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努力打造全国机关事务一流标准化实训基地
2024-08-13 09:37: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邱国忠 韩奕  
1
听新闻

  近年来,常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深入贯彻落实《机关事务工作“十四五”规划》《机关事务标准化工作“十四五”规划》,创新开展全国“党政机关办公用房管理”、全省“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实训、实效的实践路径,努力打造全国机关事务一流标准化实训基地。

  一、注重系统谋划,夯实标准化实训基地建设根基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出台《常州市机关事务工作“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常州市机关事务“十四五”标准化工作实施意见》《常州市机关事务标准化实训试点实施方案(2021-2023)》,明确工作思路、目标任务。依据《机关事务标准化实训试点工作评估指引》,细化工作措施、实施细则,列出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和责任清单,层层传导压力,广泛凝聚合力。

  二是建立工作机制。成立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和项目组,建立局长办公会、月度例会、工作专班协商会“三会”推进机制。建立“行业主管部门--专业机构--大专院校--辖市(区)--机关处室(单位)”联动机制。加强与周边省市、辖市(区)、本地高职院等横向联系和纵向协同,有效建立共建、共享、共赢的工作格局。

  三是制定管理制度。制定出台《标准化实训基地管理办法》、《标准化实训课程建设管理办法》等5项管理制度。对基地建设的场地设置、软硬件配置,实训课程的文本编写、教学大纲、教学课件,实训师资的遴选与聘任、培养与备案等诸多方面进行了规范。有效建立了完备的标准化实训工作制度体系,实现了标准化实训工作的制度创新。

  二、突出“三位一体”,专业打造标准化实训教学空间

  一是建设好阵地。围绕标准化工作展示、标准文库、教学课堂,建设标准化实训中心;围绕会务服务制度规范、专业精进、标兵楷模,建设会务标准化实训基地;围绕食品管理、操作、安全、监管、评价,建设机关食堂实训基地;围绕节能、安全、高效,建设设施设备实训基地。同时,发挥本地高职院校专业优势,加强与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校、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常州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常州交通技术学院等5所院校战略合作,挂牌“常州机关事务标准化实训基地”,全力打造集“教、学、做、研”于一体的“1+N”立体多维教学空间。

  二是设计好课程。围绕决策、管理、执行三个层面和理论研究、管理规范、岗位技能、认证考核4个类别,有效建立63门阶梯式实训课程。设置《常州机关事务标准化工作实践路径与方法》《跨区域公务出行保障一体化管理规范》《社会化服务考核管理规范》等5门具有常州特色实训课程。收集国家、行业和地方机关事务领域标准100余项,建设课程“标准仓”,实现标准与课程的精准链接。将工作标准、操作标准、行为标准以图文、动漫、动作解析等形式细化分解,开发标准文本、教学大纲、教学材料“三位一体”课件库。

  三是培育好师资。结合全局系统干部职工学历、工作履历、管理水平、专业能力、标准化工作经历等要素,建立由领导干部、机关处室、管理人员和局属单位、社会化服务单位、相关政府主管部门、辖市区机关事务部门,以及本地高职院校、行业专家组成的近百名标准化实训人才库,按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动态管理”原则,建立80余名实训师资队伍,先后组织各类师资培训20余场次。

  三、强化标准应用,积极探索标准化实训实践路径

  一是丰富标准运用形式。构建文本、视频、图册、考核、环境标准化“五位一体”的标准体系。精心制作公务用车、安全保卫、会务服务、设备设施、餐饮服务等系列标准图册和“口袋书”、演绎视频100余件,把标准“谁来做、怎么做、谁来管、怎么管”具体化、形象化。落实环境标准化建设,将制度、流程、标识、标牌上墙可视,实行以分类、分区、分层、分色“四分”整理,实施定点、定品、定量、定人、定责“五定”管理,完成江苏省标准化标杆食堂建设。同时,依托常州机关事务“勤e家”信息化平台,实施社会化服务质量标准化线上考核。

  二是常态开展标准实训。依托门户网站、常州机关事务微信公众号、本地5所高职院校“云课堂”平台等载体,设置“标准仓、实训课堂、经验交流”栏目,同步实训视频录制,及时上传成熟课程,实现指尖教学。联合高校举办“校地共建大讲堂”培训班、内部实训500余场次,实训人员10000余人次,一线员工年均受训5次以上。持续开展标准化大练兵、大考核、服务技能竞赛和“标准化标兵示范岗”创建活动,涌现出一批标准化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为深入推进标准化工作夯实人才基础。

  三是推动标准提档升级。在办公用房、公共机构节能、公务出行保障及后勤服务保障等方面,优先打造适用全省(市)地方标准11项。发布《党政机关办公场所安全管理规范》《跨区域公务出行一体化保障管理规范》等四项省标准,《党政机关办公用房权属备案管理规范》《公共机构绿色办公区评价导则》等5项市标准,推进《党政机关社会化服务考核管理规范》1项省标和《行政事业单位公物仓资产出入管理规范》1项市标立项工作,积极参与《行政事业单位通用办公设备性能指南(分品目)》国标和《行政事业单位公物仓建设与运行规范》省标编制工作。

  四、聚焦成果转化,持续助力机关事务高质量发展

  一是实现运行成本有效控制。办公用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完成,484处(地址院落)、332.78万平方米房产纳入集中统一管理;公共机构人均综合能耗、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人均水耗同比“十三五”分别下降18.8%、18.3%和12.4%;加大新能源汽车使用,公务用车维修同比下降14%,油耗下降20%,运行费用处于全省低位。

  二是促进服务质量持续提升。随着安全保卫、会务服务、机关食堂、绿化养护、设备设施、卫生保洁、智能化保障等一批服务类标准的落地实施,有力提升了服务保障的模式创新和机制创新,综合服务满意度连续保持在96%以上。

  三是助力机关事务转型发展。以标准为基础,打造公物仓实体仓和虚拟仓,构建高效、便捷的资产联享新机制。依托公务用车“一张网”,数知支撑全域覆盖、数智支撑时控预警、数治支撑多元管理,推进全国“公务用车区域一体化保障试点”新实践。率先打造全国首家地市级公共机构“能耗感知一张网”,实现全市1660家公共机构7649个数据感知点全时空、全天候能耗监测,为“零碳机关”建设搭建管理新通道。

  四是推动机关建设全面提优。公共机构节能、机关党建、干部管理和内控机制等标准落地实施,有力提升干部队伍文化素养、专业素养和工匠精神,赋能机关高效运行。先后荣获“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节约型机关”、“全省机关事务管理系统先进集体”等称号。

  五是树立品牌示范引领效应。《聚焦“六位一体” 全力推进标准化实训试点工作》《高标准高质量打造标准化实训课程》《制度创新助力机关事务标准化实训基地建设》等30余篇经验性文章,被国管局、省管局、新华网、交汇点等省市媒体录用。先后承办河北、内蒙古、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湖北、四川等30多家省内外同行现场或远程培训55场次,来常学习、调研和交流100多批次,培训人员1500多人次。成功开讲“全国机关事务标准化实训讲堂”视频直播第一讲,“打造标准化工作高地 赋能机关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被评为第一批全国机关事务标准化试点范例。

  (邱国忠 韩奕)

标签:机关事务;标准化;标准化工作
责编:陈衍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