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显宇|大哥的长寿之道
2025-09-22 08:59: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黄显宇  
1
听新闻

  大哥名叫显安,显得父辈期许大哥一生平安。其实,作为离休干部,大哥91岁的人生,一不平和,二不安顺。蹊跷的是,他却偏偏走出了一条健康的长寿之路,奇怪不?

  年青时,大哥曾将一位女友从六合带回南京家中,遭到了父亲的断然反对。 令我费解的是,父亲早在1922年至1924年,曾在实际由我党主办培养革命干部的上海大学就读,同学中有前国家主席杨尚昆和李硕勋烈士,教务长瞿秋白兼任他们的系主任。在校期间,深受五四运动影响的激进青年的父亲,曾用俄语发表文章反对封建包办婚姻,终因封建家庭以经济断供逼迫他回家,包办了他与县太爷的小孙女完婚。

  奇怪的是反对包办婚姻的父亲,被包办婚姻,复又包办了大哥与大嫂的婚姻。 大嫂本是一个有颜值的大家闺秀,幼年时,曾是远征军爱国将领戴安澜将军经常抱在膝上逗乐的“明珠”。也许是缘分天注定,钟情于六合的那位女友不知早巳花落谁家,毕竟先入为主,依旧始终占据大哥满怀固执而又迂腐的心绪,戕及大哥始终跟大嫂貌合神离,长年分居两地。

  一九四九年春,刘邓大军在南京招录大学生,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服务团,大哥有幸应招,每天聆听刘邓首长报告。后因重感冒自动退学,入职芜湖市人民政府。这就成了后来反右倾中被挖出来的所谓历史问题,从政府机关下放到农场劳动教养。

  劳动教养是飞来之祸,有损心理健康。夫妻不和是情感肿瘤,有害生理健康。

  那么,91岁的大哥,他的健康之路,是怎样逆袭心理伤痕,从坎坷走向平坦的呢?他的长寿之道,又是怎样化解“肿瘤”排遣烦恼的呢?

  说来话长。大哥从小就养成了两个好习惯,一是爱读书,二是爱清洁。生于1925年腊月的大哥属牛。作为一个从旧社会过来的读书人,书生常有的孤傲和固执,乃至迂腐,大哥不但兼而有之,更是“牛”到了淋漓尽至。

  就说爱清洁吧。劳教期间,缺少洗澡条件,酷爱干净的大哥就在每天收工之后,跳到农场的大湖里游水洗澡,不论酷暑严冬,从不间断。这一游,就潜移默化的多少游掉了他被“教养”导致的心理伤痕;这一洗,还意外的帮他清洗掉了被人戏称“药罐子”的诨号。难怪芜湖的外甥女叶青在微信里告诉我,大舅亲自对她说过,如果没有在农场的劳动和游泳,他可能早就离世了。这话一点不假,从30岁就开始吐血的大哥,青年时代一直认为自己的寿命不会长久。感谢在农场的劳动加游泳,转折性的为大哥奔上健康长寿的康庄大道,夯实了强有力的基础。

  从农场落实政策,返回芜湖。继续在外冬泳会引发众目睽睽,低调的大哥嫌这太张扬了,就一直坚持每天在家必洗冷水澡,直到70多岁。弟妹们担心意外,劝他冬天不要再洗冷水澡了,他却“牛”性不改,固执的“我行我素”。

  “牛”性不改的还有每天坚持骑脚踏车。劳动和游泳让大哥切身感受到了“活动,活动,要活就要动”,这确实是活命的灵丹妙药。为了弥补冷水浴活动量的不足,大哥从年轻时就骑车上下班,一直骑到离休后的六七十岁。那时,曾是全国四大米市之一的芜湖,马路并不宽坦,在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人来车往中穿行,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意外。二哥几次提醒他不要再骑了,东耳进,西耳出,他仍骑着车子一路兜风活动到八十多岁。二哥急得干脆把他的车子加了把锁,哪晓得就像烟鬼戒烟一样受罪,他竟整天唉声叹气,没精打采。二哥心软了,只得又解锁放行。就这样,大哥又固执的继续车轮滚滚,一如继往的每天都扎进市图书馆,埋头沉醉在书藉的海洋里畅游。 年青时代,痴迷读书的大哥,每天晚上读到鸡叫是家常便饭,有时甚至整夜读至天明尚不自知。直到91岁住进医院之前,每晚读书看报仍然睡得很迟,我在电话中多次希望他重视养身,不要睡得太迟,他说习惯了,改不了。想想也是,把猫头鹰强扭成百灵鸟,既不可能,也不利健康,我也就顺其自然,不再干扰他晚间读书看报了。

