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忘却的回忆——忆走过八千里小长征的王益奋
2024-09-16 08:46: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王新生  
1
听新闻

  今年是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90周年。 1934年10月17日晚中央红军从江西出发,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至今已90年。提起长征我不禁要想到我们吴江文教局(过去文化和教育合在一起叫文教局)的老局长王益奋同志。益奋同志没有参加过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但是他参加了西南服务团的八千里小长征。

  益奋同志出身无锡农村,1937年他父亲离家到延安参加革命。那时他只有7岁,妹妹3岁,家中还有一个70多岁耳聋的祖母。一家四口全靠母亲一人种田养活,生活艰难困苦,一年差不多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靠南瓜、麦麸、米糠和野菜充饥。后来他考取了无锡师范,那时学费和伙食费由公家负担,其它费用则要自已来,他只好借那一年利率百分之五十的高利贷,师范毕业时家中欠下了六石米的债。建国前他已参加工作,当上了小学教师。家里吃用的相当部分靠他教书的收入维持。他父亲参加革命后音信全无,直到解放后才来信,说在解放军工作,驻在石家庄,已是团级干部。那时是供给制,他父亲对家中难以帮助,但也尽可能负责供给女儿读上医专,毕业后分配在吴江人民医院工作。

  1949年7月上旬当时的苏南区党委决定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服务团苏南区团,进军大西南,支援即将解放的云、贵、川、康(刚解放时的西康省)等地的革命和建设。决定作出后,许多青年知识分子、中学生、师范生、大学生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走出温暖的家庭,离别年老的亲人,告别繁华的城市,决心向山高路远经济落后的云、贵、川、康进军,其中最小的只有16岁,大的也只有20多岁。此时,益奋同志20岁不到,也积极响应号召,报名参加西南服务团。他想:解放大西南,是中国大陆上消灭国民党残余势力的最后一次斗争,应该象父亲年轻时一样,响应革命的召唤,踊跃参军,为消灭反动派建立新中国而奋斗。他报了名,参加了考试,没几天,7月31号的《苏南日报》上公布了录取通告,他被录取了。

  当真正要离开老母、告别家人时,现实问题不得不使他犹豫起来。他一走,家中的经济来源就短缺了,老妈妈如何支持得了?当他妈妈听说他要参加西南服务团离家参军时,一下子发呆了。半响才说:“你爸爸离开家后,上有老下有小,,这十几年的日子怎么过来的,你忘记了吗?好容易把你拉扯大,现在你又要走了,家里还有老奶奶和你妹妹,叫我怎么办?”说着说着眼泪都流出来了。看着日益苍老的妈妈,益奋同志的心里真不是滋味。但他一想到大西南的苦难的民众,想到将要建立的新中国,他觉得一定要鼓起勇气说服妈妈。他相信穷苦出身的妈妈,对新社会是热爱的;年轻时让爸爸参加革命的妈妈是有觉悟的;人民政府也绝对不会对他们这一军属家庭不管的。他觉得有信心说服妈妈。在他耐心、动情、细致的动员下,终于说服了妈妈,同意他参加西南服务团。他虽然跨出了家门,但心中明白,从此妈妈又要受苦了。多年来他总觉得欠妈妈很多,后来当他有条件照顾妈妈时,就把妈妈接到身边,尽可能的补偿为革命奉献两代亲人的可敬的老妈妈。益奋同志当时的做法在那物欲横流、拜金盛行的年代,许多人是不理解的,我就曾听到一个当年参加西南服务团的老同志说:“当时我们这样做,现在不少人认为是傻瓜。”

  益奋同志从此参加了8000里路的小长征。1949年9月20日,当时在第二野战军担任政委的邓小平同志在西南服务团干部动员会上指出:“二野奉命解放川、康、云、贵四省,是伟大而艰巨的任务,进军西南是8000里路的小长征。”“小长征”的名称由此而来。1949年10月1日在新中国诞生的晨曦中,西南服务团的同志们从南京出发,经武汉到岳阳,穿过800里洞庭湖到益阳,由益阳穿过湘西到贵州,渡赤水河,翻越娄山关,进入四川。先后于12月18日和1950年1月5日分批到达四川乐山。历时3个月,行程8000里,是名符其实的一次小长征。这次行军是艰苦的。经常披着晨星出发,顶着月光宿营。每个人除了背包外,还要背粮食、盐巴、黄豆、食油甚至烧柴。几天后脚打起了泡,疼痛难行。特别是进入湘西山区,崇山峻岭,山重水复,天雨路滑,人烟稀少,还有土匪和国民党溃败部队的骚扰,每天要走100多里路。这对出身在江南平原的益奋同志来说真是严峻的考验。他下定决心,咬紧牙关,紧紧跟上,决不掉队。到了宿营地,不顾疲劳,还主动帮同志们烧火烤衣、打热水泡脚。益奋同志在这长途跋涉的行军中逐渐成长起来了。到四川后他在经济、文化等条线上都担任过重要职务。

  文革中他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请求调回江苏,由于妹妹、妹夫的关系,他调到吴江,先后担任文教局长、党校校长、宣传部长。粉碎四人帮后不久,四川省委又调他回四川,出任四川省科学技术出版社社长。他在吴江工作期间,平易近人,工作认真,关心同志,严以律已,宽以待人,特别是文字功底深厚,对同志们很有帮助。回四川后,照理吴江的文教工作已与他没有关系,可是他仍然继续关心吴江的文教事业,他亲自为吴江的校办工业牵线搭桥,利用吴江的特产丝绸,在吴江和四川之间建立了经贸来往,对吴江校办工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当时吴江的校办工业,在苏州各县中办得比较好,还办起了园丁饭店,其中益奋同志起了很大的作用,至今还有很多同志经常怀念他。益奋同志重视家教,三个孩子个个都是优秀人才,都是名校高材生,在事业上各有成就。二个女儿都是大学教授,儿子也担任重要的工作。这样的家庭真不多见。

  2015年1月31日益奋同志因重症肺炎在成都去世。今天当我们在含饴弄孙享受天伦之乐时,当我们坐在舒适的轿车内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时,当我们喝着美酒品尝各种美食时,我们想到过那些为建立新中国艰苦奋斗的前辈吗?想到过那些自已宁愿受苦受难而让亲人参加革命的老一代吗?最后我想以吴奔星的一首短诗来表达我对益奋同志的怀念。

  你走了,

  笑容融化在夕阳里,

  双眼动荡在露珠里,

  影子摇晃在小河里。

  哪里都有夕阳,

  哪里都有露珠,

  哪里都有河水,

  你走了,

  留下了整个的你。

标签:西南服务团;同志;长征
责编: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