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理兼修 金针度人——读《纸上云颜·刘颜涛诗文论集》
2025-01-20 10:36: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彭庆阳  
1
听新闻

  2024年年底,由甲骨文书学会主办的古文字书法访学班在安阳举行,邀请到当代篆书名家、文化学者刘颜涛先生领衔主讲。期间,笔者有幸得其著作《问墨》一函二册,在读完其中一册《纸上云颜·刘颜涛诗文论集》后,掩卷深思,颇有感触。

《问墨》(一函二册)中国古籍出版社

  该书体量并不算大,但涉及的范畴却不小,共分风雨辞、玉版笺、松烟调、墨池记、翰林赋、对砚吟等六个版块,光听这每一版块的名称,就彰显出颜涛先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其内容或叙事、抒情、写景、状物的散文,或温柔敦厚的律诗、清新优美的新诗,或充满哲思艺理的艺术评论,或是关于书法文化源流、现象与特征,以及书法本体语言的阐释,还有随心、随性、随缘而写的游记、访谈、序言、题跋、杂文等,无不是以文化和美学来观照人生,以书学和诗性来陶冶性情。这些内容涉及到书法史、书法技法、书法批评、书法鉴赏、作品评述以及古文字学等诸多门类,可谓是广义上的“书法理论”。

  美术评论家西中文称颜涛先生“不宁惟书法是求,更于诗论文画兼而攻之。”“书法之外,文墨丹青,皆有深诣。”这在《纸上云颜·刘颜涛诗文论集》一书中得到了很好的印证。再结合书中所附近140张书法、绘画、篆刻作品来看,颜涛先生以一人之身涉及诸多艺术领域,诗、书、画、印、论无所不能,用他自己的话讲:“徜徉在苍茫浩瀚的艺术长河中,我钟情那充满智慧的诗文,又兼爱着美轮美奂的书画。”(第12页)这除了他执着、精勤于学问且通变互摄、以变观通之外,还与他学术视野广阔、专业技能全面不无关系,故而能以道事艺、艺理双臻来行艺文之道、学术之道。在颜涛先生的艺术版图中,以书法创作为核心,以书学研究为重点,旁涉绘画、诗文等姊妹艺术,始终贯穿传统文化,在守正创新中赓续传统文化的“根”。

  卫铄《笔阵图》云:“善鉴者不写,善写者不鉴。”是说擅长鉴赏的往往不会创作,而擅长创作的往往不懂鉴赏。此语引用到当今书坛,则可理解为善于书法理论的人未必或不必长于创作实践,而精于书法创作的人也不一定去深研书学理论。且不说卫铄之言是否伪托,但这种观点仅从《纸上云颜·刘颜涛诗文论集》这本书来看肯定是不正确的,因为颜涛先生不但善“写”更长于“鉴”,这也正谙合中国美学“知行合一”的观点。书法创作和理论研究如同“艺舟双楫”,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共生”的关系。颜涛先生在创作和理论上是“双肩挑”,数十年临池不辍,非常重视书法之“技”,钻研字内功,孙过庭《书谱》云:“一画之间,变起伏于峰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很好说明了书法技巧的重要性。同时他在书法理论上也是极虑专精,穷微测妙,结合实践来思考书法文化本体,研究书法艺术内质,探究其蕴含的中华美学精神和时代人文精神。因此,颜涛先生在本书中有不少思想性和哲理性很强的书学理念和审美观念,生动体现出他“为人生而艺术”的精神风貌和文人风骨。

  颜涛先生在《书学断想》一文中提出“进入创作时,就要把创作前的‘理性的直觉’让给‘非理性的直觉’”(第87页)的创作观点,一句话便厘清了“意在笔前”和“意在笔后”在具体书法创作中的辩证关系。“意在笔前”是强调下笔前先在意识上集中力量思考一番,对即将进行的创作有一种预置和设想。预想什么呢?如韩方明《授笔要说》所言:“夫欲书,先当想,看所书一纸之中,是何词句,言语多少,及纸色目,相称以何等书,令与书体相合,或真,或行,或草,与纸相当。”这也就是颜涛先生所说的“创作前的‘理性的直觉’”。而进入到书写过程中,往往会有灵感迸发的瞬间,或是意想不到“时机”的出现,这种瞬间的灵感、时机显然是出乎了“意在笔前”的意料,也无法去“心居笔后”的修改了,只能凭着“心既贮之”去任意发挥,以达“无意于佳乃佳”,这就是创作中“非理性的直觉”。往往有人困惑于创作前的“意在笔前”与创作中“无意于佳”的转换关系,颜涛先生一句“进入创作时,就要把创作前的‘理性的直觉’让给‘非理性的直觉’”令人醍醐灌顶。类似看似轻松简约,却是度人金针的书学观点在该书中比比皆是,只要潜心阅读,得其一二,便可受益。

  颜涛先生的书论并非坐而论道、纸上谈兵,而是身体力行,基于实践有感而发,这一方面得益于他的博学多识、智慧谦慎,另一方面得益于自身的书法实践,正谓能写善鉴。另外,他的书学观点如同他的创作一样,不但“下笔有由”,而且是“下笔由我”。其书学理念也是在返本归源中再探新路,比如前面提到的“创作前的‘理性的直觉’”之识,是承继并发展了前人所谓“意在笔前(先)”“欲书先散怀抱”之论;而“非理性的直觉”则是对古人所谓“无意于佳乃佳”“心手两忘”的精辟概括。在守正中创新,颜涛先生不止于艺术创作,在理论研究中亦是如此,一直孜孜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如其感慨:“我们要像鲁迅先生笔下的那位赶路者一样,‘天色微明,他早已上路,夕阳下山好久了,他还在赶路’,只有这样永不停止地艰辛跋涉,上下求索,在脚踏大地‘植根传统’和仰望星空的‘鼓励创新’中,……才能实现我们的书法之梦,才能努力创作出更多无愧于这个时代的精品力作。”(第166页)

