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达艺思三十四
2022-06-12 21:00: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言恭达  
1
听新闻


恭达艺思三十四

言恭达

  ▲我环顾华夏大地,欣喜之余亦涌忧患之思——物质的丰富与精神的贫乏,生存的阔裕与追求的单一已形成极大的反差与惊人的对抗……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得到了很多,为何随之又失去了很多?我们这个民族奇迹般地创造了“世界大国”的形象,却在某一方面又令人心寒地出现了“倒退”的危机?沉重的社会反思给每一位治政、理财、经管或从文者都带来这样一个新的严肃的课题:如何振兴我们的民族文化?

  ▲不能否认,这些年来中国文化生态危机与人文精神的失落,造成了一个感性欲望泛滥、非常世俗的社会现象。时尚的鼓噪、精神的平庸已反映在信仰生活的失落、情感生活的缩减与文化生活的粗鄙上。诉诸感官的大众消费文化泛滥,诉诸心灵的严肃文化渐入困境……面对一个浮躁不安的时代,尤其需要思想的滋润和审美的纯化。时代需要文化人,需要艺术家——他们不能急功近利,而要耐得住寂寞,思考社会文化与审美的深层课题。他们应是思考现代艺术基本精神的智者,他们需要智商,更需要情商!环顾书坛,乃至整个社会,我们在改革开放胜利果实的滋养下,正是缺少文化的反省和批判,也缺少自我的文化保护、把握与升华。因为,文化既是一种深刻生活的体现,也是一种深刻的社会责任。

  ▲“找不到根,就没有复兴的希望”,这只是一个空洞的口号。一个民族的自救,根本要义是复兴民族文化。重塑民族精神,要从我们的文化生命与文化理想中实行“自我救赎”!全面认识现代化的文化内涵,认识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情结和当今中国文化发展的现代价值取向,则是我们亟待解决的课题。

  ▲当今社会最缺乏的是什么?缺乏道德底线?缺乏文化修养?我以为最缺乏的是信仰。而信仰的缺乏带来的是人性的危机。中国人需要找回我们祖先身上曾有的“贵族精神”——君子之风:自信、诚实、坚毅、敬业、博学、友爱、礼让、担当……这种民族人文精神的回归,正是中国文化自信、自强与自觉的表现。这么多年社会文化生态的失衡,关键在于社会信仰危机。人心金钱至上,唯利是图。社会的标尺沦落为以挣钱为唯一目的,而不是以德为先。人需要信仰,才能坚持操守,心存敬畏,行有所止。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需要信仰,才能成为受尊敬的大国。

  ▲我们已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纪。站在时代的交汇点上,我想起了孔老夫子的呼吁——“君子忧道不忧贫”。环顾四周,当物欲得到广泛的解放与倡扬,人往往会开始蔑视崇高,精神的高原就会沉寂、陷落。面对扑面而来的知识经济和以网络为基础的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心理危机已悄悄逼近现代人。二十一世纪,社会将会更加快速地进入高负荷运转的轨道,文化与商业相融并相互渗透。商业处处蒙上文化的色彩,接受文化的浸润。大众文化被裹挟在资本的运作之中,销蚀在强大的商品经济中,与商共舞。娱乐天地作为商业社会的副产品被回馈给民众。它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中华文化,却占领了中国社会的每个角落。在这里,精英文化已是“几多忧愁,几多悲壮”……一个有良知的、成熟的书画艺术家的社会责任便无须赘言了。

标签:改革开放;中国文化;信仰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