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社会文化环境以及既成的传统文化定势深刻影响了人们的审美观念、收藏观念的确立与形成。这不仅对江苏绘画本身的发生发展、绘画流派的发展产生实质性的重大影响,而且在社会上也产生了强烈的绘画收藏需求,从而不间断地产生了收藏、鉴赏绘画的社会群体,自六朝而至明清、民国,江苏先后诞生了一大批绘画收藏鉴赏家,对江苏历史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
陈文帝像
米芾像
江苏地区绘画收藏鉴赏活动的出现、勃兴而成为巨大的文化优势,首先是通过绘画收藏鉴赏家群体的出现而表现出来的(然后在藏品的集聚、散轶、鉴赏和交易活动体现出来,从而形成为独具自身特色的绘画收藏文化)。这一特点从六朝时期就已经显现,东晋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王、谢、郗、朱、桓、张等著名的绘画收藏家族,绘画收藏鉴赏行为不仅成为江苏而且也是全国范围内的一个重要文化特点,且这一特点最终保持下来,成为江苏一千五、六百年的文化特色之一。从宫廷收藏到私人收藏,江苏地区出现了相当数量的绘画收藏鉴赏家、收藏家,代不乏人,如桓玄、殷仲文、谢赫、刘裕、萧道成、萧衍、陶弘景、虞和、萧绎、任昉、阮孝绪、唐怀充、满骞、陈霸先、陈蒨、杨广、宇文化及、滕昇、蔡希寂、张怀瓘、李德裕、王涯、李璟、李煜、丁谓、苏舜卿家族、沈括、米芾、米友仁、张瀓、郭天锡、倪瓒、曹昭家族、钱能、王赐、吴宽、张孝思、朱存理、史明、沈周、华夏、文征明、文彭、文嘉父子、华夏、陆完、韩世能家族、王锡爵、陈永年、董其昌、莫是龙、张应文、张丑家族、陈继儒、王世贞、王世懋、何良俊、归希之、江孟明、陈以谓、吴振鲁、吴如铭、王子慎、顾千一、吴其贞、姜绍书、王时敏家族、周亮公、徐乾学、吴升、王鸿绪、陆时化、陆宴卿父子、安岐、季因是、季沧苇父子、张范我、谢希曾、谢松洲、马曰琯、马曰璐兄弟、顾复、毕沅、张大镛、顾文彬、陶梁、梁章 、徐渭仁、吴云、方濬颐、潘世璜、潘祖荫、唐翰题、潘正玮、李思庆、华翼、沈树镛、彭蕴璨、陆恭、程桢义、秦祖永、翁同和、戴植、顾文彬、顾麟士家族、杨庆麟、邵松年、汪士元、廉泉家族、缪荃林、狄学耕、狄葆贤父子、吴大澂、蒋宝龄、康有为、庞莱臣、秦炳文、冯超然、邓实、黄宾虹、吴湖帆、张大千、谢稚柳等,都是江苏乃至我国绘画收藏、鉴赏史上非常重要的绘画收藏鉴赏家、家族,这批绘画鉴赏收藏家群体,或祖籍江苏,或客居、仕宦江苏,积极从事绘画收藏、鉴赏活动,将江苏地区的绘画鉴赏、收藏活动推向高潮。江苏地区这一社会群体的出现,促使了新的绘画收藏观念和文化理念的形成,从而因社会文化观念的诱导和社会需求进一步带动江苏绘画新风格的形成,进一步带动江苏新的绘画流派的诞生和发展。这一现象在每一历史时期都曾出现过,不曾中断过。为江苏绘画流派的出现和形成提供了深厚的人文土壤。
明 董其昌像
明 沈周自画像