  常说“文如其人”“书如其人”,更多的是通过笔情墨性来见作者的性情,一种自然的性情。刘熙载《书概》云:“书虽学于古人,实取诸性而自足者也。”书法作品及其理论成果往往能表现作者的美学趣味和艺术个性,也间接反映出他的性格以至情感状态。颜涛先生说:“我们的作品与先贤创作的经典比,总体上还不够意味深远,还不够韵味悠长。让我们静下心来,深耕细作,沉浸其中,气定神闲,书写得再至情至性刻骨铭心些,再从容不迫悠然自在些。”(第184页)从其内心深处来讲,他更向往的是儒家的“游于艺”、道家的“逍遥游”、佛家的“游戏三昧”,以“在书法中优游,便可以观照宇宙、万物和人生,统合个人性情与笔墨性情。”(言恭达语)可以看出,颜涛先生一直在“与古为徒”中找寻发现新的书法资源和元素,在创作中更注重以真性情来自然书写,以我手写我心、写我志,以出我神、有我貌,这在当下同质化、趋同化的书坛显得尤为重要。

  古有卫夫人、王羲之“笔阵说”以军事中的兵阵排布来谈书法的形势篇章,文治武功的李世民也以“兵阵论书”。今有颜涛先生自谦为“笔墨耕夫”,说:“知道了自己不过是一个毛笔作锄耙,把砚池作农田的乡野村夫,……平静地散步在属于自己的那块田地间,不再盯着别人的地荒着自己的田了。”“我便安乐在属于自己的那一小块自留地上不偷懒也不拼命、不懈怠也不急躁地自然而然、从从容容地干一个笔墨耕夫该干的活儿了。”(第17页)可见颜涛先生已经进入到艺术生活化的状态。“笔墨耕夫”体现出一种草根精神——真实、简单、质朴,这种精神表现在艺术中就是“真、善、美”。所以,颜涛先生的每一篇文章,或诗文,或评论,总是给人知识的真实、品性的善良和艺术的美好。求真、向善、寻美也就成了他在书法艺术上一生的追求,读其书中所附书法作品,无不体现出书意上的求真、内容上的向善和形式上的寻美,三者相互激发、相互依存,最终呈现出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中和之美。

  颜涛先生一直把书法看作是一种生命状态、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修为,所以他能够不计得失、不念过往,以平常心走平常路,“回归生命本初的状态,回归常态常容,以平常心和纯粹的求知欲,去探求书艺在历史演进中的本体规律。”(言恭达语)他把数十年在人生之路、艺术之路上所学所识、所感所悟,有经有纬地交织在一起,并植入他的笔墨田地间。那是经过一种岁月磨洗的艺术实践,也是一种历尽沧桑的本我坚持。从颜涛先生的书法理论中,我们可以读出他那丰富而深厚、兼容儒释道三家的书法美学思想、文人情怀,以及坚守而丰沛的书法创作功力。《纸上云颜·刘颜涛诗文论集》这本书全方位展现了颜涛先生在诗、书、画、印、论等艺文领域的深厚造诣和远大抱负,立体再现了他艺文兼备、多样包容的文化内涵和学术价值,也完美展现了中国传统文人的气节和风骨,以及当代艺术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就《问墨》一函二册的出版,颜涛先生说:

  新出拙著实属歪瓜裂枣,虽欲不揣谫陋敬请同道朋友指谬惠教,又唯恐随意赠送反而与人带来无处安置的麻烦。且当今市面上中外名著经典好书比比皆是,怕大家没有时间来读不一定适合自己兴趣的这种不入流的闲书。

  本是技道双修、艺理相融、成就卓越的颜涛先生,却是如此的谦虚谨慎、忠诚克己。或正是如此,让他备受书法爱好者的追崇,更在业界树立了良好的口碑。毕竟,“慎尔言,将有和之;慎尔行,将有随之。”

  (作者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抱云堂书院副秘书长。主要从事艺术评论、书法理论学习与研究工作。第七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推优活动入围终评,荣获2023年江苏省文艺大奖·文艺评论奖。)

  刘颜涛艺术简介:

  刘颜涛,1965年5月生,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篆书委员会副主任、书法培训中心教授,中国文字博物馆书法艺术委员会委员、书画院院长,河南省书协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安阳市书协名誉主席。

  被中宣部、人社部、中国文联授予“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荣誉称号,中国书法家协会授予“德艺双馨”书法家称号,全国第十次文代会代表,担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全国第十一、十二、十三届书法展”“全国第三届扇面书法展”“全国第三届册页展”“全国第三届手卷展”“全国第四届青年书法展”“全国第五届正书展”等多次展览评委。

  作品参加“首届‘三名工程’50家书法展”“中国美术馆首届当代名家(56人)书法提名展”“翰墨承传”中国美术馆当代书法51人临创邀请展,首届、二届、三届、四届、五届、六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等权威性展览。

  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中国文字博物馆等博物馆收藏。出版“当代书坛名家系统工程”2010、2011《当代中青年书法家创作档案·刘颜涛》《中国美术馆当代名家系列作品集·书法卷 刘颜涛》《问墨•刘颜涛诗文论集》等十余种作品集。

 

  刘颜涛书法作品欣赏

标签:书法;颜涛先生;创作
责编:邓雯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