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天昭|炭火熏得青豆香——龙泉嘴旧韵
2023-09-03 10:43: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胡天昭  
1
听新闻

  每年,夏将转身秋已接蹱之时,苏州市吴江区震泽一带人家饭桌上,几乎离不开毛豆子——大豆结荚,夏秋饱绽,剥出的青豆子,这一带俗称毛豆子,豆荚毛茸茸的嘛。这毛豆子,烧肉煎鱼,炒茭白,炖豆腐,荤素皆搭,即使没工夫操弄,过去饭锅上纯纯毛豆子炖碗汤,弹点盐花,清汤寡水也很下饭。种毛豆不占田块,闲地十边,夹堘田埂,仲春时节,铲穴点播,苗茁苗壮,开花结荚,毛豆子可以从青喫到黄,从嫩喫到老。注意,老农总叮嘱,沉毛豆要吹南风的日子,才能结荚累累,豆子饱绽。这一带江浙交界的一部分农村,还有一个熏青豆泡熏豆茶的习俗。这季节,一家剥毛豆子熏青豆,左邻右舍,亲朋好友,就会来帮忙,七手八脚,七嘴八舌,俨然节日。

  这不,今晚龙泉嘴老街的阿宝“妹妹”家可热闹了。注意,“妹妹”这两个字只是借用,这个称呼,是这附近对中年以上有子女的妇女的敬称,相当于婶婶伯母姆妈阿姨好婆这个级别的称呼,这一带特别的发音近同“妹妹”,找不到合适的字,如果写作这两个字,就可能错以为是小姑娘或者年轻的女子了。

(今天的龙泉嘴老街)

  这里必须说一下龙泉石板老街,很短,俗称火筒街。火筒即吹火筒,一段竹竿打通,长约常见的竹笛,老底子柴火灶吹气旺火用的竹筒,所以称为火筒街是极言其短。龙泉嘴老街,东面石拱桥到西面石板桥,不过几十户,半个世纪前冷冷清清,有集体商业杂货店一,摇面店一,小药铺一,还有理发店茶馆。因为地处乡道要冲,过去来往客商各式人等穿街而过,所以据说解放前一度热闹,饮茶来牌,闲谈拉瓜,有好几爿茶馆。解放前因为小街地近江浙交界处,吴尾越头,水网密布,这一帶便是有钱人不敢多逗留的地方,曾经流传民谣“南麻龙泉嘴,走路挖腰子”——挖腰子,即抢劫的形象说法,解放前,兵荒马乱的,哪里都不安全啊。南麻是个临水而筑的小镇,位于龙泉嘴南,南麻漾旁。从这里,一条碧水南连南麻漾,向北流过龙泉嘴小街连通浩浩淼淼北麻漾。这条碧水一如青龙一条,至北面火筒小街分叉向北,形胜一如青龙张嘴,短短小街便因此得名龙泉嘴。据传老底子依风水说法特为在龙嘴的咽喉处建一座东岳庙以镇青龙。解放后很长一段时间这空空的破庙依然立于水边。

  其实绿水长流,与建不建庙宇无关,龙泉老街几乎家家排门板,但店仍然只那么几家,不过一家有事一下子几乎家家知道。阿宝娘家今晚熏青豆,傍晚就有好些邻居打招呼:“阿宝娘,介满一篰毛豆角啊,熏青豆啊!'介勾夜勾'我来帮忙啊。”——这里要说明,震泽一带方言,今天,发音为“介勾”,昨天呢?这里的方言是“斜勾”,而晚上夜间则叫“夜勾”。不知道怎么写,只能借同音字代替。这种特殊的方言常常惊到其他地方的人,过去人们常常拿这特别的方言与震泽一带的人编顺口溜开玩笑:“斜勾介勾,雌狗雄狗。”

  一家有事,邻里援手,乡风淳朴,阿宝娘自然下午就吩咐小囡,“介勾夜勾有好几个小姐妹来帮忙,油灯燎泡早点用粗毛草纸擦干净一点啊。”

  晚饭后收拾停当,加满煤油的燎泡灯置于八仙桌中央。熏青豆第一步自然是剥毛豆,剥出的青豆子放在淘箩里,豆壳则放在一只羊草篰里,以后晒干,待到寒天这毛豆壳是很好的湖羊饲料。剥好的毛豆因为有豆衣,要先拿到后门头硚口去淘一下漂起捞出。注意,阿宝娘特为关照小囡:“这豆衣不能笃脱,要捞在一只小淘箩里。”来帮忙剥豆的阿秋嫂也说:“对咯,毛豆衣炖汤,清清爽爽,鲜哦!”