六朝时期是审美自觉意识第一次普遍觉醒的历史时期,收藏、鉴赏绘画艺术无疑成为当时新的时尚和潮流,绘画鉴赏为朝野所尚,上至帝王臣僚,下至读书士人,不同社会层态几乎都有收藏鉴赏群体的出现,同时出现了专门的品鉴收藏著述,这也是绘画收藏鉴赏活动步入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这一现象的出现,当与六朝建都于江苏建康有关,由于江苏为王畿所在,绘画鉴赏活动的盛起因而在江苏表现的最为充分和显著,六朝时期,绘画收藏鉴赏活动蔚然勃兴,成为风气,显然与这一条件的确立有相当的关系。东晋桓玄是非常著名的一位绘画收藏鉴赏家,他酷喜收藏名家绘画。据说他酷喜顾恺之的绘画作品,竟然将顾恺之留存在他那里的一橱绘画以狡诈的手段完全占为己有,以致于顾恺之以“妙画通灵,变化而去”作无奈的自我解嘲。他篡位的时候,竟然将东晋皇室所藏名画几乎全归其所有,可见其酷嗜的程度,收藏的豪富。及桓玄篡逆失败,所藏名画尽归刘裕内府收藏。齐高帝萧道成亦非常喜爱法书名画,听政之暇,旦夕披玩。梁武帝萧衍也酷嗜书画,收藏了不少名迹,可惜侯景之乱,内府图画几百函为侯景焚烧殆尽,留下千古遗憾。梁元帝萧绎在位仅数年时间,重新搜求整理,所得历代名画亦有相当规模,据统计,内府收藏典籍法书名画竟然达到24万卷之多,其中名画当占相当的分量是可以肯定的,可惜运抵江陵后,在江陵国灭几乎全部被焚,几无遗存,仅于灰烬中被于谨收取残余书画四千余卷归于长安,成为我国绘画收藏史上的又一重大浩劫,留下了千古遗憾。陈朝建立后,亦致力于搜求历代法书名画,所得亦不少,隋朝平陈后,被收归洛阳储藏,绘画达800余卷,后历经战乱、播迁,沿途陆续散轶、损毁,十不存二,甚可痛惜。从以上数例可以看出,正是六朝帝王、臣僚收藏名画的风气之盛,为江苏绘画创作的兴盛、绘画流派的出现,奠定了极为深厚的社会、文化基础。
明 文征明像
乔元之三好图
隋唐时期也是江苏地区绘画收藏勃兴的时代,隋朝内府所藏大部分历代名画,曾被隋炀帝杨广又重新载回扬州,可惜由于中途船覆,大半沦弃,剩余部分运至江阴地区储藏,以后又被宇文化及运回北方,扬州此一时期见证了我国历代名画的盛衰浮沉。
而唐代朝廷一系列重臣仕宦扬州,他们对绘画的喜爱和重视,也进一步引发江苏地区收藏鉴赏活动的持续展览,为江苏绘画收藏鉴赏带进来新的活力。其中张延赏、李德裕等人在江苏地区的绘画收藏活动最为典型。张延赏曾于大历六年(771)任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此时朝廷重臣韩滉亦任浙西观察使;元和三年(808),李吉甫来扬州任长史、淮南节度使;长庆二年(822)大和六年(832)、大和十年(836),李德裕来江苏任职,开成二年(837)为长史、淮南节度使,等等。这些朝廷大臣在江苏的任职,为江苏收藏、鉴赏文物风气的形成、激扬起到了进一步的引导作用,且有些任职的官员本身就是著名的画家、鉴赏家,他们意识到江苏的“文物”之盛,故始终不遗余力实行支持文艺的政策,尤其李德裕在江苏十几年,好古博物,更培养了江苏爱好绘画、鉴赏收藏古画的社会风气。他曾在会昌佛难时,上奏朝廷,将在自己管辖区所收集的历代名画(壁画)保存下来:
会昌五年,武宗毁天下寺塔,……先是宰相李德裕镇浙西,创立甘露寺,惟甘露不毁,取管内诸寺画壁置于寺内,……展子虔菩萨两壁,在大殿外。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记两京外州寺观壁画》)
唐李德裕镇浙西日,图润州建公德佛宇曰甘露寺。当会昌废毁之际,奏请独存。因尽取管内废寺中名贤画壁置之甘露。乃晋顾恺之、戴安道、宋谢灵运、陆探微、梁张僧繇、隋展子虔、唐韩干、吴道子画。