  其实,读书,就是大哥的人生大学;读书,就是大哥的精神乐园。在“乐园”中,大哥广交了凡夫俗子众多朋友,谈笑间,长年独居的孤寂便烟消云散。在“大学”里,大哥结识了古今中外诸多风流人物文人雅士,推心置腹,谈经论道,涵养了大度的气质,滋润了淡泊的人生,经历的磨难也就成了养身的财富;蒙受的伤痕也就成了过眼的烟云。

  不仅如此,涵养的气质,还助推了大哥较好的处理和平衡了六合女友跟大嫂两者无形的矛盾关系。不是说“读,读,读,书中自有颜如玉”吗?颜如玉,说白了就是爱情。大哥尊从真爱真情,这也正是大哥一心一意钟情满怀先入为主的六合女友,一直挥之不去的缘分所在。同时,大哥也深知大嫂对他也是一心一意。将心比心,尽管有好心人劝说过大哥要面对实际,并为他牵线“颜如玉”,大哥也绝不三心二意,一直尊重并守住跟不和不合的大嫂,始终保持不离不弃的红线,这也确保了离休后,大哥和大嫂终于结束了两地分居,走到了同一个屋檐下。

  要说读书最大的收获,就是滋润 了 大哥把爱清洁的生活习惯,移植和融化到了为人处世洁身自好的道德情操上。大哥一生做人清爽本分,与人为善,做事低调沉静,不事张扬。是他,与二哥齐心合力,把四哥从中学一路培养到大学,成为一名省属高中英语教师。是他,得知我考上大学,竟把自己唯一拿得出手的家当一一早年上学时的一只皮箱让给了我,自己却把腾出的衣物塞进了纸板箱中。记得当年我在南京读书,每次接到他的来信,都是由废弃的信封反过来废物利用。在建国初期反贪污,打老虎,人人过关的"三反"运动中,他"贪"的唯一公物是挪用了机关里的一把芭蕉扇。如果说这个在今天看来让人笑掉大牙的"芭蕉扇",足以从反面证明大哥在处理公私分明上,是怎样的守正本分,清正廉洁,那么,在处理“书中自有黄金屋”的问题上,更是看到大哥是怎样的清心寡欲,知足常安了。

  大哥的居所,是单位安排的狭窄的两个小间,长年独居还算阔绰,大嫂团聚,加上还有五哥的女儿暂住,就显得有点碍手绊脚了。不是说“读,读,读,书中自有黄金屋”吗?这个“黄金屋”还真的可以有。按照当时的政策,有关部门得为离休干部妥善安排一套住房,只要大哥提出请求,住所应该会得到相应改善。我的老“泰山”就曾享受到了三间一厨单门独院的待遇。但是,孤傲的大哥书生气十足,平生就怕烦人,尤其最怕求人。你让他东奔西走的低三下四,强装笑脸求爹爹拜奶奶,,既折腾自己,又折腾他人,他觉得这是非常没脸面的麻烦事,实在不值得。结果,随遇而安,大哥依旧蜗居原地。友人戏谑他甘居陋室,又迂又儍。他还吊起了书袋,说什么"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为自已辩解,还借题发挥,说郑板桥有言,“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心底无欲天地宽,吃得香,睡得好,自适心安。大哥笑问友人:何傻之有?

  是的,游泳(冷浴),骑车,是爱清洁这根长青藤上结出的两个哈蜜瓜,滋补“药罐子”走上了健康之路。

  是的,拎得起放得下的大度气质,想得开看得透的淡泊人生,是爱读书这棵绿化树上的两盏小桔灯,照亮了大哥登上了老寿星的长寿之道。

  结论:爱清洁就是大哥迈步健康之路的坚强支柱。爱读书就是大哥挺进长寿之道的无价法宝。

  奇怪不?

  不奇怪!

 (作者简介:黄显宇,中国科普作协会员,江苏作协会员。已出版《求索》系列诗歌卷,小说散文卷,科学童话卷等。曾获团中央“五个一工程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

  

标签:大哥;大嫂;读书
责编: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