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志刚|草木进入俚语(组诗)
2024-09-17 20:33: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梁志刚  
1
听新闻
草木进入俚语(组诗)
梁志刚

不灭的乡村俚语
每一条乡村俚语
都有野百合和地瓜的味道
每一句出自乡巴佬的俳句
也有着黑格尔所不晓得的平平仄仄
还闪着乡村浣纱好看诱人的腰
 
口口相传的语音如木鱼无数次敲打
也如暗夜星空中窥人的两颗星在碰撞
一笔一画地描红,一字一句地临摹
被疑似下草湾猿人的瞳
顺山集人类手里拿着的不规则的石头
 
乡村俚语被奠基成一排排楼房
每想它们一次
就用淳朴的土话来一次韵律的打磨
苍茫里,唇与唇守护形而上学
惟呼昵名打诨,乡村反刍市井
互击额际而成回响,独守老井
燃烧的头颅上,有炙黄的山月
 
南腔北调,东夷西狄
俚语向东,足尖蹴入初阳的腹
俚语向西,进修巴山蜀水和极乐世界
俚语向南,蛮声里有高颜值的吴侬软语
俚语向北,老侉子一声吼惊吓了二人转
不能再前,前方是天涯
向后转,袅袅的乡思焚为青烟一缕
 
原浆酒浸过的乡音,许是又香又醇又冲
星星闻了,便摇摇欲坠
酒后的雉与麻雀的幽魂
正自土灶台的烟灰中懵懂走出
火花融入飞霜,飞霜润了草木
沾着秋,零零落落如露滴
 
草木进入俚语,款款丝柔
耳语回声浮动,侧影伴风
欲临又欲去,兀崖上旋起大裙铺落
于此世界中你自跌坐,
没有宫与殿,相伴花与木
那时我的遗骸还听得清泥土的原音
 
乡村振兴
陨石打在粗布的肩上,步上石樨
白鹤儿噙着泥炉徐徐落地
新编的民谣来自遥远的民间传说
千层底的老布鞋早成奢侈
泥泞的土路铺满沥青和坚韧的意志
低矮的土坯草屋置换成青砖红瓦
从那时起,乡村逐渐走出了乡村
宽广的街道通往城市
在砖瓦和骄傲的勇敢中
涌现出一幢幢楼房和一拨拨打工人
 
乡村是最年轻的城市
城市不是最古老的乡村
最年轻的城市与明天更接近
我们也许被历史安顿了
如果带来足够的种子和年轻的一代
 
乡村的铜匠
认识一个老姜的铜匠
一位不算年迈的却已痴呆的铜匠
在他老家,与他一样风雨飘摇的
老房子外的旧板房里
料子与火炉,锻打与定型的工具
还有淬火的缸,早已没有了水
只有蜘蛛网,也有几粒老鼠屎
他的胳膊肘子,像久远的铜
三十年前,我在风中
远距离看着飞溅的火星子
灼伤了皮肤,衣服上有小洞洞
无数的铜从远古的青铜器时代走来
路过人间,这里的人们仍然需要
铜锅、铜勺、铜盆,
铜比铝好,也比铁好
那些远古走来的铜锭子
红着脸,回炉重造
一声喊叫过后
那些古老的铜投胎了
呱呱落地的娃娃
又有了年轻的头衔
 
铜匠的闺女
她有一个父亲
像晾晒衣裳的木桩
隋唐古战场的罗成拴马桩
眼黑如铁,胡子粗粗
一奔一走,他读得懂故事书
 
他有一个女儿
美得像六塘河里满河的芙蓉
在拴马桩附近
冬季她穿漂亮的针线纳的布鞋
夏季腰间围一块印花布
跟她父亲出去的时候
头上还束着蝴蝶结
 
她常常陪着父亲做烧炭工
一边拉着风樯一边哼着民谣
她懂得鸟语
灰喜鹊驻足,蜡嘴鸟落下
虽然她生在破落小农庄的铜匠家
可鸟儿见了她也点头哈腰
 
而她,他的女儿
却给一个外乡人娶走了
出嫁时,他塞给闺女两个铜勺
寓意是成双成对,好好过日子
自己留下来在老家
铜匠铺子早没了生意
不安分的铜匠四处苦钱
他不要闺女的钱
总说手艺人自己能填饱自己
 
一条大灰狗惊吓了铜匠
他的朋友圈永远定格在那个暮夏
苏醒过来,只能坐在轮椅上
他的心是一座熄灭的熔炉
那天他喝了七大杯啤酒
 
闺女说,人绝不会
安于自己的记忆
早晨看见木板房里
冒着幽幽的古铜色的蓝光

标签:俚语;草木;组诗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