(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会昌废壁》)
会昌五年(八四五年),武宗毁天下寺塔,两京各留两三所,故名画在寺壁者,唯存一二。当时有好事者,或揭取陷于屋壁,以前所记者,存之盖寡。
(南宋洪迈《容斋随笔》)
潘达于家族旧藏《明人肖像册》 李日华像
潘奕隽像
李德裕保存下来的这批历代绘画名作包括:顾恺之画维摩佶、戴安道文殊、陆探微菩萨、谢灵运菩萨六壁、张僧繇神及菩萨十壁、展子虔善两壁、韩干行道僧四壁、陆曜行道僧四壁、唐凑十善十恶、吴道子僧二躯及鬼神、五陀子须弥山、海水等,这都是出自历代名手之作,为当时仅存的赫赫名迹。这批绘画作品一直保存到北宋晚期才因一场偶然的火灾而彻底消失。可以说,这一历史事件一直给后人以深刻的影响。另外,唐代中期朝鲜非常喜爱著名仕女画家周昉的绘画作品,朝鲜使者往往在江淮地区能搜访到他的作品,满载而归,可见此一时期江淮地区收藏绘画的风气之盛。亦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唐代江苏地区绘画收藏风气的盛兴。
五代时期是江苏地区绘画创作的又一个高峰时期,这同南唐诸帝爱好文艺、制定一系列有利于文化艺术发展的政策分布开的。经过几十年的可以搜求、聚集,收藏名画颇为丰富,赵匡胤在统一全国后,曾派遣苏易简等人刻意搜访南唐旧藏名贤绘画,连同法书,竟然达千余卷之多,可见南唐内府庋藏历代绘画名作的丰富程度。中主李璟、南唐后主都以嗜好文艺著称,李煜因其卓越的鉴赏名画的才能获得史家的高度首肯,被评价为“才高识博,雅尚图书,蓄聚既丰,尤精鉴赏”,肯定了他的绘画鉴赏才能。正是南唐朝廷的重视和不遗余力搜求,使南唐最终成为历代绘画收藏的一个重要朝代之一,南唐收藏名画之风的盛行,为绘画创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清 胡岫云、潘世恩像局部
清 王原祁像
宋元时期也是江苏收藏绘画发达的时期,私人收藏名画已经漫延成风,长期仕宦、寓居于江苏乃至江苏原籍的贵族、官僚以及长期经商的商人群体等不同的社会阶层中,出现了不少以收藏名画闻名的绘画收藏家、鉴赏家,如米芾、米友仁、郭天锡、倪攒等人,即是这一时期出现的著名的绘画收藏家、鉴赏家。宋代米芾自己收藏书画的印鉴即达100余枚之多,可见其收藏之富。元代郭天锡与赵孟頫、鲜于枢等人相友善,以收藏法书名画闻名于世,据宋末元初周密所见,郭天锡曾收有唐人吴道子《天王图》、张璪《松石图》、李成《寒林图》等绘画名作三十八件,可见其收藏的精美程度。倪攒为元代浙西富豪,收藏名画之精,亦甚为罕见,曾筑云林堂、清 阁储藏所收历代法书名画,倪瓒家道中落后,所收历代名画零散殆尽,令人惋叹。但他的收藏遭遇,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元代绘画收藏交易的活跃程度。绘画收藏家不仅以自己的绘画收藏为中心,形成了文人、画家雅聚、互相交流活动的群体,同时也直接参与了绘画创作,倪瓒绘画风格的形成,显然也直接受益于他的绘画收藏和与周围绘画收藏家的交往。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事例,可以说,正时江苏乃至整个江南地区私人绘画收藏鉴赏活动的不断进行,在不同程度上推进了江苏地区绘画创作的繁荣与发展,不断地推动江苏地区绘画流派的确立和发展。