  洗净豆衣的青豆子先用盐水煮熟,几个围着油灯剥豆的大妈都关照灶头上的人:“ -熟就捞出。勿要煮烂啊!”捞出后的毛豆粒粒碧绿爽青,豆香扑鼻。接下来就是炭火熏烤。老底子还有几家人家有老铁丝网筛子,架在炭火上,摊平翻动,到豆皮起皱收干即可。初出筛的熏青豆,豆香,烟火香,异香飘逸,此时抓几粒入口,软乎乎糯笃笃咸咪咪香喷喷,回味却是甜丝丝。当然,除了留一点鲜熏青豆喫,大部分装布袋放燥甏,几乎可以永久保存。燥甏就是石灰甏,老法长久保存某些食物的神器。

  阿宝娘是全过程操作的总指挥,伴着说笑忙前忙后,有条不紊。

  就在这时门“呀”的一声响了,进来的是苏插青小张:“阿宝嫂嫂,闹猛得啦!香得啦!勒浪忙点啥?”见是插青小张姑娘,阿宝娘先开口:“小张姑娘,介晚还没休息啊,喏嗒来啊?”苏插青小张姑娘现在在附近小学代课。“家访回来路过,隔半条街就听见好闹猛啊,今晚做点啥啊?”正在帮忙剥豆的阿玉回答:“阿宝啦今夜熏青豆。你等脱歇也尝几粒。”“等脱歇熏好一筛给小张老师一小包尝尝。奈勒苏州勿宁吃过吧。”小张坐下帮忙剥豆,一面回答,她晓得格,鲁迅文章中写过,闰土送了一包干青豆,“阿是干青豆?”座中剝豆的阿玉娘立即说:“勿一样格,我有绍兴亲眷,伊拉格干青豆是太阳晒干的,仔块点是炭火熏烤咯,香味没法比咯,有一种握拉勿出的烟火香。”握拉勿出,俗语,义为说不清,无法形容。接着大家你一句我一句,熏豆茶待客怎么泡制,奈哈好吃法,“小张老师,此一帶来个客宁,要泡熏青豆萝卜干茶。萝卜干,就是胡萝卜干,这里叫丁香萝卜,先切丁,盐醃,晒干放石灰甏。格碗茶,茶叶,熏豆,丁香萝卜干,加一点炒熟的白芝麻,过去考究的还要放一块震泽黑豆腐干。“一碗茶这么丰富介考究啊!”小张老师瞪着眼睛说。大家又接着告诉她不但可以泡茶,喫粥时台上摆一小碟熏青豆倒一点白酱油。白米粥,熏青豆,香啊……大家你一句我一句,突然阿玉娘想起问小张:“对了你刚从哪里来呀?”原来她班上有个同学学习特别努力,各方面表现都好,他家较远,每天帶一盒饭,中午在学校蒸热就不赶回村了。可是昨天他不帶饭了,中午放学说回村吃了再来。当天小张老师也没在意。可是放学后有学生告诉老师说那同学没回家,他爸说家里困难,不读了,跟着干活可以挣点工分了,还把他书包扔上屋顶。“他爬上屋顶拿了书包就自个儿上学了。中午假装回家吃饭,其实是到田野里转悠一圈,饿着肚子来上课了。我到傍晚才知道,第二天看他又沒带饭,我就在中郎相把他叫住,把我自己的饭菜给了他一半。”听到这里,剝豆子有说有笑的都沉默了,都说小张姑娘是个好老师。小张接着说,这里女孩子好多只让读到四年级,说识几个字就可以了,割草喂兔养羊也能卖几个钱,男学生一般就读个小学毕业,“可惜伐?我今天下午放了学就与那个同学一起去他们家家访了,做他父母的思想工作。”小张停了一下,叹了一口气,“他家也真困难,母亲哮喘,常卧床,还有弟妹。但是孩子自己要读书,否则更没出路了。说了半天终于说通了他父母,培养孩子要紧,不差这口饭嘛。”

