河边出发,奔跑出PB,“一河四带十景”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体系正在加快构建;焦溪古镇列入江南水乡古镇联合申遗预备名单,获得2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四年行动计划”如期落实,古今共生、主客共享的社区型古镇迸发新活力;舜山舜水片区深化整体策划,以人文之韵唱响“教我如何不想她”。
先进文化引领方向,鼓舞士气,凝聚力量。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亦是重要支点。
天宁抓住改革契机,推动文化产业、文商旅融合发展。常州首家数字运动潮玩空间EST PARK建成投运;舜山小镇以舜帝季札先圣文化为核心打开乡村想象空间,为常州文旅“上大分”;天宁企业蓝胤开发的游戏《逆神》以三国鼎立之势为故事蓝本,上线一周下载量突破18万。
文化软实力已然成为天宁赋能发展的“硬支撑”,天宁还将更大力度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打造新时代人文经济学的“天宁样本”,让“诗”和“远方”相得益彰。
四
改革开放的大幕拉开,“票证供应、统购统销”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商贸流通领域迎来历史性变革。
1982年,常州市中心出现了全市第一个大型小商品综合市场“香港摊”(迎春综合市场),首创“开架销售”成为商业零售模式改革的先锋,前所未有的购物体验让龙城百姓“尝到了鲜”,赶上了时髦。
八九十年代的潮流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在追求品质方面,天宁始终走在前沿:1993年,全市规模最大、定位最高的百货商场购物中心落户天宁;2002年,进驻常州的第一家流行百货店大洋百货开业;2015年,九洲新世界开业;2019年,天宁吾悦广场开业;今年5月,华东单体最大的万象城开业,100多家省、市首店引燃城市消费热力,重塑龙城时尚消费格局。
从“香港摊”到万象城,天宁人见证了日新月异的消费场景,享受到了最具品质的美好生活。
这段日臻美好的岁月,亦是波澜壮阔的改革历程,其背后,“人民”是逻辑起点,也是价值旨归。
天宁节用裕民、尽力而为,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晋陵小学、博小怡康校区、慧育幼儿园交付使用,市二院延陵院区、丽华医院康复中心落成开诊,既有住宅加装电梯56 台,26个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圆满收官,7个片区城中村改造完成,1600余户大板房“彻底解危”,社区食堂日均助餐服务超7000人次……
为民造福是最大的政绩。承载着68万人的期盼,未来,天宁还将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的举措,持续擦亮“六个常有”的民生名片。
五
山河为证,岁月为名。十年时间,能发生什么?
天宁的答案是:能成城!
“以前,这里都是大大小小的纺织印染厂,酸味、苦味、辣味、腥味、臭味交杂,被叫做‘五味路’。”曾经的雕庄是典型的老工业基地,10平方公里内集聚了600多家纺织、印染、化工企业,“小散乱污”占比超过70%。
是继续走粗放型发展老路,还是壮士断腕狠心转型?
选择在阵痛中酝酿——改革!必须改革!
2012年,天宁启动凤凰新城建设,迈开了“三年成势、五年成形、十年成城”的建设步伐。
一系列破立并举的措施紧随其后:搬迁790多家落后产能企业,盘活8000亩低效闲置用地;实施省市区重点项目140个,生命健康、现代纺织等产业占比提升至80%。
曾经的工业“锈带”变成了景观“秀带”:“三横九纵”路网全面铺开,凤凰公园尽显江南风韵,萃园再现古典园林之美,环岛路上破风骑行的身影充满活力与激情。
跋山涉水不改一往无前,山高路远但见风光无限。从“五味路”到“凤凰新城”的涅槃蝶变、华丽转型3次获得国务院真抓实干督查激励。
生态问题,考验的是历史的眼光。天宁用宏阔的格局,写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段落,为改革这篇文章奠定了绿色的基调。全省率先出台资源补偿(激励)办法,试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宅基地有序流转,创成省级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模范区。
在半城半乡、亲山近水的空间里,天宁以改革提升“天宁品味”,打造“既有现代都市、又有诗意田园”的全域一体化示范样板。
六
公平正义、和谐稳定,是衡量一个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也是一个社会充满活力、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天宁区人民法院成立了全国第一家少年案件综合审判庭,首创涉少民事、刑事、行政案件三审合一的“天宁模式”,在全国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方面掀起一股浪潮。
从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管理”,到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治理”,党的执政理念经历了从“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的变化,社会体制改革激发和释放了社会发展活力。
天宁用平安法治护航着万家灯火,一体推进法治天宁、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扎实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城市运行指挥中心投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站式”平台建成,民生综合安全科普基地开放,社会大局和谐稳定,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动态平衡。
天宁还将持续深化省级“五社联动”机制创新试点,加强“智慧镇街”平台赋能,提高社会善治能力,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七
聚阳才能生焰,拢指才能聚拳。
1937年,红色星星之火燎原到常州,红庙首先聚起一束微光,驶出常州革命史上第一艘“红船”。
2019年,红庙更名为“红馆”,珍藏着中共常州地区百年党建史料,记载了那段艰难却坚定的英雄岁月。建馆后,前来瞻仰、感悟“红庙精神”的党员干部群众络绎不绝,红色基因正在赓续传承。
叩问初心,知所从来;筑牢使命,明所将往。
天宁是靠吃“改革饭”、打“创新牌”发展起来的,正是凭借着敢为人新、敢闯敢试的精神,才把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变成“一定行”,在众多领域成为了“常州率先”“江苏典型”“全国试点”,“品牌成就精彩”也成为天宁发展最生动的奋斗注脚。
越是改革深入,越要敢担当善作为。天宁始终把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最大政治责任,充分释放全面从严治党综合效应,切实把党的领导全面、系统、整体地落到实处、落地基层,最大限度调动各层各级抓改革、促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攻坚克难中淬炼本色,与改革创新处谱写华章。
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圆满完成机构改革,议事协调机构精简优化,龙城经纬新质学院迎新开讲,发布全省首个理论宣讲AI卡通形象“宁晓理”,干部回访教育机制全省推广,宁青驿站、人才夜校促成青年与城市双向奔赴。
天宁用党建为产业“赋智”、为基层“赋力”、为党员“赋能”,“宁聚力”凝聚起“志存高远、务实笃行”的现代化建设中坚力量。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改革之路从无坦途,但除了改革别无他途。新征程上,天宁将凯歌而行、乘势而上,做强天宁品质,提升天宁品味,打响天宁品牌,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引向深入,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天宁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邱国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