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面对行政复议案件数量逐年攀升的态势,南京市浦口区司法局积极探索数智赋能、跨界协同、多元调解、监督反馈工作方法,力求在保障办案质量的同时提升行政争议化解效率,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今年以来,共收到复议申请92件,受理86件,结案67件,通过调解化解26件。
一是数智赋能提“效度”,打造“智慧复议”新模式。在复议案件受理、办理全过程积极探索新技术工具的提效作用,在“浦口普法”公众号开设智能法律咨询入口,帮助申请人梳理案情、答疑解惑。通过全国行政复议平台接受申请,申请人“指尖复议”即可提交相关证据材料并完成审核,降低申请成本。使用AI语音识别软件转录听证会会议记录,大幅提高记录准确率和效率。利用“阿尔法GPT”草拟复议决定书,在保障文书质量的同时,可预测复议结果,为办案决策提供参考。今年以来,已通过AI技术转录听证会59次,草拟复议决定书近30份。
二是跨界融合扩“广度”,构建“多元协同”大格局。持续深化“一府两院”联动机制,定期召开行政复议、行政应诉、行政审判工作联席会议,掌握风险案件最新进展,在4月办理的一起征收补偿纠纷案件中,召集江北新区法院、区规资分局等5家单位开展案审会,积极推进诉调对接。面对知识产权、医疗纠纷等专业性较强的案件,发动行业协会、领域专家“外脑智库”力量,在3月办理的一起消费者投诉所购食品实际热量与包装标注不符所引发的行政复议案件中,多方咨询营养专家并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专业检测,最终以有力证据使消费纠纷得以公正裁决。
三是柔性调解显“温度”,优化“案结事了”好路径。坚持“调解优先、能调尽调”原则,在全省区级层面率先出台《浦口区司法局行政争议调解工作实施办法》,探索行政争议化解前置化、专业化路径。在区交警大队、区市监局、街道等设立5处行政争议调处工作点,促进交通违法处罚、小额行政处罚等争议较小、事实清楚的案件“简案快办”、快速化解。牵头2家重点执法单位和5个街道组成行政调解联席会议,推动办案全流程纠纷化解。行政争议协同化解工作站成立以来,共受理181件复议案件,以调解、和解等方式化解114件,实质性化解率达63%。
四是靶向监督有“力度”,提升“依法行政”高效能。发挥行政复议对行政行为的监督作用,促进行政机关正确履职。梳理近3年全区政府信息公开案件数据,针对纠错案件占比长期高于50%的问题,组织区政府办、区房产局等9家单位开展“以案释法”专题培训会,引导参训人员精准把握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求。办案过程中保持从“个案”到“类案”的敏感性,注重挖掘执法行为中的调查取证存在瑕疵、事实认定不全面等苗头性、共性问题,制发行政复议提示函、建议书等5份,为行政机关提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改进建议。
(杨茗 李佳燊)