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春读史】话说中国古代“圣诞节”
2020-12-24 14:21:00  来源:江南时报  
1
听新闻

  “圣诞节”,顾名思义,应该是指以“圣人”诞生的日子为节日。提起这个节日,人们自然会想到这是西方人的节日,是基督教徒为纪念耶稣诞生的日子。据考,《圣经》中并无耶稣诞生日期的明确记载,12月25日原是古罗马帝国规定的太阳神诞生日,公元336年,罗马教会也把这一天当作耶稣的生日来纪念,从此相沿成习,愈传愈广,由一个宗教节日演变成了欧美全民的盛大节日。

  有人拿欧美的圣诞节与中国的春节相提并论,实属大错特错。中国的春节是一个传统的岁时习俗节日,与天地日月四季即大自然的规律密切相关,与农耕文化的节气特点有关,中国的春节是由太阳月亮地球和华夏子民共同催生,是天地人合一的重大日子,绝不是宗教人物的诞生日子可比的。

  之前的历史文献有无记载,我的阅读视野有限,但我知道,中国在元朝时就有“圣诞节”了,这个节日是专指元朝皇帝的生日,并且主要指开国皇帝元世祖忽必烈和元朝第二位皇帝铁穆耳的生日。

  《元史》卷六《世祖本纪(三)》记载,至元三年(1266年)八月丁卯,忽必烈为了降服日本国,采取先礼后兵策略,派遣兵部侍郎黑的、礼部侍郎殷弘二人出使日本,并带去一封皇帝所赐诏书给日本国王。诏书内容是这样的:

  “朕惟自古小国之君,境土相接,尚务讲信修睦,况我祖宗受天明命,奄有区夏,遐方异域畏威怀德者,不可悉数。朕即位之初,以高丽无辜之民,久瘁锋镝,即令罢兵,还其疆场,反其旄倪。高丽君臣,感戴来朝,义虽君臣,而欢若父子。计王之君臣,亦已知之。高丽,朕之东藩也。日本密迩高丽,开国以来,时通中国,至于朕躬,而无一乘之使以通和好。尚恐王国知之未审,故特遣使持书布告朕心,冀自今以往,通问结好,以相亲睦。且圣人以四海为家,不相通好,岂一家之理哉?以至用兵,夫孰所好,王其图之。”

  忽必烈称自己是以四海为家的“圣人”,与邻邦高丽国是君臣关系,但更似父子关系一般融洽快乐,他也希望小国日本能够向高丽国学习,主动前来朝拜修好。只是担心日本国还不知道大元朝的强大和对待邻邦小国的关照情况,所以派二位使者前往日本“通问结好”。最后,忽必烈带有恐吓口气提醒日本国,你们至今还没有主动派遣一位使者来与我大元帝国通和好,我今天派使者来主动联系,总比“用兵”要好吧。

  元朝与高丽国的关系密切,与日本国的关系没有那么顺畅,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但由这一段对日诏书可见,忽必烈在当时是享有“圣人”称誉的。既然是圣人,所以他过生日时,史书上好尊称之为“圣诞节”。

  至元三年的八月,高丽国王王植派遣大将军朴琪来祝贺“圣诞节”。又据《元史》卷七《世祖本纪(四)》记载:至元八年(1271)八月己未“圣诞节,初立内外仗及云和署乐位”。《元史》卷八《世祖本纪(五)》记载,至元十年(1273年)八月丁丑“圣诞节”,高丽王王植遣其上将军金诜来贺。《元史》卷十《世祖本纪(七)》记载,至元十六年(1279年)八月,“以每岁圣诞节及元辰日,礼仪费用皆敛之民,诏天下罢之。”