  “小张老师你还没吃晚饭吧?”阿宝娘突然想到。“吃了。在那边支青点同学那儿。”——大家都很感动,都说,种瓜得瓜 ,种豆得豆。有好老师是孩子们的福份。

  吱哑一声,门又推开了。“啊哟,阿英啦姆妈,你这两天忙呀,怎么也来啦?”主人忙站起来。“忙好了,阿英回去了。”大家一下子又热闹起来了,特别是阿玉娘。“小外孙会叭嗒叭嗒走路了,阿要好白相。眼睛大落落,像煞阿英,面架子像伊拉格女婿。”阿玉娘对大家说。一桌娘娘家都起哄:“十八只蹄子阿宁请阿玉娘喫?”猪蹄子,乡镇最大的硬菜,是这一帶的说法,北方叫猪肘子。“不要说喫十八只蹄子了,我差一点成乱说媒人!”一屋子的人都哄笑,只有苏插青小张姑娘如坠五里雾中,于是大家你一句我一句的讲起了事情的原委。

  事情是这样的。阿玉娘是这小两口的牵线媒人。小伙子叫春生,是西横头阿玉娘家村里的,老实能干,长得也端正,就想,正好与阿英配成一对。阿英一家一听心动了,谁不知道阿玉娘多实在,勿是个乱说媒人,虽然面长面短没亲眼过目,一定错不了。那时刚好小姐妹听说西横头有宣传队演出,虽然远一点,便提出早点吃好夜饭去观看,一面帮阿英打听春生那小伙子的底细。那晩上戏台搭得有模有样,两盏汽油灯高挂,贼亮,台下不说人山人海,也是黑压压一片。阿英和小姐妹尽量挤到前面一点。旁边正好几个当地妇女,就一面看一面打听春生的情况。“春生啦一家啊,在村里人缘好哇,劳动力也足,今年翻盖了新房,三开间东西两厢房。白场西面是猪圈羊圈。日脚过得红红火火热热呼呼。”——小姐妹暗暗捅了捅阿英。阿英假装看节目,心里当然热烘烘的。旁边正在嘁嘁触触小声说话,突然一个当地娘娘家指着台上说,“快看,现在上台的就是春生!”——这一指不要紧,阿英姑娘一下子傻了,停了一会就拉着小姐妹回家!一路上是嗞通嗞通地哭。怎么回事呢?小姐妹都明白,怎么介绍个老傢伙呢!外加胡子拉嗒贼头狗脑!——小张老师听到这里笑得前仰后合,她知道人家是上台化妆演节目,一定冬瓜缠勒茄门里了:“以为《乔太守乱点鸳鸯谱》了吧!”“啥!乔啥?”“那是古书上的一个故事。阿英一定弄错了,演戏啊,化妆扮演的人物,以为是真的了。”一听小张老师的话阿玉娘马上拍手:“到底是有文化!小张老师一听就明白了。我阿是乱说媒婆啊。我马上回娘家拉春生到龙泉嘴走一走,小伙子多神气啊!你看,现在多幸福啊,小把戏多讨人喜欢!笑煞人的,现在每次见到阿玉我就会讲这只笑话。阿玉现在看到我还会面孔煊煊红。”说完又问阿玉娘,这次春生勿宁一块来,为啥?“春生忙啊现在是大队书记哉。”阿玉娘一脸笑容。“现在是书记啦!那是忙。你看我们的阿根书记,一天到晚在田横头转,又黑又瘦。”

  说起阿根书记,大家的话就更热烈了,你一句我一句,一句接一句。——

  “今年家家毛豆莫佬佬多,全靠阿根书记了。”

  “是呀,有几个小赤佬,也学城里要造反,一天到晚批资本主义,田埂河滩,桑园地里,房前屋后,沉两粒毛豆,说是资本主义尾巴,要一律铲光。给阿根书记当场就骂:小赤佬!看看人家碗里现在吃点啥!农民农民,在泥里弄条命也是资本主义啊!”

  “一个多月前,听说几个造反派小赤佬在南面大队拔毛豆。作孽哪,毛豆子还刚刚结啊!再个把月就好喫啦!”“是啊,格批小赤佬放出话说要来伲大队,当时交关村里人对阿根说,你不要出面,我们就说你女儿担身体你公婆俩去担糖了。我们上,小赤佬造反派敢来,我们对依勿客气!”

