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邺乃是建功立业的所在,它总是与帝业结下不解之缘,也总是在凤凰涅槃中获得新生。
史载,周敬王二十五年(前 495年),朝天宫后山生起熊熊炉火,吴王夫差为了抗衡楚国而铸剑造戟,以图逐鹿中原,那座低矮的冶山被后世称为“冶城”。
周显王三十六年(前 333 年),楚威王熊商打败越国,在石头城埋金,设立金陵邑,定格了南京行政建置的肇始。
黄龙元年(229 年),“一代帝业开宏图”的吴大帝孙权,从武昌迁都建业,开启了南京“六朝古都、十代都会”建都的先河。
泰康元年(280年),西晋武帝司马炎改建业为秣陵。泰康二年(281年),秣陵县一分为二,秦淮水南为秣陵,水北叫建业,次年更名建邺,南京称为“建邺”便始于此时。
建兴元年(313年),晋愍帝司马邺为其避名讳,改建邺为建康。
自孙吴以来的1800年间,南京这座城市秉承建功立业的禀赋,特别是在“永嘉南渡”以后传扬中华文明,尤其在文学、书法、绘画、雕塑、哲学、史学、佛学与科学等方面创造了中华文化的巍巍高峰;而但凡朝代更迭,或国家危亡,南京这地方都会有仁人志士担负天下,百折不挠,肩扛起民族复兴的大义。
所以“建邺”才是美丽古都最有含金量的价值表达,因此“建邺”也才能够成为南京数十个名号中的一个重要代称,而深深地嵌在人们的记忆里……
到了新中国建立后的1955年,古老的“建邺”之名古为今用,成了位于南京城内西南部的一个区名。
2002年,经过区划调整后的建邺区转迁河西。历经20余个春秋的华丽转身,曾经落后的沙洲、破败的城郊,一跃变成南京城市的新客厅而著称当世。
从大历史的市域建邺,直到眼前一衣带水的滨江建邺,虽然见不到浪卷险滩的汹涌,但它们前行的脚步总能在漫漫青史里留下澎湃的回声。
当你用“建邺”的耳朵倾听,浩浩汤汤的江涛,以及江轮上空鸥鸟的啁啾,便是它们傲然崛起的清朗壮歌……
建邺乃是无限风雅的所在,它总是和诗情结下不解之缘,也总是为南京世界文学之都奉献出千古绝唱。
这里的山、城、亭、阁,自古是诗人浅斟低唱的佳处;这里的江、河、湖、洲,自古是骚客慷慨放歌的胜境。
西晋左思在《吴都赋》里感叹:“横塘查下,邑屋隆夸。”那时秦淮河与莫愁湖一带的横塘高屋毗连,已经是通江达海的商贸繁华之地了。
南朝梁武帝萧衍的《莫愁歌》吟道:“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这是有关“莫愁女”的久远记载。
著名诗人谢朓深情地赞美江洲美景:“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到了唐代,大诗人李白仰慕谢朓诗名,追随他的步履,来到江边写下“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的诗句。诗仙还在他载入《唐诗三百首》的《登金陵凤凰台》中歌咏:“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这名句至今脍炙人口。
南宋时金兵南侵,辛弃疾满怀激愤,登上赏心亭,望着“水随天去秋无际”的远处,写下“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词句。这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家国情愫,不知感染了多少国人。
唐宋以后,历代诗人游历建邺之境,吟哦城西之景,先后有刘禹锡、李煜、王安石、苏轼、刘克庄、张耒、文天祥、萨都剌、纳兰性德等众多诗词大家在此吐纳菁华,留下许多名扬史册的文学名篇。
直至当代,《茶亭》期刊异军突起,形成歌吟建邺强大的文学磁场,一时间作家诗人蜂至,文稿如雪片飞来,为建邺和南京文都抹上一道道诗意的亮色。
从大气风雅的市域建邺,直到眼前文采四溢的滨江建邺,只因为六朝烟水气熏润过扬子江水,才使得这里燃情的脉象总能催发诗人灵感的涌动。
当你用“建邺”的耳朵倾听,急急缓缓的江曲,以及回荡在银杏里夜晚的朗诵,便是人们挚爱这片土地的怦然心音……
建邺乃是佳景迭现的所在,它总是与生活结下不解之缘,也总是在天开图画的美景中濡染古今。
建邺形胜,自有风韵。
盛唐时代,江边的白鹭洲已然闻名天下。
两宋时期,赏心亭至白鹭洲一线形成群亭景观,诸如白鹭亭、二水亭、折柳亭、佳丽亭、风亭等。
明初营造的“十六楼”,在建邺现境的就有醉仙楼、鹤鸣楼、南市楼、集贤楼、乐民楼、轻烟楼、翠柳楼等十个酒楼,诚为丽观建构。
在清末金陵四十八景中,与建邺有关的就有莫愁烟雨、鹭洲二水、楼怀孙楚及冶城西峙四景,而莫愁烟雨则在四十八景中名列前茅。
随着河西新城的全面开发,建邺拉开大建设大发展的帷幕,而且卓有成效,气象万千,其中尤以“建邺十景”深得市民称赞。
这十景,既独具古典与现代的美学意蕴,又蕴含生活的烟火气息:
莫愁烟雨(莫愁湖),从前的风情依旧迷人;
云锦霓裳(南京云锦博物馆),典藏着东方丝织的瑰宝;
阳宫古韵(太阳宫),流传着当年木材商人礼祀太阳神的传说;
奥体双虹(奥体中心),象征着青奥精神的气韵;
水滴闻音(江苏大剧院),飘逸着天籁之音;
绿博春深(绿博园),流漾着无边春意;
南湖憩影(南湖公园),呈现着老百姓家门口的休闲;
梅洲粉黛(粉黛花地),散发着秋天堪比春色的妩媚;
南京之眼(南京眼步行桥),不经意间便走进通往未来的遐想;
鱼嘴江天(鱼嘴公园),让人领略到大自然深阔的胸襟。
这里的景致美不胜收,真可谓流水江东,烟笼雅境,人文情怀。
从大写意的市域建邺,到眼前壮丽俊朗的滨江建邺,千秋翰墨给予它们活色生香的灵动,才能够让这里怡情的风景总能让人流连忘返。
当你用“建邺”的耳朵倾听,那花红柳绿映衬的江潮,以及飘散在四处的市井之声,便是建邺乡愁恣意挥洒的深情倾诉……
漫步在江岸柏油路上,我像个远足的旅人,寻访过往。沿途拜谒过许多大江浪淘的风流人物,欣赏过许多大江濯洗的骚客佳句,感受过许多大江浸染的别样景色,就这样,便慢慢有了一点思忖:
从悠远的历史里走过来的建邺,需要历史的长镜来观照;
挂了一两千年耳朵的建邺,需要热爱生活的人们来倾听。
我仿佛看到,听到,建邺迈着蹒跚的踉跄的步子,闪着迅跑的优美的身影,带着江风呼啦啦的声音,从秦淮河时代向长江时代的嬗递中拥抱了今天,追逐着明天……
亲爱的朋友,如果你来走一走,看一看,听一听,才会知道——这就是我们南京古老而青春的建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