  除了忽必烈享有“圣诞节”特殊礼遇,元成宗铁穆耳也享受过这种礼遇。

  《元史》卷十八《成宗本纪(一)》记载,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九月壬子“圣诞节”,帝驻跸三部落,受诸王、百官贺。《元史》卷十九《成宗本纪(二)》记载,大德二年(1298年)九月己丑“圣诞节”,驻跸阻妫之地,受诸王百官贺。交趾、爪哇、金齿国各贡方物。《元史》卷二十一《成宗本纪(四)》记载,大德九年(1305年)九月戊申“圣诞节”,帝驻跸于寿宁宫,受朝贺。

  在之后的《元史》记载中,几乎没有再发现哪位皇帝过圣诞节的,可能是因为太劳民伤财了吧,忽必烈在世时就“诏天下罢之”了,但真正到元代第三位皇帝元武宗时才执行。

  由此可见,“圣诞节”在中国最早是给自称是“圣人”的皇帝过生日用的,是封建皇帝的专利。从名称上来看,可以说中国是古已有之。

  西方的“圣诞节”习俗传入亚洲,最早也是近代19世纪中叶的事,对日本、韩国影响较早,对我国的影响应该是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

  中国人如果喜欢“圣诞节”这个名称,可完全以在我国五千年文明史中去寻找一位“圣人”出来,但“圣人”的标准是很严很高的。

  《论语·述而篇》孔子说:“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可见“圣人”比“君子”更难得。《论语·子罕篇》记载了春秋时某国的一位政府太宰官员与孔子学生子贡的对话,太宰问子贡:“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回答说:“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说明当时人们就觉得孔子是个“圣人”,既博学多能,又积极倡导仁政。

  孔子心目中的圣人标准是比“仁”的境界还要高。《论语·雍也篇》中记载了一段子贡与孔子的对话。子贡说:“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孔子回答说:“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孔子认为,如果像子贡说的那样,有人能广泛地给人民以好处,又能帮助大家生活得很好,这样的人一定可以称为“圣人”了,连尧舜恐怕都难以做到呢。

  如此说来,圣人一定是德高望重且又有大智慧者,其人格已经达到人类最高最完美境界。

  在中国古代文献及历代封建帝王心目中,“圣人”的桂冠最终是戴在孔子的头上。《孟子·万章下》中所列圣人有伯夷、伊尹、柳下惠、孔子,伯夷是“圣之清者”,伊尹是“圣之任者”,柳下惠是“圣之和者”,孔子是“圣之时者”,最终结论是:孔子是圣人所有优点的“集大成”者。

  孔子去世后,从春秋时代开始,历代有“尼父”“宣尼”“文圣”“先圣”“宣父”等尊称,司马迁称赞孔子为“至圣”,唐玄宗李隆基封孔子为“文宣王”,宋真宗赵恒称孔子为“圣文宣王”。又据《元史》卷二十《成宗本纪(三)》记载,元成宗铁穆耳曾于大德六年(1302年)六月“建文宣王庙于京师”,在大都建立孔庙,即今北京国子监孔庙;《元史》卷二十二《武宗本纪(一)》又记载,大德十一年(1307年)辛巳日,元武宗又“加封至圣文宣王为大成至圣文宣王”。“至圣”表明是顶端顶极的圣人。如此看来,不仅春秋时期孔子同时代的人认为孔子是圣人,后世的封建帝王也是如此认为的。

  孔子“孔圣人”是儒家文化的创始人,也是中华儒教的祖师爷,可与基督教文化中的耶稣相对应。中国的圣诞节应该以孔子诞生的那一天为节日,我们中华民族有自己的圣人和圣诞节。

  孔子诞生于鲁襄公二十一年即公元前551年的9月28日。国人如果喜欢过“圣诞节”,应该以这一天为准,这是“中国的圣诞节”。中国的圣诞节过后两天就是10月1日“国庆节”,如果放假,我们可以将“圣诞”“国庆”“中秋”三节连放,让小长假再长两天,称之为“国庆三节”,岂不美哉!

  束有春

  2020年12月23于金陵四合斋

标签:圣人;孔子;本纪
责编:李芸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