明清时期,是江苏绘画收藏鉴赏史上的黄金时期,尤其诞生了庞大的绘画收藏鉴赏家群体,有关绘画收藏的典型事例不胜枚举,为江苏地区的文化发展,写下了极为亮丽的一笔。由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私人已经有充足的财力致力于绘画收藏,绘画收藏鉴赏活动进一步发生分化,无论朝廷官员、文人士夫还是商人阶层,几乎都出现了收藏家群体,尤其文人群体,越来越占据收藏的主流。明宪宗成化年间的内监钱能,是一位非常著名的绘画收藏鉴赏家,据说他担任南京守备期间,赏玩自家收藏达的绘画作品,常常以五日两箱书画为断,循环互玩,轮流赏玩自己的藏品,传世黄筌《写生珍禽图》、马和之《小雅鹿鸣》等,都有他的鉴赏印记,其中也不乏大小李、王维、惠崇、范宽、巨然等人的作品。华夏、沈周、文征明家族、王世贞、韩世能、张丑、董其昌、陈继儒、米万钟等人,都是这一时期出现的著名的绘画收藏鉴赏家,他们的绘画收藏鉴赏活动确实堪为人所注目,郭忠恕的《雪霁江行图》、米友仁的《云山图》、赵孟頫的《秋郊饮马图》、王蒙的《青卞隐居图》等绘画名迹,皆曾为华夏所收藏。沈周曾经收藏了五代胡璩、宋代郭忠恕、李公麟、法常、元代赵孟頫等人的绘画作品。王世贞非常癖好收藏,他曾以一座庄园来换取一本宋刻本《西汉书》,在绘画收藏上亦收藏了不少的历代绘画名作,如唐代周昉的《妃子数鹦鹉图》、宋代郭熙的《窠石平远图》、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马远的《十二水图》、元高克恭的《夜山图》、明代王履的《华山图》、杜堇的《九歌图》以及元四家的大量作品,都曾为王世贞所收藏。从王世贞所收藏绘画来靠,确为一代大家。韩世能家族所藏历代绘画名迹亦非常丰富,据他的儿子韩朝延请张丑所著《南阳名画表》记载,即收录了曹不兴、展子虔、陈闳、米芾、钱选、龚开等四十七家的绘画作品九十五图,其中尤以曹不兴的《兵符图》、展子虔的《游春图》、陈闳的《人马图》、米芾的《研山图》、钱选的《昭陵六骏图》最为知名。另据茅维《南阳名画表》所记载,则著录了韩世能的旧藏名画作品九十九图。从以上两项著录即可见韩世能历代绘画收藏的精、巨。张丑也是明代江苏地区非常著名的绘画收藏鉴藏家,张丑家族历经五代人的努力收藏,庋藏了相当数量的精品,仅据其《清河书画舫》《法书名画见闻表》所记,自藏历代名画即达481图之多。至于董其昌、陈继儒、米万钟等人等绘画收藏,则不一一罗列了。
清 潘世恩像
清 潘祖荫像
进入清代以来,江苏地区等绘画绘画收藏仍然呈现出勃勃发展的态势,鉴赏大家、鉴赏家族不断涌现,周亮公、安岐、马曰琯、马曰璐兄弟、顾复、潘祖荫、陶梁、梁章钜、顾文彬、吴大澂等,都是非常著名的绘画收藏鉴赏大家。安歧曾经业盐于天津、扬州,积聚了大量的财富。安歧博雅好古的习性使然,使他收藏了大量的书画艺术精品,项元汴、梁清标、卞永誉所藏的书画,他几乎倾家收藏,上至顾恺之《女史箴图》、展之虔《游春图》直至于董其昌的绘画精品,都成为他的收藏品,被著录在《墨缘汇观》之中。陆时化《吴越所见书画录》收入唐至清初书画作品629件,陶梁《红豆树馆画记》记载自藏书画300余件,顾文彬的《过云楼书画记》收藏自藏书画作品246件,方濬颐《梦园书画录》收录作品400余件,其中绝大部分为绘画精品。仅仅从收藏、鉴赏家的书画鉴赏著录专著之多、著录绘画作品之丰富,也可见此一时期绘画收藏、鉴赏活动的活跃,收藏鉴赏文化之繁荣。
