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面上的人,胡须如同秋日田野里成熟的棉花,洁白而又浓密,每一根都蕴含着岁月的故事与智慧的沉淀。这是画家禹天成先生笔下细腻的线条勾勒出的泰戈尔漫画,夸张了满脸的胡须与满头的白发,写实了脑门和眼睛,为这位世界级的大文豪营造了一幅精美绝伦的肖像漫画。
泰戈尔是享誉世界的印度诗人、文学家、哲学家、社会活动家,他的代表作有《吉檀迦利》《园丁集》《家庭与世界》《飞鸟集》《文明的危机》等,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1950年被定位印度国歌。1913年,时年52岁的泰戈尔以充满艺术才华的诗集《吉檀迦利》,使其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另他的“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的名言,成世人脑海里挥之不去的难忘的记忆。
泰戈尔杰出的诗歌才华,受到了全世界读者的喜爱和敬仰,他的含英咀华的人格魅力深入人心,他的灵魂是活着的。要把这样一位文化大家的漫画,用笔墨表达的惟妙惟肖、出神入化,没有相当好的漫画功底与表现手法,很难实现理想的表达效果。
笔者曾见过多幅泰戈尔的漫画,总觉得在夸张手法的运用上,跟泰戈尔的形象与气质存有诸多不合范式的地方,尤其是其状高矍,其鬓灰白,其体从容而尊严,其音和蔼而甜美,其举从不矫揉造作等特征,给画家创作泰戈尔与众不同的漫画,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似像非像就更难了。
画家禹天成先生采用装饰、夸张及变形的艺术手法,巧妙地与中国画表达样式结合起来,突破了泰戈尔漫画创作难点。
画面的装饰相当于行文的修辞,前者是为了画面更美和更富有欣赏的魅力,后者是为了语言表达更富有文采和可读性。画家用并不连贯、断断续续、参差不齐的灵动的线条,装饰泰戈尔的头发和胡须,努力地理顺眉目,做到了井然有序,多而不乱。若跟资料照片作比对,可见泰戈尔被画家的笔墨漫画了一回,尽管有了形象上的微弱差异,但却是被艺术的重塑了一次,进入了画家漫画境界的泰戈尔,又是另一番模样的再现。
泰戈尔发和须造型装饰的美,在画家笔下做到了与其独特的气质相吻合,亦是画家墨线色组配的综合表达。这样的表达一旦被融入虚实糅合夸张和想象,其形态及人物的特征,必会被画家刻意放大或缩小,尤其会对所描绘对象的特点和个性中美的地方,进行夸大性的处理,从而赋予画面一种新奇与变化的美感。笔者以为,这就是著名漫画家禹天成先生创作漫画《泰戈尔》的成功之处。
漫画夸张的最主要功能就是变形。泰戈尔的头部因白发被放大增量,给人以蓬松而又舒展的感觉;泰戈尔真人的胡须本就是很多的,这是他不同于一般人的特征。虽说世上长胡须的人不在少数,但像泰戈尔这样满嘴巴的胡须,甚至长到了密不透风、又比较旺盛的程度,实属不多见的。画家的笔墨趁势而进,在泰戈尔胡须多的基础上再增多、继而又向两边扩展,以至于覆盖了泰戈尔的下巴和颈部,这两处是什么样子,全依凭欣赏者自己去想象了。这里用到了中国画的留白艺术,想象越丰富画的意境就越美,这种中西合璧的画法,成就了《泰戈尔》肖像漫画的精致呈现。
整体观之,漫画《泰戈尔》 除了发和须处理的相当到位之外,额头、双眼、两颊,鼻子的画法,画家也是用了功夫的,眼睑下的须白部分的延伸与红润的肤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泰戈尔那睿智的双眼,远眺人间世事的聚焦,恍如洞察秋毫的敏锐,助他写出《修行·命的证悟》《飞鸟集》《园丁集》等划时代诗篇,得到了“我的心是旷野的鸟/在你的眼睛里找到了它的天空”的绝佳感悟;画家把泰戈尔的鼻子,描绘成金字塔式的魏然矗立的模样,象征了这位世界文学巨匠灵敏的嗅觉,在他身处的那个时代,找到了心灵的感悟和寄托,体现了一个有良知的文学家,诗人、哲学家、社会活动家,对社会所尽的责任,就是他怀真抱素的使命所在。
与此同时,画家还在漫画《泰戈尔》中用到了幽默的元素,在泰戈尔那密不透风的胡须中间,漏出一丁点的嘴巴,好似不经意间为其开出透气的豁口,呼吸到了外面的新鲜空气,支撑了他生命的律动,既有趣又搞笑,还很意味深长。
装饰与夸张绾组,是著名漫画家禹天成先生创作《泰戈尔》漫画的最为出彩的亮点,是灵感的迸发,跨越时空的对话,心灵的互动与交流的成果。
附:禹天成人物漫画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