  “担糖”,是此地的俗语,怀孕了,亲戚要去送礼,俗称担糖,口音则读如担汤。

  “后来伲大队较关老农民拿那几个小赤佬拦在白路上,才吓得伊拉勿敢来瞎闹。幸亏有好书记啊,伲今朝才有喫勿完的毛豆。”

  坐在旁边听的小张老师也插嘴:“其实,几棵毛豆又不会与庄稼争肥,俚有根瘤菌反而对土壤有好处。”

  一直在旁边忙东忙西的阿雪这时也开口插话了:“小头居喫过几碗饭走过几座桥,也勿掂掂自家的斤两,拿根鸡毛当令箭,就是要好好教训依拉。”小头居,就是小鬼,鬼字此地发音如居。

  “阿雪姆妈,你儿子聪明啊,龙泉嘴街上只有依一个考上中学啊。”

  “聪明也要教训。上回搭回家说,外面都在斗当权派,乡下怎风平浪静。我说啥叫当权派啊?他说阿根书记就是。给我骂啊,阿根书记风里来雨里去为大家,要批?当心遭报应!你小辰光,还没上学辰光,一天半夜里烫到抽筋,吓煞人啦,我与你爷只得敲门找书记。阿根书记二话不说摇船到三里路外的王家湾敲门找老中医王先生,一针下去,再一粒他自己合的药丸,马上退烧,回来几天就活蹦乱跳了。阿根书记是你救命恩人!你小赤佬晓得伐!……给我训一顿,小赤佬就贼逼逼勿响了。”

  “阿雪啦姆妈训得好。造反派小赤佬上个月也要来割啥资本主义尾巴,拔毛豆,当时保护阿根书记顶仗义的是快活宁老阿龙,不要看他整天嘻嘻哈哈哇啦哇啦,有辰光酒水糊塗,关键辰光伊就能冲勒前面,老毛三仗义啊,整天乐哈哈,特别肯帮忙。”阿宝娘说。

  大家正说得起劲,突然都停了下来。为什么?阿宝娘说:“正是阿巧啦姆妈养阿巧,说到曹操 ,曹操就到!听啊,快活宁老阿龙来哉!老毛三勿过东桥哇啦哇啦半条街都听得见的,看样子又吃点黄汤回转了!”

  果然,过一会儿,快活宁推门进来了。“熏豆香得啦!阿宝啦姆妈,早晓得来拉一把熏青豆好多吃几杯酒哉!”

  “今朝黄汤喫几花啊?快活得来。”

  “放心,勿宁醉。我刚过桥就闻到熏豆香了。”说着从淘箩里拉几粒放在嘴里,接着说,“我与我儿子明朝摇船震泽去卖菜,八月菜大哉吃勿脱,换两个铜钱。啥宁要乘便船出街浪,明朝西硚口等啊。”

  大家静了一会儿都说,便船末勿乘了,相帮买块豆腐回转。

  “一句闲话!要买格举手。”说着点数,又问:“小张老师要不要给你带一块?”

  “要是要的,可我没带个盆子给你装啊。”

  “不要的,我都装一篮子带回来。”

  “装一篮子?奈哈分开呀?”小张老师弄不懂。

  “哈哈,乡下有乡下的办法,到硚口水里一浸就一块一块托得起了。”旁边人解释给小张老师听。

  小张老师如梦初醒拍拍自己的脑袋:“对了,对了,这就是物理上利用浮力的原理。”

  老龙头准备出门回家了,又回头问了一句“还有啥宁要买点别的啥啊?”

  “要买格,明朝,替我买,震泽东柵头的大宝塔!”不知谁笑着喊了一声。

  “哈哈哈~~”

  快活宁老龙头已走上了小街,身后留下一串哈哈哈,嘴里还在不停地咕噜:“明朝出街浪买座宝塔,好,难勿到我快活宁,乡下宁有乡下宁的办法……”

  是啊,乡下人有乡下人的办法,乡下人有乡下人的生活,乡下人有乡下人的乐趣。

  夜渐深,外面更显幽静。秋夜,月光如水,龙泉小街宁静而安逸,尤其是在凉爽的夜色中飘荡着薰青豆幽香的季节……

  【小说旨在回忆龙泉小街过去的风情,人物情节均为虚构。特此声明。写于2023年9月初】

  (说明:吴语区人字发音大多时候如“宁”。)

标签:青豆;毛豆;豆子
责编: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