现代 庞莱臣像
现代 谢稚柳二十三岁像
进入近现代以来,虽然国家处于衰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兵连祸结,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但由于此一时期特定的社会经济、历史文化条件,江苏地区的绘画收藏鉴赏活动并没有衰竭、萎靡不振,而是呈现出更加蓬勃的发展局面,此一时期,江苏地区的绘画收藏继续出现繁盛发展的局面,此一时期出现比较著名的绘画鉴赏、收藏家、家族主要有:潘世恩、潘祖荫家族、沈树镛、顾文彬、顾廷薰、顾麟士、顾公雄家族、翁心存、翁同和、翁万戈家族、庞元济、周湘云、龚心钊、吴湖帆、严惠宇、吴芳生、孙煜峰、刘靖基、谢稚柳、王季迁等。庞元济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私人收藏家,他仅仅在《虚斋名画录》中,就记录了他收录的自藏画迹535件,经手历代绘画名迹以万计,堪为此一时期我国东南地区最大的绘画收藏家。近现代绘画鉴赏家群体的出现,亦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江苏地区历史文化基础和经济基础的雄厚,正是这两大优势,才支撑起绘画收藏、鉴赏活动的繁荣发展,也才为绘画创作、绘画流派的出现,提供最为必须的社会文化条件。
如上所列,有一个现象也堪值得引起注意,即画家与绘画收藏鉴赏家两大身份合二为一这一文化现象大出现。米芾、米友仁父子、倪瓒、沈周、文征明家族、董其昌、陈继儒、米万钟、王时敏、王原祁、顾麟士、吴湖帆、谢稚柳等,他们不仅是著名的画家,而且也是不可忽略绘画收藏鉴赏家。从他们以画家而兼绘画收藏鉴赏家的身份来看,绘画创作与绘画收藏鉴赏的关系确实越来越发密切了,这一状况自宋代以来在江苏地区越来越显著,画家而兼绘画收藏家,自宋、元、明、清、民国乃至当代,成为江苏人文传统中的心特点,画家兼绘画鉴赏、收藏家群体已经成为绘画收藏群体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了,从而也使绘画收藏鉴赏活动一直成为绘画创作、绘画流派崛起的重要支撑而在了。
南京博物院鉴定古书画现场
“书画乃昔贤精神所寄”,绘画名迹一直得到历代绘画鉴赏家的宝爱。正是历代绘画收藏鉴赏家的持续收藏,才保存了中国文化,保存了中国历代的绘画作品。绘画收藏鉴赏家多是根据自己的审美观念和个人喜好而进行的收藏,在绘画风格、审美观念上对绘画有着主动的选择。江苏收藏群体的这种主观选择直接参与、引导了江苏绘画的发展和江苏绘画流派的产生,催生了江苏一些绘画流派的出现,如“吴门画派”“扬州画派”“二袁画派”以及“海上画派”等,都有这一因素的影响。正是社会各阶层对绘画认识观念的确立,为江苏绘画观念和绘画流派的不断产生、发展直接提供了又一充分的社会外部条件,从而不断激发江苏绘画观念的进一步诞生和发展,带动绘画创作的繁荣和绘画流派的一再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