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虹断桥:吴江历史文化的千古长歌
2025-04-12 11:04: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周建明  
1
听新闻

  在江南水乡吴江,悠悠流淌的吴淞江上,垂虹断桥静卧其间,宛如一位饱经沧桑的历史老人,默默诉说着千年的风云变幻。它不只是一座桥的遗迹,更是吴江历史与文化的不朽象征,与这片土地的过往和传承紧密相连,共同谱写着一曲动人心弦的文旅乐章。

  北宋庆历八年(1048 年),垂虹桥的前身利往桥诞生,取 “有利于往来” 之意,承载起沟通南北、便利商贸的重任,成为吴淞江上不可或缺的交通枢纽。彼时的它为木结构,质朴而实用,见证着吴江地区商贸的繁荣、百姓的往来,成为市井生活的生动注脚。但木结构的脆弱,难以抵御岁月的侵蚀和自然的冲击,桥柱长期浸泡水中易腐,船只往来的冲撞也让它伤痕累累,多次毁坏又多次修缮,每一次的修复都是吴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坚守与追求。

  元泰定二年(1325 年)是垂虹桥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转折点,木结构被改建为石结构,更为坚固耐用,从此它以垂虹桥之名亮相,开启了新的辉煌篇章。七十二孔长虹卧波,气势恢宏,桥中所建的垂虹亭,为往来行人提供了休憩赏景的绝佳之处。从此,垂虹桥不仅是交通要道,更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官宦商贾在此驻足。

  元、明、清三代,垂虹桥虽多次修缮,却依旧难以逃脱风浪冲击和兵燹之灾的命运。一次次受损,一次次修复,它宛如顽强的生命,屹立不倒,承载着吴江的历史记忆,成为地域文化传承的纽带。岁月无情,1967 年 5 月 2 日,垂虹桥西首大孔及邻近桥洞突然坍塌,大部分桥体轰然倒下,昔日的辉煌瞬间化为断壁残垣,只留下东端部分桥洞在风雨中守望,成为历史的一声沉重叹息。

  但垂虹桥的故事并未就此终结。2005 年,吴江地方政府聘请专家,对垂虹桥遗址进行复原性大修,重现东端 10 孔桥洞,让这座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的古桥重焕生机。2019 年,垂虹断桥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垂虹桥遗址公园也相继建成,它再次成为人们探寻历史、感受文化的热门之地。

  垂虹桥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被誉为 “江南第一长桥”,是历代文人墨客的聚会胜地。苏轼、陆游、范成大等文坛巨匠,都曾在此留下不朽的诗词与画作,他们用生花妙笔记录下垂虹桥的雄伟壮丽与周边的湖光山色,为垂虹桥注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苏轼的 “长桥跨空古未有,大亭压浪势亦豪”,寥寥数语,便将垂虹桥的磅礴气势描绘得淋漓尽致;陆游的 “六年归卧白云关,依旧生涯一钓船。卖药山城携鹤去,看碑野寺渡桥还”,则借垂虹桥抒发了自己的人生感慨。这些诗词佳作,如璀璨星辰,镶嵌在垂虹桥的历史天空,使其文化价值愈发熠熠生辉。

  从文旅融合的角度来看,垂虹断桥与吴江历史文化的相互交融,为当地文旅产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如今的垂虹桥遗址公园,不仅保留了古桥遗迹,还通过现代的景观设计和文化展示手段,将垂虹桥的历史变迁、文化内涵生动地呈现给游客。漫步公园,脚下是历经沧桑的古桥石,身旁是波光粼粼的吴淞江水,耳畔似乎还回荡着古人的诗词吟唱,让人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繁华的时代。

  以垂虹断桥为核心,吴江还可以进一步深挖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特色文旅产品。比如,举办诗词文化节,邀请诗词爱好者齐聚垂虹,以诗会友,吟诵古人佳作,创作新的诗词,让垂虹桥的诗词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推出古桥研学游,组织学生和历史文化爱好者参观垂虹桥遗址,了解古桥的建筑工艺、历史变迁,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热爱;开发以垂虹桥为主题的文创产品,如书签、明信片、手工艺品等,将垂虹桥的形象和文化元素融入其中,让游客把这份独特的文化记忆带回家。

  此外,吴江还可以整合周边的旅游资源,打造以垂虹断桥为龙头的文旅线路。与同里古镇、退思园等著名景点串联起来,形成集历史文化、水乡风情、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旅游目的地。游客在游览垂虹桥后,可以前往同里古镇感受江南水乡的温婉韵味,在退思园领略古典园林的精致典雅,全方位体验吴江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自然风光。

  垂虹断桥,这座承载着千年历史与文化的古桥,在岁月的洗礼中虽已残缺,但它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却愈发深厚。它是吴江的文化瑰宝,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更是推动吴江文旅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让我们共同守护这份珍贵的历史遗产,让垂虹断桥的故事在新时代继续流传,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标签:虹桥;垂虹;古桥
责编: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