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最强大脑” 打造百年工程 震泽镇开启恢复西栅水系工程
2020-12-27 19:08: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王锦源  
1
听新闻

  江南时报讯  2020年12月27日,在苏州市震泽中学育英学校的报告厅,震泽水系恢复和古镇保护群众动员会隆重举行。400多人济济一堂、井然有序,聆听震泽镇有关部门对水系恢复和古镇保护工作的解读和安排。“这么说,小时候的斜桥河、藕河,连大桥都要回来了?”“游船能开到西湾头,我家门前要变景点了,哈哈!”详实的汇报,听得居民们频频点头,不时窃窃私语,大家无不心生欢喜。

  活动现场

  震泽镇党委书记顾全讲话

  沧海桑田,千年古镇几经沉浮

  俯瞰震泽古镇,形似一片漂浮在水面上的桑叶,是地地道道的江南水乡、枕河人家。翻开绘制于明清时期的《震泽水系图》,河道纵横,桥梁遍布,连现在古镇以西最为宽敞的砥定街,原来大半也是河道,这就是老一辈震泽人记忆中頔塘市河的一部分。不同于一般江南水乡的小桥流水,頔塘市河曾经最宽的部分近20米。一个多世纪以前,震泽丝商就是顺着宽阔的市河,把上好的震泽丝经运送到上海各大洋行,再出口到世界各地。这是一条地地道道的“水上丝绸之路”。

  震泽镇镇长沈俊霞主持会议

  震泽镇副镇长瞿东一介绍工作进展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因为各种原因和发展需要,填河改路之风盛行,震泽不少河道也因此消失。河道不断收窄、填平,犹如人的肌体失了血脉,逐步萎缩。震泽古镇的西栅,大量的文保文控单位逐渐陷入尘封,水乡风貌已不复见。

  “震泽镇古镇水系恢复和古镇保护工程专班”揭牌

  近年来,随着震泽文旅事业的快速发展,“丝绸名镇”的金名片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涌入震泽的田园乡村,古镇东栅早已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只是走过小巧精致的东栅一隅,总让人有点意犹未尽,而西栅的“宝贝”们又鞭长莫及,空守宝山。这一区域群众的生活环境,对比震泽其他地方更是日渐落后,这成了震泽镇历届党委政府一件“意难平”的心事。

  时代召唤,奋力扛起使命担当

  “一个时代的人做一个时代的事,震泽经济社会发展的接力棒交到了我们手里,我们一定会把这件百年大计做好!”动员会上,震泽镇党委书记顾全掷地有声地向居民们承诺。

  “震泽镇水系恢复和古镇保护工程文化挖掘专家组”揭牌

  “同济规划震泽专家工作站(同济大学)”揭牌

  “浙大文旅震泽专家工作站”揭牌

  今年8月28日,震泽镇召开专题人代会,人大代表们讨论并通过相关决议,决定计划用1到2年的时间,恢复部分水系和历史建筑,扩大古镇体量、丰富文旅业态、抓住历史机遇,全力拥抱未来震泽高铁“大交通”“大文旅”时代的到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中心秘书长、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同济大学教授周俭介绍初步规划

  过去的4个多月里,平静无波的頔塘河水也因这张蓝图而澎湃起来。震泽镇先后组织近千名居民代表到同里、黎里、南浔等地参观考察,体验水乡生活带来的好处与收益,为工作打好群众基础。古镇居民姚桂明就是此前政府有关活动和会议的常客之一,看到其他古镇发展得欣欣向荣,他多少为家乡惋惜——“震泽原来也不输这些地方呀”。这次动员会,让他看到了家乡重拾荣光的希望,他和邻居们都迫切期待工作的早日实施。

  震泽镇家乡人范建坤作讲话

  居民代表陈月良发言

  居民代表姚桂明发言

  同时,震泽镇领导班子成员也早已各自认领任务,建立专班,或深入街巷、调研老屋老宅,或圆桌问计、寻访旧时河道,或未雨绸缪,及时调整规划……从酷暑转眼到寒冬,工作看似少有动静,其实已经到了“临门一脚”的关键时刻。

  高手过招,全力打造百年工程

  “震泽古镇,2米以下即千年。”震泽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沈俊霞表示,水系恢复和古镇保护工作,既是震泽破天荒的“大动作”,又是一件需要雕花功夫的“艺术品”。闭门造车不行,必须找到“最强大脑”通力合作,为此,震泽镇不仅用十二万分的诚意,打动苏州风景园林集团出资支持,还邀请同济大学规划学院、浙江大学旅游学院等大院大所,全程提供技术指导。

  活动现场

  根据工作方案,震泽水系恢复和古镇保护工作将在2021年初全面启动。初步设计拓宽现有的頔塘市河,恢复斜桥河、藕河。河道开挖的同时,还会对两侧建筑进行立面改造、风格设计、仿古修缮,科学保护和利用好西栅深处沉睡已久的文保文控单位,与现有宝塔街历史街区共同彰显震泽“千年古镇、千年运河”的历史厚度。

  王锦源 文 曹凯琪 摄

标签:震泽镇;古镇;水系
责编:管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