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八一”建军节的临近,身边看到的、听到的与军队、军人相关的文章、电影、电视剧渐渐多了起来。常态化的双拥活动,以及军人集体组织和自发组织的纪念活动此起彼伏,无不充满着党中央和各级政府对军队军人的关怀,反映了广大军人爱党爱国爱家的主旋律和正能量,也勾起了我对军旅生活的深情回忆……
“十八岁十八岁我参军到部队,红红的领章印着我开花的年岁,虽然没有佩戴大学校徽,我为我的选择高呼万岁。啊,生命里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也不会感到后悔,生命里有了啊当兵的历史,一辈子也不会后悔……”1983年10月,伴随嘹亮的军歌声,我兴高采烈地乘坐运兵车,从苏北的临江小城仪征应征入伍,来到苏鲁交界的某摩托化步兵师。后来,我了解到,这是一支有着光荣历史的部队,曾涌现出许多英模单位和人物。那时我长得很瘦弱,身高1.7米,体重仅50公斤,新兵集训结束后,无论如何也没想到,我竟然被分配到师侦察连。
侦察连的名气真是了不得,连队官兵个个身体强壮,摸爬滚打样样全能,置身在这样的氛围中,我的思想压力可想而知。进连队后教唱歌,我们学唱《侦察兵之歌》:“来无影去无踪,如闪电似轻风,单枪匹马闯敌阵,捕捉俘虏探敌情,水深千尺能泅渡,山高万丈敢攀登,思想红作风硬,胸怀朝阳干革命,你要问我是哪一个,我是人民的侦察兵……”《侦察兵之歌》让我有了努力目标,也给了我信心和力量。在摩步师侦察集训队经过体能、倒功、捕俘、射击、武装泅渡、军事地形学训练后,还要练站立、练腿功,卷砖块、练臂力,强体魄;练倒功,前倒、后倒、侧倒,我咬着牙一个也不落下,还跑到附近村庄的草堆上体验倒功技巧,然后再到实地去练倒功,很快跟上了训练节奏,各项成绩顺利过关,终于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侦察兵。
“雄伟的井冈山,八一军旗红,开天辟地第一回,人民有了子弟兵,从无到有靠谁人,伟大的共产党,伟大的毛泽东……”在军营里,学唱这首《人民军队忠于党》军歌,我收获很大,加深了对人民军队忠于党的认识,以及对军队发展历史的了解,从而更加坚定了当好兵、跟党走的信念和决心。思想通了,信念有了,生活开心,工作来劲,当兵第三年,我在强手众多的侦察连表现突出,光荣加入了党组织。
《官兵友爱歌》《战友之歌》是基层连队官兵饭前常唱的几支歌,能唱出士气、唱出精气神。我想起当战士时,有一年大年初一,一位师首长让通讯员请我到家吃饭。还有一件事,我也一直记着。因部队值班任务需要,妻子生孩子我不在身边,儿子出生快一个月了,还在等我起名字。一天,一位师首长用车子顺路把我送到家,还抱起我的儿子和我家人拉家常……
唱起《打靶归来》,让我想起在炮兵指挥连锻炼当司务长时,连队后勤工作在直属队还处于后进,为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我们唱响这首歌,决心团结拼搏,改变后勤面貌。后来,我们采取积肥种菜、注重营养办伙食、在猪场搭建丝瓜棚、提高经济收益等办法,使连队后勤面貌焕然一新。尤其是伙房卫生,那叫一绝,随时经得起看,随处经得起查,每次参加上级组织的卫生评比都拿红旗,流动红旗到我们连队后,成了“流不动的红旗”。
唱起《再见了妈妈》,让我想起了母亲。当年家中急电母亲因病去世时,我正在执行演练任务,没能见上母亲最后一面。我有感而发,写了一篇文章《母亲,一路走好》,巧合的是,母亲67岁忌日那天,该文在南京军区政治部主办的期刊《人民前线》上发表。
离开军营已有14个年头了,但一首首耳熟能详的军歌,我经常会情不自禁地唱起,这不仅是因为这些军歌在军营伴我成长,也是在提醒自己,必须牢记光荣传统,不忘军人本色。虽然离开部队了,但我永远不会忘记军营的锤炼,当祖国需要的时候,我也会义无反顾挺身而出。不仅是我一个人这样想,很多战友在离开军营后,也通过多种方式,表达了对党的忠诚,对祖国的热爱。
一首首军歌唱出了军人的情怀,赞美了军人的无私境界。一首首军歌,让人荡气回肠,令人振奋,倍增力量。嘹亮的军歌声中,我和一批又一批的军人在成长,我们永远是共和国钢铁长城的组成部分,我们会用更多更好的言行去影响带动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